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穿越抗战的烽火,跨越历史的天空,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已经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然而,当抗战的烽火早远去,战争的硝烟只凭记忆,我们该如何纪念75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什么才是对这件历史最好的纪念?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中,在血与火的抗战熔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涌现出无数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英雄。从杨靖宇、戴安澜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再到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 未惜头颅献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 。不久前热映的抗战电影的《八佰》,就是对 “天地英雄气” 的完美诠释。当八百壮士明知毫无退路依然拒绝投降、奋起抵抗,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用血肉之躯去护卫那颤危的军旗,当一个又一个年轻将士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抱起炸弹跳向敌人的方阵......此刻,我早已热泪盈眶。

        历史功勋在岁月冲刷中放射耀眼光芒,英雄精神在时代变迁里彰显永恒价值。“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对于一个从危亡险境中拼搏而崛起的民族,我们深深懂得,在英雄铸就的功勋和精神中,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历史密码,燃烧着照亮复兴征程的熊熊火炬。

        这一战,彻底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磨难的历史;这一战,创造了新的历史!

        在抗战历程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固然可歌可泣,但那些默默承受苦难又不失民族节气、赓续民族精神的广大百姓,同样值得我们去尊敬。

        我的外曾祖父——我母亲的爷爷,生于1925年,现在已经有96的高龄。他虽不曾像杨靖宇、佟麟阁那样捐躯赴国难,但是,他平凡而又朴素的一生正是千百万中国百姓的真实写照。外曾祖父生来不幸,三岁丧父,八岁丧母,靠着村民的接济才得以存活。在那个动荡不安、艰难困苦的年代,活下来,是他的首要任务。在他十三岁那年,日军占领了江西省九江和南昌地区,而他的家乡正是九江市都昌县的一个村庄。每当日军经过,他和其他村民只能躲进深山,半个月后才敢下山。“所幸日本鬼子只是暂时占领了这片地区,不然我还真不知到能不能活下来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外曾祖父虽然称不上是民族英雄,但他的一生所体现出的勤劳俭朴、自力更生、不向困苦和诱惑低头的民族节气和精神,永远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纵观十四年抗战史,抛头颅、洒热血者有,但更多的,是那几万万默默承受苦难、不向苦难低头的广大中国百姓。一个人的奋起抗争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当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绒衣时,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难忍受之重是忍辱负重。这一战,我们凭借亿万群众的同心合力,创造了新的历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节气;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就是我们发扬抗战精神的完美写照。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临危受命、紧急公关的科研人员到无惧寒暑、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处处都有冲锋陷阵的身影,处处都闪耀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美诠释。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所有那些未打倒我们的,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抗日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从未屈服、从未被打倒,而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变得更强!

        踏平坎坷成大道,历尽艰险再出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要有一代人的作为。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缓缓展现在眼前,只待我们去谱写新的历史。

        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缅怀,就是传承他们的意志。

        对民族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