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包汤圆

文|三号老钮

又到元宵佳节,母亲吃饭的时候说:“你爸真喜欢吃汤圆,他回回都能吃一碗。”

父亲的老家是江苏兴化,算是南方人。我们生长在蚌埠,不知道自己算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过,我们跟父亲一样,特别爱吃汤圆。

母亲说父亲能吃一碗汤圆,是真的一碗。我们小时候,家里的吃饭碗比较大。父亲总是盛满满一碗汤圆,没有汤。

我们家每次元宵节,都是父亲亲手包汤圆的。父亲的手大,包出来的汤圆也大,跟包子差不多。父亲的那一碗汤圆,多实在。

父亲包的汤圆馅料有自己熬的红豆沙,还有自己家炒的黑芝麻,有时候就是简单粗暴的白砂糖。

不管是哪一种,我都喜欢吃。

每次吃汤圆,我都担心父亲把汤圆吃完了,我们就没有汤圆吃了。其实,父亲包的汤圆很多,足够吃的。

我也跟父亲学包汤圆,可是太难了。我想多放点馅,可是放多了包不住。我又把外皮捏薄一点,结果搓汤圆的时候,就露馅了。

父亲不让我包,让我一边玩去。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自己包汤圆了。

有一年元宵节,父亲不知道怎么生病了,母亲要陪他去医院。

父母去医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元宵节还过吗?

我有点不高兴,父亲病得真不是时候。

我哥说,我们可以自己包汤圆,等爸妈回家就可以吃了。不管怎么说,元宵节还是要过的。

我同意我哥的意见,自己包汤圆。

说起来容易,可是怎么包汤圆,这是个问题。

我问我哥会不会包汤圆,他说不会。他说我跟父亲学过,应该会,可是,我并不会。

怎么办。

这有什么难的,我哥说,不就是把糯米粉加水和面,然后包进馅料嘛,简单。

既然这样,那就动手吧。

可是,我们找不到糯米粉那时候又不像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可以联系。一个电话打过去,问,糯米粉在哪里啊。

我们只能自己找。

我们家的厨房很小,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摞在一起的,找起来很麻烦。

看看,碗橱里有没有。除了碗好像没有别的东西,等等,好像还有一包粉,不知道是什么。拿出来打开看看,好像是碱面子。

接着找。

我们又翻碗橱子下面,盆盆罐罐都掏了一遍,没有。

还有墙边的米桶面缸,上面也摞了一堆东西,会不会有呢。

终于找到了。

我哥把糯米粉倒进大碗,兑水和面。

包汤圆得有馅料,爸妈还没有准备馅料。我哥让我倒点白糖做馅料,我又自作主张倒了点红糖。

我哥把面和好了,我们开始包汤圆。我哥把面和硬了,面团得使劲捏,结果就是碎成渣渣。

我哥说,怪不得他和面的时候那么费劲。

接下来就是经典笑话的场景,和面硬了兑水。

果然,水加多了。

面团拿在手里黏哒哒的,我让我哥再加点面。他说不行,再加面,大碗就盛不下了。

那就这样包吧。

我们把馅料塞进面团里,努力把糯米面团搓成球。

每次我看父亲搓汤圆都很简单,两只手揉几下,圆圆的汤圆就搓好了。可是,我不管怎么搓,都只能把汤圆搓成尖尖的,要么就是扁扁的,我哥跟我一样。

看我把一个汤圆搓来搓去也搓不圆,我哥让我不要搓了,他已经包了三个,我还在搓那一个。我看看他包的,没有一个圆的,我也放过了手里那个。

好不容易把汤圆包好了,接下来就是煮汤圆。

我哥让我给锅里接水,他去给煤炉生火。

火生起来了,水开了,我们把汤圆都倒进去煮。汤圆一开始沉底,没一会儿就浮到水面上。

我说汤圆煮好了,我哥说他记得父亲说汤圆要多煮一会儿,不然煮不透。

我哥说完就看电视去了,我看在炉子跟前。我看着锅里的汤圆个头越来越大,一个挨一个,挤满了锅口。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喊我哥,说汤圆成精了。

我哥也被我吓住了,汤圆怎么会成精了。我让他看看锅里,他看到大大的汤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爸妈回家了。我跟我哥吵吵嚷嚷地说汤圆越煮越大,母亲把锅端下来。

我又看到汤圆一个个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父亲说,汤圆就是这样,煮的时候会膨胀,等温度降下来,就会恢复原样。

那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母亲说,我们以前都只顾着吃,不干活,哪会看到汤圆变身。

爸妈看到锅里奇形怪状的汤圆,哭笑不得。尤其是我又搓了几个圆圈在锅里,母亲问我那是什么,我哪知道,那就是我胡乱搓着玩的。

母亲又烙了几张饼,炒了鸡蛋,准备吃晚饭。她趁着烙饼的功夫,收拾了被我们翻乱的厨房,又收拾了方桌上的面和糖。

吃饭的时候,父亲没有像原来那样吃一碗汤圆,只吃了两个,一个是我哥包的尖角汤圆,一个是我搓的圆圈。

我们以为父亲嫌我们做的汤圆难吃。母亲说,父亲是因为急性胃肠炎才去的医院,医生不让他吃汤圆,不好消化。可是,父亲还是吃了汤圆,毕竟是元宵节嘛。

那次包汤圆,我才知道爸妈很辛苦。我们只包了一次汤圆,就手忙脚乱,把家里弄得像被炮弹轰过。爸妈每天既要上班,还要忙家里的事,很不容易。

爸妈已经很累了,可是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工资很低,还经常发不下来,我们只有元宵节才能吃到汤圆。

我有时候想,要是能经常吃到汤圆就好了。有时候我也会埋怨父母,认为他们没有本事,不能给我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只会要求我努力。

后来我明白了,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希望我的未来比他们幸福,但是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激励我,督促我进步。

他们不让我做家务,让我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家里条件不好,做一点好吃的,他们总是留给我们。母亲一直想买一件新棉袄,却始终没买,她攒的钱都给我交了学费。父亲练毛笔字,都是用毛笔蘸着清水在旧报纸上写。

不经过就不会知道,不亲身体会就无法理解。

父母正是因为懂得没有文化的苦,才要求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次煮汤圆时,看到汤圆从锅底浮起来,渐渐变大,又逐渐恢复原样,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第一次包汤圆的经历。

齐帆齐2021年度9月品牌营第149篇,2169字,累计348077字。

主题打卡:元宵节趣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包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