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读《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有感之十二

                          阅读前

      琐事太多,总会影响自己的阅读进度与质量。在克服的过程中,内心越来越坚定,感觉自己正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情,很有成就感。

                        阅读中

      本次一起阅读了《让“小候鸟”不再孤单》、《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班级活动实践》、《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三度空间的开发》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乡村留守儿童,给每一位乡村班主任带来了教育的困难与挑战。三篇文章的作者从心理疏导、感恩教育、情感教育等不同角度,结合具体活动对乡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关爱。通过阅读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一位位心中满是爱的教师,他们善于观察、不断反思、勤于记录、勇于实践、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给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氛围,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爱。阅读中那满满的感动在我的内心不停地流淌!我渐渐地清晰该如何教育身边的留守儿童?

      一、充分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特征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教育有方”。三篇文章作者的从教地点隶属浙江省武义县管辖内的学校。在对本地区本校本班留守儿童的比例进行充分调查时,发现这一特殊群体所占的比例接近二分之一,甚至有的乡村班级超越此比例。这与本班情况类似,本班六名学生,其中四名是留守儿童,每个孩子的留守情况各不相同。依据作者王小燕老师从学生自身、对待长辈、对待同学三个层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反观本班孩子:孜孜与月月属于“候鸟学生”假期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生活,春节父母回到家里过节,与孩子团聚的时间短,家长总是一味地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假期不写作业,不爱读书的不良习惯,开学后其祖父母缺乏有效的辅导,学习方面导致困难重重,缺乏自信。达达与浩浩也属于“候鸟学生”,但他们是单亲家庭,父亲再婚,亲生母亲不再有联络,虽然假期也有短暂的相聚,但孩子与后母的感情还有待培养。他们在校经常表现出不合群、孤僻、自卑、心事重重,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针对这几个孩子,我一直在尝试,在探索“因人施教”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希望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他们的内心充满温暖与阳光。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面对这些特殊的教育群体,作者们开展了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班级活动。例如:始业教育活动(借助“度娘”了解到:始业教育是指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后,进行的开学前的一段适应性教育。宣讲学校的一些校规、纪律、规范等)、家庭情感换位体验活动(当家一天、和父母上班一天、干一天农活等)、主题班队会活动(以节日为契机的感恩主题班会、培养劳动技能的主题班会等)、“给爸爸妈妈包红包”活动、情感心灵沟通活动(建立信箱、心语热线、知心信箱等,与父母、同学、老师进行心灵的沟通)、校外共建互助家庭活动(非留守家庭与留守家庭的互助爱心小组)、睡前共听故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内与校外活动,不断地丰盈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不断鼓舞孩子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来自集体与家庭的温暖。

      我结合本班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文章阅读中选取适合的活动进行了一些初步设想:

      1.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最近的三八妇女节,我带着孩子们为妈妈、奶奶、姥姥做贺卡,表达内心的祝愿。孜孜拍成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妈妈。达达的奶奶去世了,他不想做,但在大家的感染下,最后给我做了一张。这一天我收到了三张贺卡,每张贺卡上都写着祝福的语言:“老师祝您三八节快乐,再祝老师越来越漂亮”“妈妈三八妇女节快乐!越来越年轻,健康长寿!”“祝老师女人节快乐,希望您教到我们六年级。”看着孩子的贺卡,读着孩子们充满爱的文字,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达达称呼我为“妈妈”,内心感动之余,又觉得心酸。通过此次活动与阅读的感悟,我设想今后一定要结合后面的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但要注意活动前后的策划与反思总结,以及结合语文习作、美术手工、实践做菜等学科进行活动设计。

     

图片发自App

      2.建立情感沟通桥梁。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等之间的情感沟通。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以搭建诉说知心话平台,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与同学、与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分享自己快乐;可以开展网络亲子共读活动,利用每天晨读或晚间,录制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也可在假期录制家长读书视频参与共读活动。

      3.继续给所有孩子过生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一直组织召开“庆生会”,给每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们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他们内心感到温暖与快乐。但要注意不断地变化形式,激发孩子们庆生的兴趣。

      这些设想还存在很多漏洞,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但必须要重视任何活动的开展必须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需要,真正为促进孩子成长做长远规划。

      三、用心呵护留守儿童的幼小心灵

      到现在我还一直记得上学期与达达的一次对话,我问:“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你?”达达对我说:“我希望老师对待其他人什么样就对我什么样,对每一个人都要公平。”谈话过后,我陷入沉思,也许我过度的关爱,让达达感到老师对他和别人不一样,无形中产生了压力。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需要公平的对待,不能搞特殊。因为他们心思敏感,通过一件事会结合自己的遭遇想得更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批评与奖励并存,没有什么特权。你送给他一个本,不给其他孩子,你一定要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特殊的关照。有时老师的善意举措未必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多思多虑,然后行动。

                        阅读后

      每天读一点,写一点,我越来越喜欢这读读写写的日子,感觉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自身充满着活力!自己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读《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有感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