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这是现代词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出处,本意均指战国时代楚国的歌曲。前者比喻高深的文学艺术,后者比喻通俗的、比较普及的文学艺术。
通俗,非低俗也。重点是大众化,被更多人认可,接受。
阅读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进击的智人》一书,让我想到关于我们人类,关于我们老祖宗的那些进化文明史,真正是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
枯燥的历史这样写,有点意思!
远古的历史这样写,让更多的人愿意读,真好!
感谢《进击的智人》一书的作者河森堡,带给我们这么有趣的一本书籍。作为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河森堡有8年的讲解员经历,让他成了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同名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的播放量已过亿。
读完《进击的智人》书籍,俺还是找出了《进击的智人》演讲视频,从头看到尾。
现场观众不时的笑声表明,河森堡讲故事的能力,确实不一般。
跨学科通俗易懂讲故事
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认为:史学就是讲故事,讲人物、事件、制度以及产生这些故事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
河森堡不仅会讲历史故事,还讲与历史有关的其他学科的故事。
这一点,从《进击的智人》目录就能看出来:
从闹鬼的新几内亚岛讲起,其实说的是生物学知识——朊病毒的发现故事;
从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到直立行走的智人,其实说的是人类学知识——智人的进化故事;
共情,这是心理学专业术语;
撒哈拉的剧变,这是地理学知识;
太阳黑子,这是天文学/物理学知识;
。。。。。。
好吧,没有一把刷子,如何当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呢?
没有数年知识的沉淀,如何写出这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呢?
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在《进击的智人》作者河森堡笔下,就是一个个他熟悉的故事。写起来,当然游刃有余。
妙趣横生贴近生活
阅读《进击的智人》,会觉得轻松愉悦。因为书中的很多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比如早产儿理论、外祖母假说、色彩假说,等等。
河森堡的《进击的智人》,打破了人们对历史书的印象。
谁说历史书籍就一定是远离现代生活?
春节回家,成家后的你有没有被父母逼着早要孩子?你是不是烦透了父母的唠叨。其实,父母的建议是正确的,因为有理论依据——外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远古时期,外祖母帮助女儿搜集食物,照顾孩子,减轻了孩孙们的生存压力,这一照顾儿孙的行为,间接地促进了基因的优化,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作为进化论中一个著名的理论,“外祖母假说”备受争议。
2月7日,在国际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发布的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证据,支持“祖母/外祖母假说”。
放眼望去,如今的小家庭生活,有老人帮衬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有主题有考证刷新认知
《进击的智人》一书的副标题是:匮乏如何塑造世界与文明。
无论是第一部分的人类进化史,还是第二部分的中华文明史,作为书中的主线,“匮乏”一词贯穿全书。以至于有读者建议作者多找几个“匮乏”的同义词替换使用,减少“匮乏”一词过于频繁的出现。
正如《进击的智人》一书的作者河森堡在书中写的那样: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直立行走,拿起工具。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褪去毛发,开口说话。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走出繁茂的雨林,挺进苍凉的草原。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组建更大的团体,共振彼此的心灵。
世界之所以是今天的样子,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都是匮乏导致,从古至今与匮乏搏斗的历史,造就了人类的进化史与文明史。这一观点,是《进击的智人》一书的作者河森堡浸淫博物领域多年的成果。
对于有些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这一观点过于牵强,但是,就像是春节期间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吃一顿素食,也是好的,更何况是这么有趣又有料的精神大餐呢?
无数青少年表示,河森堡让他们爱上了历史。这是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一次胜利,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知识放低姿态,成为大众喜欢阅读的畅销书。
阅读《进击的智人》,让我想到了某年某月购买的那套59年繁体版《史记》——一直阅读中,从未完成过,实在惭愧。
作者河森堡在文末解释了《进击的智人》一书的缘由:所谓的进击,就是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历史还是那些历史,知识还是那些知识。因为年代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才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
历史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
如果只在课堂里学历史,只是学生才阅读的历史,那样的阳春白雪,当然不如走进千家万户的下里巴人。
读完这本书,您将成为周末聚会上最有趣的人。——这是各平台上对《进击的智人》一书的推荐语之一,公道的说一句:名副其实。
心动吗?
心动不如行动!
@擦亮星,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