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自我

崭新的2019年开始了,我决定聊一个相对严肃的话题,可能会被人指着鼻子骂“装逼”的那种。好了,言归正传。

随着越来越多受教育机会的涌现,本科文凭的含金量也在贬值,甚至很多人算了一笔账,据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如早点去打工。

那么,读过大学或没读过大学的朋友们是否想过读大学究竟在干嘛?

《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人人称赞的学霸。《三重门》之后的韩寒收到复旦大学的破格录取,但他毅然拒绝。大学对于个人命运而言有多大的分量?

在中国,通常意义中的大学,意味着在四~五年的光阴里对一个专业进行基础性的了解和掌握。四五年之后,工作、保研或者出国是三个主要出路。由三个出路倒推,将顺利得出三条出路的大学生活规划。

想象一下,依照以上三条出路规划的大学生们被规规矩矩的摆放在三条流水线上依次加工。挂科的属不合格产品,需回炉重造;各科及格的,可按时出厂;门门优秀的,早早被市场预订,甚至供不应求。

但是,除去市场意义,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读大学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那意味着你将有四~五年的时间全面地认识自我。这是一个人一生中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不读大学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认识自我,而是缺少了大段的时间去体验和感受,头脑将会更多的被生活绑架,极少体验到纯粹的对于自我作为个体生命的思索(少数哲学家们请出门右拐)。

我要重申,这是大学在我眼中的价值。

高中时,我们穿着一样的校服有一样的目标。

大学后,你开始察觉自己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你意识到不同的人面对利益时不同的态度,甚至你发现某些老师和同学会根据你的出身选择对待你的方式。

你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剧烈的冲撞或者巩固,你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法,逐渐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你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美事是不会长久的。虚情假意骗来的友谊早晚会被证明是塑料的。不想同流合污可能会带来边缘化的生活。追逐更高更快更强可能会被不同目标的群体抱团打压。选择善良免不了被打上“懦弱”的标签。

你将面对误解、陷害、利用,你也会遇到真实、善良、热情。

在一团混乱之中,你要找到队友,还要保证活下去,最好高质量地活下去。高质量指的是你深刻地认识自我且最大程度地保持自我。

这是个体走入社会的一场演习。当基础夯实之后,你的眼前将展开一条最短路径到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你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认同的事而不是在进入社会熔炉之后反复纠结自己究竟要什么。

最后,还要补充,自我并非始终不变,认识自我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而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人生里被给予最长时间的一次自我教育。

希望每一个经历大学的人都能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夹缝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