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上春树谈跑步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平庸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关于个人跑步的随笔集,豆瓣评分8.1分。买这本书只是出于一份好奇,跑步这么枯燥的事情,能有什么好谈的呢。看完这本书发现:精彩的其实不是这本书的文字,而是作者跑步和写作的成长历程。村上春树相当于一面镜子,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从其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或平庸或精彩,或妥协或执拗……

      村上春树谈跑步,谈了什么

                  跑步

跑步的动机:作者认为“艺术行为,从最初的缘起就含有不健康、反社会(人性的毒素)的要素。要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必须尽量健康。”刚成为职业小说家的村上春树,由于从早到晚伏案写作,出现了体力下降、体重增加的问题,而作者又是打算把小说家作为终身职业的,于是就必须能找到一个可以维持体力、保持体重的方法。而跑步属于最容易实施一项的体育运动,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跑步。

跑步的历程:三十三岁的村上春树在1982年决定跑步。起步很艰难,最开始只能跑二三十分钟,并且每次跑都是心脏狂跳,气喘吁吁,两腿颤颤巍巍。但是,到1996年时,村上春树就完成了一场北海道的超级马拉松(100公里),从清晨一直跑到傍晚,用时11小时42分。在跑步方面,村上春树可以说跑得相当认真。1982-2005,他持续跑了近二三十年,几乎每天都坚持慢跑(慢跑标准是每天一小时,平均每天10公里左右),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他不是起步很早的人,却成为走得最远的一批人,并把跑步这件简单事情做到了极致,让跑步一不小心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个传奇。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跑步的经历,为什么唯独作者成为一个传奇呢?因为在跑步中作者有自己的隐喻: 立志提高自己,日日付出努力。重要是今天的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一丁点。受到非难时,也要比平时跑得更远一些,让肉体多消耗,旨在认识自己是个软弱人类,并通过多跑不断强化肉体。对于村上而言,跑步就好比生命线,不会因为忙就不跑。对于作者,跑步的本质在于:在个人的局限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因为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标明确、生气勃勃当然更令人满意。

村上谈跑步,没有谈坚持,只是客观中肯地陈述了自己跑步的成长历程,以及参加马拉松的一些特殊经历和感悟。跑步对于作者而言无关坚持,主要是合乎性情:“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其次,对于喜欢独处的作者而言,一天一个小时,这是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

                    写作

决定写小说是在他三十岁时。当时还在开店的他,日夜忙碌,白天是咖啡馆,晚上是酒吧,其间还提供餐饮服务,每天要忙到差不多凌晨三点。店铺打烊之后,回到家里,独自坐在厨房餐桌一直写到昏昏欲睡。或者利用工作间隙,支撑着疲惫的身体,断断续续写上半小时、一小时。

毫无疑问,对于写小说作者是有天赋的,第一篇小说《且听风吟》一投稿就获得了文学杂志的新人奖。此后作者边开店边写小说,又持续了三年。后来出于想要写出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坚实的小说的渴望,忍痛割爱完全放弃了店铺的经营。当时店铺经营开始有起色,开店的收入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周遭有很多人反对,或者提议转让经营权,但是都被作者拒绝了。因为对作者而言,“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

作者总结了小说家最为重要的资质:第一是才华,无才华,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第二是集中力,每天清晨坐在书案前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把集中意识在正在写的东西上;第三,耐力,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

写作和跑步对于作者而言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发现作者写小说的方法和对待写小说的态度与跑步是惊人的相似和一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从村上谈跑步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平庸

无论是跑步还是写作,相比于作者,我开始时间还是很早的,二十出头就开始有意识地写作和运动。

跑步也是我个人比较能接受的一项运动,一天能跑个四五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天也能跑十多公里;坚持两个月左右,我也曾瘦过七八斤。但我总是一度坚持、一度放弃,今天进步、明天退步,甚至有相当长的时间会完全放弃跑步。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跑步上,我还是停留在昨天,没有任何持续性、有效性的成长。

关于写作,其实从2013年就开始了。大学时(2013年到2015年)算是写得认真,两年多的时间差不多写了20万多字的随笔,很多文字放在了“散文在线”这个网上平台,也收到一些鼓励:很多文章会被编辑推荐到首页,有一篇还被美术教育杂志的编辑看中,选作了卷首语,收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100元)。但是,从2015下半年一直到2018年末,因为种种借口,这三年只是零星写了几篇文章,整个写作差不多属于停滞状态。距离最开始写作,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理论上个人在写作上应该可以有个比较大的成长,但是事实是我依旧停留在昨天。

在跑步与写作上,个人与作者的差距,可见一斑。更可怕的是,自己也拿不出一件事情,能与作者的跑步相提并论。自己今天的平庸完全是情理之中。一个轻易妥协的人,不平庸才是天理难容。

反思一下,关于跑步和写作,自己虽有过坚持和进步,但还是过于随性和妥协,完全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缺少死磕精神和刻意练习。此外,关于大学时期的写作,虽有热情,但是很多处于瞎写状态,过多关注自我,而缺少对读者需求的关注。与作者相比,很明显自己是才华不足,耐力也不足。

跑步只是一个侧面,背后折射的是一个人每天的精神追求。一个有自我提升欲求,有能力、有集中力、有耐力的人,在跑步上能取得长久的成长和进步,在写作上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完全是是情理之中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心平气和承认自己平庸,认识到自己的平庸,对于成长而言,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远离妥协和放纵,如何从平庸中一点点精进自己,完成每天的成长,才是一个人每天的使命。

从现在起开始,拿出点死磕精神,更精细化地管理自己:每天把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每天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我们不必成为另一个村上春树,而是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忘记点赞额。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村上春树谈跑步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