唐诗往事16——刘希夷:忧郁的情歌王子


1


刘希夷留下的史料也不多,相传他25岁中进士,喜欢写闺情诗,词情哀怨,多是长篇歌行,人长得很帅,又善弹琵琶,好饮酒,数斗不醉,性格放任不羁,生活落魄。

假如穿越到今天,一定是那种自度曲词、边走边唱的行吟歌手,背着把乐器,去国离乡,远游四方,歌唱心爱的姑娘,感叹迷惘的青春,他英俊的脸庞、忧郁的眼神、潇洒不羁的作风、落魄可人的样子,会在第一时间击倒大批迷妹有没有!

当年高晓松就曾辗转流浪到厦门大学,被里面的姑娘收留了大半年,所不同的是,刘希夷比高晓松更帅!

瞎扯半天,书归正传。

刘希夷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便是这首《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2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又作《代白头吟》。

相传,带着卓文君私奔的司马相如,后来又有纳妾之意,敢爱敢恨的文君于是作了《白头吟》与之绝别,相如读后回心转意,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头偕老,安居林泉。

刘希夷这首《白头吟》,与卓文君旧题已大不相同,前半写的青春正好的红颜女子、后半写的垂垂老矣的白头老翁,两相对照,咏叹青春易老、繁华易逝,林黛玉的《葬花吟》可能就是首到此诗的启发。


3


据说刘希夷写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一句时,觉得太过伤感,有点不吉利,于是删掉。

接着又吟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是一样的悲伤,他感叹说:“生死有命,岂是这些虚言所能主宰的?”于是把两联都保存了下来,作成了这首诗。

恰好被他舅舅宋之问看到,宋之问尤其喜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心生忌妒,得知此诗尚未外传,想据为己有,于是向刘希夷索要。

刘希夷自然不肯,宋之问恼羞成怒,指使家奴,用土囊压杀了刘希夷(土囊就是用袋子装满沙土,是一种杀人刑具,可以压死或闷死囚人)。

于是果真因诗成谶,刘希夷死于非命,当时他还不到30岁。

全唐诗里就收有宋之问《有所思》一诗,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仅有一句不同。


4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宋之问是史上出了名的无行文人,历来都少不了人鄙薄他,有点脏水都要往他身上泼,但是为了一首诗的署名权就杀人,似乎不太可信。

比如他和骆宾王在西湖灵隐寺邂逅那一段,《灵隐寺》这首诗里的警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也说成是骆宾王赠与他的,其实宋之问被贬之时,已是武则天倒台,中宗当政,骆宾王已经沉冤得雪,朝廷正为他收集整理文集,他完全不用再苦苦隐藏身份了,所以,很有可能是后人的穿凿附会。

别忘了,宋之问还亲自为杨炯建造墓地,将他遗作编纂成集。

总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已经成了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各执一词,说不清了,就把它当作名人的掌故八卦,姑妄听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诗往事16——刘希夷:忧郁的情歌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