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相遇,或许有可能,但也永远不可能
文|衿语
确实,这是一个和钢琴有关的故事。
先来说说两个知名人物吧。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我们中国人无比熟悉的“钢琴王子”。他的《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以及《水边的阿狄丽娜》,可以说是我少年时期对纯音乐的启蒙认知。也是无数个夜里,从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情感寄托。
斯蒂芬·威廉·霍金,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留给世界的伟大遗产,除了重量级的关于“宇宙论”和“黑洞”的学术贡献,还有他全身瘫痪,靠三根手指支撑着伟大大脑的,积极正能量的“轮椅人生”。
而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这本书的男主角,就像是上述两位的结合体——一个罹患ALS症的名叫理查德的钢琴家。
《无声的音符》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丽萨·吉诺瓦。是的,一个神经学博士写的第二部小说。并且两部作品一部已经投放大荧幕,并让女主角朱丽安·摩尔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而根据这本《无声的音符》改编的电影,将由安吉丽娜·朱莉担纲女主,于明年2022年正式上映。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对配得上“震撼心灵”四个大字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非常平静温柔的笔触,还原了一位ALS(渐冻人)症患者,人生中最后四个月的生命体验。与此同时,也少见地呈现了绝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复杂处境,以及彼此间深沉的情感。
一个在聚光灯下受人瞩目和敬仰的卓越钢琴家理查德,视钢琴为毕生事业,乃至胜过生命的人,在45岁的年纪被命运无情地宣判为“死刑”。而这“缓期执行”的几个月,是他逐渐丧失对自己四肢、语言、呼吸等机体功能控制权的不可逆过程。
眼看着自己从一个活力四射,靠手指跳舞的艺术家,逐步沦落成一个无能为力的“废物”,甚至向命运投降都举不起双手的时候,理查德的内心和身体一样,在无尽的煎熬中走向毁灭。
而那些生命中爱过、错过、伤害过的人,也在这段最后的陪伴“旅程”中,达成了彼此的和解,以及对自我人生的全新定义和重新出发。
01
理查德
人人都爱他,却也无人爱他
他是勤奋努力,独立决绝,为着中央舞台的音乐梦想披荆斩棘,一路狂奔的钢琴家理查德。
为了一首旋律能表达地娴熟而富有情感,他可以每天10个小时地扑在钢琴之上,忘记时间,忘记爱人,忘记孩子,甚至忘记自己。
他享受与钢琴为伴的灵魂共舞,享受舞台中心聚光灯下的才华横溢,享受谢幕时舞台之下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享受着世界以自己为中心的骄傲和成就感。他深爱自己那双灵活又自信的双手,可最先背叛他的也是这双手。
和钢琴在一起时他从不孤单。没有了钢琴,两个小时就变成了七千二百秒。一种令人焦虑的永恒。
《无声的音符》
他是经历过心动、深爱、不解、背叛、心碎、愤怒、滥情、悔恨的丈夫理查德。
因为志同道合,因为惺惺相惜,因为激情爱情,他和妻子卡莉娜将彼此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然而自私的大男子主义,让他选择无视妻子的才华和梦想,一次又一次地扼杀她的人生追求。却最终因为妻子不再想生孩子,而选择离婚,离开这个家,离开妻子和女儿。
然而,当他一点点对自己失去“行使主权”的时候,是那个彼此相爱相杀过的前妻卡莉娜,伸出双手接纳了他,接过了他无力的身躯和无望的生命。
他很遗憾,也很希望她能明白这些,希望她能感受到他的后悔和歉意,就像他能从她身上感受到全新的喜悦一样。
他想听她亲口告诉自己,她没事。他想要被原谅。
他很想。
《无声的音符》
他是从小到大无不在痛恨父亲,一生都在竭尽所能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选择,以求得到父亲认可的儿子理查德。
一身蛮力的粗人父亲,崇尚的是血气方刚,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男子气概。而从小阴柔,爱好艺术,喜欢弹琴的的小儿子理查德,成了父亲始终鄙视,无法接受的另类。
他从乡村走向城市,从音乐学院走向世界各地巡演,直至登上中央舞台,他多么希望父亲能看到他,能承认他,能为他骄傲。他直到四肢无力,声音虚弱的时候,还用ALS患者使用的头部鼠标,艰难地写着给父亲的信,却始终没有勇气打印邮寄它们。
直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先行一步送达给他。
只是一个瞬间,他的父亲和道歉信的可能全都死去了,消失无踪。
《无声的音符》
他是深爱着女儿,却在有生之年始终缺席,把人生献给钢琴、献给巡演、献给风流韵事的父亲理查德。
他曾发誓,要做一个比自己的父亲好很多的爸爸。然而最后发现,他难逃“父亲”这个名字的诅咒,他也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他是女儿格蕾丝眼里那个选择了钢琴,从没爱过自己和妈妈的理查德。总以为以后会有时间陪女儿,而以后永远都是以后,这是他人生最后悔的事。事实上,她的以后将不再有他,他看不到她结婚生子,甚至连想再抱一抱站在眼前的女儿,都无法实现。
02
卡莉娜
总得有人是对的,也总要有人是错的
正如译者所说,这个故事虽然是以身患ALS的理查德为中心展开,可看着看着,真的会有一种女主角卡莉娜才是一号主角的认定。
该怎么描述卡莉娜?也许,她就是人海中许许多多普通女性,她们怀揣梦想远离家乡,因为爱情嫁做人妇,为了家庭孩子甘愿隐退,最后迷失自我,甚至失去婚姻,成为单亲妈妈。
但她又是那么独特。她身上有才华和凡俗的抗衡,有自卑和倔强的撕扯,有爱情和梦想的踌躇,有自我和道义的纠结。
卡莉娜生长于动荡的中欧地区。从小就对自己发誓,绝不要像妈妈那样被圈禁起来,锁在厨房,数十年如一日地做饭打扫,养大五个孩子。卡莉娜绝不要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权。
她曾经无所畏惧,十八岁时就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家庭、母语,离开了她所熟悉的一切,只身来到美国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没有回头。因为共同的志向和彼此吸引,卡莉娜和理查德走在了一起。然而,她对接下去的人生却开始失去了掌控。
钢琴技艺胜于理查德的卡莉娜,为了那个站在聚光灯下自信自尊的他来爱自己,放弃了古典钢琴的继续深造,而转向了即兴爵士乐。可当她在爵士乐上找到目标迸发激情,有望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理查德接受了另一个城市的任职。为了他的前途,她离开了爵士乐的沃土纽约。
之后便是怀孕生产带娃的一系列生活,而理查德则开始了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外出巡演的日子。他们的夫妻生活开始被割裂了。理查德想要更多的孩子,卡莉娜不要重蹈母亲的覆辙,矛盾争执逐渐变成欺骗和出轨,最终导致离婚。
他们的婚姻就如嘴唇上的死皮。
这块死皮扯得太长了,一直没掉,于是她快速地掐断,不再继续。她舔了舔嘴唇,舔到了血。
《无声的音符》
理查德的病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一次契机。卡莉娜在极不情愿又无从选择的情况下,重新把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理查德接回家里照顾。
难道她不怕自己油尽灯枯,生活重新被毁吗?她也这么问自己,是出于道义还是什么?
直到最后,她才渐渐明白,真相是她害怕失败,害怕自己成不了理查德那样具有辨识度、被人喜爱的音乐家。
她把自己的懦弱转化成为对理查德的控诉,只要怪在他身上,就永远无需责怪自己。
让他错就会让她觉得自己正确,觉得自己正确是她的首选良药。
所以,离婚后她本可以重新出发,可是她并没有。照顾理查德,让她又有了可以逃避自己不敢追求新生活的借口。
当理查德最终选择拔掉插管,安息离开的时候,卡莉娜明白是他真正释放了自己,也释放了卡莉娜。
他的留言释放了她二十年来紧握不放的最后一丝责怪和怨尤,二十年来她不计代价要做正确的那一个,而这个代价太过巨大。
《无声的音符》
03
关于ALS
最绝望的一种人生
这是一个有关ALS患者的故事。由始至终,也让每一个读者对这个病征有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绝望,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能准确形容它的词。
当一个生动鲜活的人,慢慢失去对身体各部分的感知,靠各种工具和机器来维持并行使身体功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行将就木。
最终,连眨眼这个功能也会消失,一个活生生的灵魂就此被锁死在一具僵硬的躯体里。
你能想象这种孤独和绝望吗?
而作为他们身边的陪护者来说,付出的心痛和心酸,以及夜以继日无眠无休的悉心照料,又需要多少勇气和情深义重?
《无声的音符》作者在撰写这部小说时,采访了多位渐冻人症(ALS)患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甚至和其中几位成为挚友。
而这些患者最后也像理查德一样,不可避免地顺从了死神的牵引。
理查德听着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在舒缓的前奏中,用眼神向卡莉娜表达自己的歉意,在激昂的第二乐章中回顾自己辉煌的一生。
终了在卡莉娜弹奏的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中结束生命,达成了与人生最后的和解。
我们是否也能从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中,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敬畏,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参悟呢?
浪费掉的时间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