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

刚刚读了一篇介绍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文章,里面提到“神奈川冲浪里”这幅葛饰最著名的作品,不仅是画功了得,而且画中那种巨浪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成为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葛饰北斋在1812年出版了一本用以教学的教材《略画早指南》,第一卷就讲到通过圆形、十字线、三角等基本形状的叠加可以得到物体的轮廓。

其中一幅名为《海上富士》的示例木版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波浪及其尖端使用不同尺度上的重复模式(分形)的痕迹,碎波最后变成了鸟类并飞向远处的富士山。

另有一幅《雷暴中的富士山》,我们甚至可以在右侧山体上看到类似于一种Julia集的板块。Julia集是一个在复平面上形成分形的点的集合,以法国数学家Gaston Julia的名字命名。

可以说,葛饰北斋的绘画技巧已经很有现代意味,其中带着算法思想和入微观察,这和他一直以来的自我训练是分不开的。

他74岁那年(1834)出版了作品集《富士山百景》,后记中写道:从6岁起,我就养成了写生的习惯。从50岁起,我开始创作大量艺术作品,但我在70岁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值得关注。

73岁时,我开始掌握鸟兽、昆虫和鱼类的结构,以及植物的生长方式。只要我继续努力,到80岁我一定会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到90岁我就会渗透到它们的本质。

到100岁我希望能对它们有一个非凡的理解,而到110岁的时候,我可能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我所画的每一个点、每一笔都是有生命的。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巨匠达芬奇,他的一篇日记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怎样观察一棵树,不同位置树叶的颜色,与光影的关系,一片树叶的各种形态,各种细节,包括老树下方朝北的树皮上长满青苔。,树皮总顺着树身方向裂开,但樱桃的树皮则裂成圆圈。长在最高的地方,生在最稀的林子里井离这林子中心最远的树,粗细最为畸形。

那种观察真是细致到极致,这就是大师的共同之处,不仅仅适用于绘画,任何行业大师级的人物应该都是这样做的,观察、思考、研究到事物的最细微最本质之处,也就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葛饰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