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而为,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很多人的育儿过程造成了困扰。人们对它的态度是又爱又恨、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是生活的好帮手、学习的好工具,有人却觉得它是让孩子沉迷游戏的罪魁祸首、甚至是残害年轻生命的刽子手。

但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已然深入生活各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无法离开它。所以,很多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当智能手机的存在变成一个难以回避的大环境时,如何让孩子不沉迷其中,使得其身心免以受到无尽的伤害。我的做法是,主动而为之,先下手为强,帮助孩子把手机驯化为学习工具,让手机变成服务者而不是破坏者。

下面我用亲身案例介绍我在孩子3-7岁时,通过控制环境、灌输理念、建立规则、培养兴趣等等办法,成功地让手机变成了孩子的学习工具,从此以后,手机游戏、抖音之类一直都难以对孩子产生吸引力。我的具体策略如下:

 1、控制环境。

(1)大人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家里不存在大人用手机玩游戏、刷剧、刷抖音的情况;也不在陪孩子的时候老盯着手机看。我觉得如果大人自己都没有办法在手机使用上进行克制,那么以孩子的自制力又如何能够战胜它?而且孩子行为上是向最亲近的人学习的,我们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还是玩游戏、刷抖音的“榜样”,非常重要。

(2)不随处丢手机,个人的手机保持在自己身边,不随意让孩子拿到,并且锁上密码。这是不让孩子对手机过早产生熟悉感,因为熟悉感产生好感,人更愿意靠近有熟悉感的事物。

(3)孩子哭闹的时候,不拿手机当做哄孩子开心的工具,以免久了以后孩子对于手机产生情感依赖,不然孩子以后碰到压力或情绪不佳时,更会习惯性用手机来解决问题。

(4)家庭成员对于手机的管控理念一致,这样就不会给孩子以可趁之机,因为多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抓住大人意见不一致的漏洞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家在手机问题上最后都听从了我的建议,在孩子未建立起好的手机使用理念,以及其他各方面健康的兴趣爱好未发展起来之前,对于手机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限制。

(5)建立书香环境。在家里到处放书柜,摆满书。这其实是注意力争夺,心理学上有句话叫“熟悉感产生好感”,孩子从小在到处都是书的环境中长大,以后自然就会更加喜欢书和阅读。现在孩子在阅读上已成为一种几乎每天不间断的习惯,想看手机的意愿当然也跟着降低,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2、灌输理念(潜意识催眠):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叫做“谎言说了一百遍就成了真理”,说的是语言不断重复产生的潜意识催眠作用。在孩子三周岁左右,我就刻意做到经常告诉孩子两句话,一句是“手机是学习工具”,重复次数多了,我家孩子的潜意识里关于手机的作用就被定义为“学习的工具”,所以现在他拿手机的时候一般就是为了看些知识性的内容;另外一句话是“小孩子不能玩手机游戏”,时间久了以后,我发现他对于手机游戏已经产生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式的排斥,每年放寒假回老家总有一堆孩子围在一起干啥,然后我们家孩子凑上去一看,原来是在玩手机游戏,他总是嘟囔一句“小孩子不能玩手机游戏”,然后自己转身去骑车或玩滑板车。

3、选择内容。为了配合“手机是学习工具”的理念,我有意识通过手机播放了不少优质的学习内容,包括《汉字宫》、《航拍中国》、《上下五千年》、《人人都爱看的人类通史课》《语文大师古诗》、《跟着动物老师学发明》、《于斯钢琴课堂》、《音乐大师课》等等,让孩子知道手机里有这么多丰富有趣的知识可以学习的,而不仅仅用于游戏和娱乐。这些优质的视频内容,帮孩子争夺到了对于知识和艺术的注意力,当他能够更多从知识和艺术中获得乐趣和心里满足的时候,对于游戏和抖音的需求自然就减少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陪孩子一起看,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大人同样热衷于用手机来学习知识,从而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其实,优质的视频内容,运用得当是有助于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兴趣入门的,比如我在培养孩子阅读历史的初期阶段,刚开始由于缺乏知识背景孩子读的很吃力甚至读不下去,我就会找一些视听资源做过渡,先打开孩子的胃口,之后再引导去看书就很容易进行下去,当孩子对于历史已经产生兴趣的时候,只要他有阅读能力,他并不会只停留在视听资源上,恰恰很愿意在阅读中了解历史。

4、使用规则和使用限制

(1)投屏电视。为了不对孩子视力造成伤害,除了交作业这种短暂性操作,每次使用手机要求孩子将内容投屏到电视上观看。因为一开始就这样要求,所以孩子也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使用方式。

(2)约定任何情况下,手机都不能外带出去。

(3)约定每天总的手机使用时间并开启学生模式进行精准控制,即使是学习知识也不例外。

(4)未经允许,孩子不能下载安装任何App,并通过智能路由器进行自动权限控制。

(5)每天晚上超过8点后手机自动断网,通过智能路由器进行控制。

从目前来看,如果孩子的精力有良好的出口,这些规则和使用上的限制未必对每个孩子都是必要的,像我们家孩子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去碰手机,即使是学习知识,他现在也更习惯去阅读。

但是如果孩子对于手机已经有一定的依赖性,那规则和限制还是很有必要的,多数孩子的自制力还是比较脆弱的,千万不要轻易去考验孩子的自制力,有一句话叫“覆水难收”,如果失控了上瘾了,是很难收的回来的,不信看看周边,失控或上瘾后的孩子能回心转意的最后又有几个。随着规则的建立和执行,孩子也会逐渐去适应这些规则,习惯之后也就不会觉得难受了。这些规则最好是在孩子一开始使用手机时就约定好,因为如果孩子一开始在没有规则下使用手机,习惯了之后可能会难以适应有规则的使用环境。

5、培养多方面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旺盛的精力有个出口,压缩手机游戏和抖音短视频等的生存空间。关于这点,厦门网友晓文总结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其实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一部分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孩子在虚拟世界才能找到安全感和价值感,一部分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发展出其他兴趣爱好,时间只能花在好玩的游戏上了,大人也一样,为什么刷抖音停不下来?主要还是因为业余时间比较无聊”。

(1)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孩子就习惯从知识中寻找乐趣。记得伟江老师之前多次提过,喜欢阅读的孩子,不太容易玩手机游戏。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在童书方面无节制的买买买,就是因为数量多了以后,孩子在书架上总能找到喜欢看的书,他自然就会喜欢看书,也更容易持续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方面,通过阅读和识字的结合,在孩子7周岁之前,已经能够轻松自主阅读纯文字的书籍,阅读能力上升之后,阅读变得更加轻松容易,这会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致。

(2)培养运动和户外活动的爱好(习惯)。上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是由我们大人带他出来活动,二年级下学期买了电话手表之后,每天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自己到小区公园运动或自由活动,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很喜欢骑车,一直到现在,还是每天会骑着车出去;然后周末和暑期的时候,会经常去学轮滑。孩子多运动或户外活动好处多多,一是户外活动本身自有乐趣,二是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玩(社交归属),三是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和疲劳,这些都可以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3)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每天起床、吃饭时间都会播放音乐,周末则观看《音乐大师课》这样针对儿童群体的音乐节目,周六上兴趣班的路上车上播放的也是他喜欢的音乐,加上每周一节的声乐课,音乐渐渐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阅读、运动一起成为他日常生活中打发时间最常见的三种方式。所以当他做完作业觉得无聊之时,就有多种方式可以调剂自己的生活,而且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当我们很忙没有空陪他的时候,也不担心他会去玩手机,他经常听着音乐玩着汽车模型,就能自得其乐度过大半天时间。

(4)发展孩子社交兴趣和能力。对于独身子女,孩子身边至少要有一个非常要好并且平时可以经常一起玩的伙伴,然后还要有那么几个有一定熟悉偶尔可以约约的朋友。我们家孩子,他爱和什么人交往,我们从不限制,因为他自己的气质摆在那里,还有长期有阅读,对事物分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我们从不担心他被谁带坏。由于从小管教的环境比较宽松,所以他在社交方面一直都是相当积极主动的,不管小孩还是大人甚至老人家,他都能够聊起来。有了电话手表之后,他也不时会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来玩,甚至都邀请老师寒假有空到家里玩。有一次同伴过生日刚好也是三八节,他还懂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束花送给同学妈妈。因为社交方面的能力和主动性,虽然他是独生子女,他一贯不缺伙伴,也比较讨大人喜欢,所以在社交中容易找到归属感和快乐,这样的快乐应该是手机里找不到的,人在现实中能够容易获得的,干嘛要到手机里找,毕竟人主要是活在现实中的,只有现实里难以满足后,才会更容易向手机寻找。

除了以上这些,对于不爱出去活动的孩子,我觉得乐高是一个比较好的兴趣项目,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的,我觉得好,首先因为它是个单人就可以完成的项目,当父母没空的时候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玩,其次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专注力。画画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家孩子有个女同学,就很喜欢画画,在家一有空就拿本子画起来,有几回到我家来玩,中间也会向我们拿纸和笔画一些东西。

所以,孩子哪怕只有一个自己比较喜欢做的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都会大大减轻对于手机的依赖。然而,我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少父母在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对孩子抱太多的期望,要求过高并喜欢不断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很快就从兴致勃勃变成压力山大甚至开始厌弃。我们在孩子学习兴趣班过程中,我们只负责和老师沟通以把握好合适的学习进度(以保证孩子对于学习的掌控感和自信心),但我们从来不愿意去扮演“老师”的角色,因为他已经有专业的老师。比如钢琴课,我们上课没有进去旁听,回家后他也是关起门来自己练习,我们允许他有自己的空间,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他反而练得很投入和专注,所以坚持练琴对于他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他从不用担心弹错了被我们批评指点,如果练琴中碰到问题,他自己会在上课时向老师请教。除了钢琴课,声乐课、花样轮滑等,他也一直都处于很喜欢的状态,因为他不用背负任何的包袱和压力,当然就可以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了。

6、多陪伴孩子。特别是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于父母的情感依赖还是比较强的,很需要父母或家人的陪伴,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点都不为过,另外这么小的孩子是需要玩耍的。如果情感归属和玩耍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父母的满足,他们很可能会从手机中去寻找,这是手机依赖里除游戏型依赖之外的其他两种类型,即社交型依赖和娱乐型依赖。

7、7岁前要严控。我在孩子7周岁前,基本不让孩子怎么碰手机,即使是看照片这样的也严格限制,因为现在的智能手机简直是万花筒,而现在的孩子太厉害了,他们的手很“贼”,他们对于手机真的天生不用学习的,你给他们看照片,一不注意他们就能自己翻出很多花样;7周岁后,我也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逐步在有规则和限制的情况下开放合理的使用范围。这是因为越小的孩子,自制力就越差,然后越小的孩子,很多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时候如果对手机过早开放,手机可能会一下子成为孩子的全部,一旦沉进去,就是恶性循环,即越沉迷手机,其他的兴趣爱好越培养不起来(时间的有限性),其他的兴趣爱好越是起不来,孩子唯一的精力出口就越是在手机上。所以,孩子对于手机可能产生依赖的依赖程度越高时,就越不要轻易放开,然后同时要抓紧时间大力去发展那些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另外一个是,孩子越早接触的东西,对其产生的记忆和习惯效应就可能越强,所以假如真的逼不得已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手机使用,我也是建议尽量将开放手机的时间延迟到其他良好兴趣爱好有所发展之后。所以,孩子能够被允许如何使用手机,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自控能力大小,以及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综合考虑后来安排,千万不要轻易去考验孩子的自制力,在孩子驾驭能力不足的时候轻易让孩子面对诱惑,风险太大了。

最后,针对手机使用的主动管理策略,越小实施效果越好,因为孩子在这时候还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管控和引导策略的核心重点是净化环境、给孩子精力以良好的出口、建立好的理念和规则。如果问题已经产生了,再去做这些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扭转,但这些积极因素应该有助于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频率,特别在孩子的精力出口方面,如果父母能够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户外活动,以及孩子能够发展出更多的比较积极健康兴趣爱好,自然就能更快地减少对手机游戏的依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动而为,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