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笔记

在宗教强盛而科学无力的从前,人们误将神的力量当作医疗;在科学强大而宗教弱势的今天,人们又误将医疗当成神力。

所有顶级的医疗设备,都是为了先把命保住,给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然后等待自我修复发挥作用。

生命注定离不开疾病,疾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是人类进化的遗产。人体本身只是几百万年进化中妥协和折中的方案。

例如进化根本就没有设计出一个独立的大脑区域用来认字,认字这个能力是借用了大脑图像识别区域和听觉区域。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多数情况下是在40岁以后才发病的,携带这些疾病的风险基因人群仍然可以生育。基因只对繁衍这一个任务负责,所以这些基因顺利传递了下来。研究发现我们的祖先可能在200-300万年前丢失了一个CMAH基因,导致人类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其中多食红肉者的风险增加更多。

有些症状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就像低血压可以减慢出血速度一样。如果盲目地干预症状,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得了慢性感染,比如肺结核,很多人会出现缺铁的症状,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这种缺铁现象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微生物要存活需要铁,但是微生物却不能自己合成铁,只能从人体获得。所以,感染的时候人体会减少铁的吸收,故意造成一种缺铁状态,就是为了限制细菌的生长。如果盲目补铁,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手术后伤口未愈合前,医生会嘱咐不要吃羊肉和海鲜,就是为了限制铁的摄入量。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结肠癌,从一个良性的腺瘤逐步演变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5年。中国人死亡原因第一的心脑血管病,也是从青壮年开始,血管上就开始出现斑块,经过20-30年的进展,血管逐步狭窄。当狭窄超过一定范围,才会出现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症状。

之所以人体能够在疾病状态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是因为人体有一种代偿机制。冠心病病人,血管狭窄了、堵了,这根堵了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就会变粗、变长,甚至长出新生的血管,替代这根堵了的血管给心肌供血,防止发生致命性的心肌梗死。这就是代偿。有时候年轻人心梗了,比老年人更容易死亡,就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这些用以代偿的血管。

美国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推广结肠镜检查。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从21%升高到了60%。

你肯定听说过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比如肥胖。再比如过敏性疾病,包括荨麻疹、湿疹、哮喘、鼻炎等等。还有焦虑、抑郁、自闭这些精神问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这些自身免疫病;甚至癌症,尤其是结肠癌。这些病都和肠道的细菌息息相关。

内共生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在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Origin of Eukaryotic Cells)中提出,真核细胞里的线粒体是由细菌演化而来的。真核细胞和它内部的细菌是内共生关系。在上亿年前的某一天,细胞吞噬了细菌。吃进去不要紧,两个小伙伴同时发现“搭伙过日子”最经济、最有效率。随着亿万年的进化,细菌慢慢就演变成了细胞里的关键物质:线粒体。我们知道,细胞生存和复制都需要能量,而线粒体就是能量来源。线粒体好比是一个发电厂,发电厂可以把煤转化为电。线粒体可以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ATP。这样生命才有了能量,进化才有了能量来源。

事实上,能陪你走完一生、死后仍不离不弃的只有细菌。每个部位的细菌都有领地观念,也就是“这块地儿我占了”,其他的细菌或者微生物别想来捣乱。这样,间接地保护了人体不受有害菌的感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免疫屏障。细菌移位会带来病。关于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病人的研究表明,在这些病人的大脑里,发现了牙周炎的细菌和一些引起口腔溃疡的白色念珠菌。这些菌在口腔里不会引起大问题,但是如果移位进入大脑,那就有可能带来老年痴呆症。

5-羟色胺是让人产生快乐的物质。人体自身合成的5-羟色胺只占总量的5%,另外95%以上是由肠道细菌合成的。有70%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还有70%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IgA)是由肠道制造的。可以说肠道是人的免疫系统和细菌作战的最大战场。研究发现胖人体内“胖菌”多,这些胖菌会分解食物产生乙酸这种物质,乙酸就会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让咱们不停地吃吃吃。大脑细胞完成信号传递功能,涉及到主要20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中很多都是由肠道细菌参与合成的。如果肠道菌群紊乱,就会引起精神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闭症等等。

血管,被称为“生命的粮道”,人与血管同寿。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液里的脂质就会沉积,就像河道的淤泥一样。时间久了,还会形成斑块,血管就会越来越狭窄。既然全身的动脉血管里流的血是一样的,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一样的,一旦一个部位出问题了,窄了,那么其他部位的血管,能好到哪儿去呢?当供应心脏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长斑块,变狭窄了,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冠心病。冠心病是一个全身血管问题。冠心病可能是一个矛盾最集中的点而已。得了冠心病,很可能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淤堵出现在肾动脉,就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如果脑血管病变了,就容易发生脑血栓、脑出血;如果发生在供应肠道的动脉里,就会引起肠道功能异常。完全堵死了,还会出现肠坏死。如果供应男性器官的血流减少了,离阳痿还远吗?

冠状动脉虽然细,但是它不容易收缩,而且血管内皮自我净化的能力强。这些特点弥补了细的问题,细不是本质问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冠状动脉构成了压力。所以,这些才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8世纪的时候,有医生带着冠心病患者到森林里锯木头,每天持续30分钟到1小时,3、4个月后患者的心脏不疼了。这就是运动的效果。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往往不在矛盾最激烈的地方。

列宁格勒保卫战后,医生们给列宁格勒的居民做体检。发现幸存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是战前的16倍,从战前的4%上升到64%。在刺激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心理变化是不同的。有的人心大,有的人就会惊恐不安。人的性格差异,导致患心身疾病的风险有差异。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M. Friedman)和罗森曼(R. H.Roseman)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人类的性格有A类性格与B类性格之分。A类性格表现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苛求自己,渴望出人头地;以事业成败作为人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下楼梯就一直抱怨电梯慢,恨不得自己跑下去;好斗,对人有敌意,看谁都是敌人。这种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B型性格的人和A型截然相反,表现为:谦逊谨慎,不自以为是;做事有条理,游刃有余;足够自信,但不在别人面前自夸,也不迫切需求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不轻易反对和敌视他人;心态平和,不为外界事物所扰乱;主动调节心态,不偏执,不自虐。而临床医学的研究证明,和A型性格的人相比,B型性格的人更少患心脏病,并且更长寿。还有一类人,性格特征又不同了,表现为:内向;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心里知道就是不说;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遇到不公,怒而不发;憋着,爱生闷气。我们称这类性格为C型性格。这类人容易发生肿瘤,所以也被称为“肿瘤性格”。

衰老的本质是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可以缩小60%。就是为了给大脑内的液体留出空间,加快液体循环,清除衰老物质。这就是自我修复的例子。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后天获得的认知能力。比如学会的某种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等。晶体智力不会随着年龄下降。流体智力是一种先天的能力。比如记忆力、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这种智力是有生理基础的,所以,它在3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少吃有利于清除大脑里的衰老细胞,适度节食促进羟丁酸的产生,延缓心血管的衰老。运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和代偿能力。再比如,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基因损伤,也就是减慢了衰老的速度。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也是慢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摄入过多,高纳钠饮食、含糖饮料等等。饮食过烫,这也是高危因素。当食物温度过高,超过65度的时候,食管上皮受损,上皮细胞加速分裂,这样食管癌发病风险大大增加。适宜的进食温度为10-40度。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某些海产品。每天摄入至少25-29克或更多的膳食纤维。

真正有效的养生项目,都是把健康饮食、节食、运动和社交封装在了文化和哲学包装下,让参与者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但是本质上都是提高人体修复和代偿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