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子曰:“为政【1】以德,譬如【2】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为政:执政,主持公正平等,公正地把持。
【2】譬如:举例说明,打比方说明,例如就像。譬:有了竹简,有了书以后,才出现的这个字。指根据书简上的文字来推演,打比方。
【译文】
孔子说:“按照道德(公正平等)来执政,就如同北斗星被众星环绕一样,而成为大家的中心和标准。”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1】以蔽【2】之,曰‘思【3】无邪【4】’。”
【注释】
【1】一言:一句话。
【2】蔽:盖上,盖住。
【3】思:头脑与内心相互协调的一种行动,心脑互动,起心动念,想,思考,考虑,想念,想起来。
【4】邪:牙与耳碰到一起,引申为,不正,见不得人的,不平等。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文章,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起心动念就公正平等,想法没有不正的。”
【2-3】
子曰:“道【1】之以政【2】,齐【3】之以刑【4】,民免而无耻【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6】,有耻且格【7】。”
【注释】
【1】道:这里是动词,把…放在道上,引导,治理,管理。
【2】政:公正平等,这里指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为平等而平等,比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些。
【3】齐:植物从土里长出来,都是一样的,叫齐。后来演变为,人用刀斧等工具把东西切平,整理的都一样,搞得一致。引申为,用规矩规整人,使…整齐,一样,向…看齐,向…学,规范,规整。
【4】刑:礼的一部分,这部分礼规定的是,人违背了礼以后应受的惩罚。这里指,残暴的处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评判、处理、摆平。
【5】耻:羞耻心,耻辱心,感觉到羞愧。
【6】礼:这里指道理,与道理一样的良心良知。
【7】格:格式化,标准。
【译文】
孔子说:“如果以表面上形式上的纯粹为了公正平等而公正平等来引导大家,来管理社会,用简单粗暴的刑罚来处理违法犯罪的行为,那么大家就会因为害怕恐惧而不敢去触犯法律法规,但是大家内心并没有羞耻心,没有耻辱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大家,来管理社会,让大家明白什么是人,明白人应该如何做的道理,也就是让大家用与道理一样的自心本性来自我约束,那么就可以唤起大家内心的羞耻感,就可以唤醒大家的良心良知,大家就能够自觉地用自己的良心良知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四十而不惑【2】,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顺【4】,七十而从心所欲【5】不逾矩【6】。”
【注释】
【1】立:人站起来为立。人能够站起来,相当于植物结果子一样。这里引申为,独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
【2】不惑:摆脱了物质的诱惑,不迷惑,不困惑。惑:心里东西太多,心乱,心不明,搞不清楚,确定不下来,混乱。
【3】天命:非物质的灵(魂)与物质肉体连接的规则,生命的原理,人是来干什么的,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命:人(灵、魂)从控制自己的物质肉身活动,到最后不能控制物质肉身了,在这个过程中,人在物质世界里从事的各种活动,人一生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所有的活动,包括吃、喝、拉、走路、干活、睡觉等等,称为命。人以外的其他一切有灵性的生命,在物质世界与物质身体根据天道法则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即灵(魂)与物质断开相续的过程,也叫命。一切物质(非灵性的东西)在物质世界与天道法则在一起,回到非物质界之前的一个过程,也叫命。
【4】耳顺:听称赞和辱骂都一样,听什么都顺耳,都接受。
【5】从心所欲:随心所欲,起心动念。从:两个人,一前一后,前有后随为从。引申为,跟随,追求,遵从,从事。欲:原义指人盯着锅里烹饪的食物看时的心情,想要。引申为,追求,自私,贪婪。
【6】不逾矩:不违背道法规则。逾:超过。矩:方形的东西,规矩,法律规则。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于学习文化知识,去探索人生和宇宙的道理;我三十岁时,独立生活,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主见;我四十岁时,摆脱了物质的诱惑,不再困惑;我五十岁时,知道了人投胎人世是来干什么的,知道了生命的原理,知道有个天道法则;我六十岁时,听称赞和辱骂都一样,听什么都顺耳,都接受;我七十岁时,所有的起心动念都不再违背天道法则(良心良知)了。”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2】御【3】,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4】,事之以礼【5】;死【6】,葬【7】之以礼,祭【8】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人名。
【2】樊迟:一个人。
【3】御:驾车。
【4】生:植物从地里长出来。这里指灵性与物质身体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即活着。
【5】礼:理,规矩,天道法则。从天道处来的规矩,符合良心的规矩,这里指报答父辈养育之恩的规矩。
【6】死:有灵性的东西不动了,物质身体埋到地下。灵(魂)脱离肉体,灵(魂)不再操控物质身体了。
【7】葬:埋死人,把尸体盖上。
【8】祭:祭祀,先人去世,活着的后辈对先人的一种怀念,摆上自己的劳动果实,作为祭品,作为证据,告诉祖先:这些都是我的劳动所得,不是偷骗抢来的。我牢记祖宗的教导,凭自己的双手吃饭,不占人便宜,不干坏事,我对得起天地良心,我没有辱没祖宗。人不仅这样祀祖先,也这样祀神灵。人面对物质的诱惑,往往抵抗不住,容易堕落。需要通过祭祀的方式,来帮助人。就是借助跟祖宗神灵汇报所作所为的方式,利用祖宗神灵这些外在的力量,让人产生敬畏心,来约束人的言行,来约束人的起心动念,从而帮助人发现自己的良心良知,帮助人找到自己的真心本性,摆脱物质的束缚,把人做好。祭是摆上祭品,祀是向祖宗神灵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
【译文】
一个叫孟懿子的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天道就是孝。”
樊迟驾着车,孔子告诉樊迟说:“刚才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无违天道就是孝。”樊迟说:“无违天道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长辈们活着的时候,按照从天道法则处明白的道理服侍他们,以报答长辈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长辈们去世后,按照从天道法则处明白的道理埋葬他们,让他们入土为安。并按照从天道法则处明白的道理祭祀他们,不让死去的长辈们蒙羞。这样做,其实就是遵照天道法则处理与长辈们的关系,也叫不违背天道。”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2】之忧【3】。”
【注释】
【1】孟武伯:人名。
【2】疾:原指人的身体被箭射伤,指肉体被自己以外的东西伤害,外在对身体的物理伤害,外伤为疾。这里指身体上的疾病。
【3】忧:心事太多,心里乱,挂念,心里有所患,有所恐惧,担心,忧虑,忧愁,不安。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于父母身体上的疾病,做子女的只能是忧,只能是挂念,没有办法替代父母承受疾病的痛苦。疾病的痛苦,父母只能自己承受。但是,子女可以从其他方面回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