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病态关系”

图片发自App

今天分享的这首歌,是#斯德哥尔摩情人-陈奕迅[音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这首“病态”的歌一针见血,几度唱到了人们心灵的最深处。

“病态”。意为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表现;也可形容心理上的不健康。

不过,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病态”。“病态”其实一直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也包括理想上的,关系中的等。

能察觉到“病态”的人,大抵也是善于自省的人,小到身体,大到心灵。

爱生活的古代男子李渔在《闲情偶寄·颐养·却病》中说,“病形将见而未见,病态欲支而难支。”

徐特立在《自以为是者的前途》中说,“自以为是,是思想生命的一个病态。”

张悦然在《动物纪年表》里也毫不遮掩地提到,强烈的自尊心和攀比使她不想去救那只被楼下女孩救起的小鸭子。

我们或多或少都是“病态”的。它们藏在光下,闷在潮湿的空气里,滋生出一些腐朽的东西。

个人的“病态”倒还好,但如果接触到了另一个人的“病态”,就可能会生出一种可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病态关系”。

更可怕的是,一方明知关系出现了“病态”,却没有采取及时止损的行为,或者去改善“病态”。更有甚者,会给这段关系找理由,其实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自虐”中。

“自虐”属于“病态”,自己折磨自己,美化“病态”关系,享受被折磨的感觉。

在我的观念中,“小三”就是一个很病态的存在。我痛恨任何小三,没有任何对的可言。就算别人的家庭已经不幸到了毁灭的状态,小三也没有资格去当“救世主”。对方既然还没有和现有的家庭断绝关系,小三就不应该介入。

很多小三,明知道“他可以这样和你,也可以同样和别人”,明知道已经处在了道德的边缘,还是无法当机立断,或者说一开始就不应该让这样的关系发生。

小三往往是痛苦的,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小三都能成功地坚持到了最后。为什么?


图片发自App


也曾在一个帖子里,看到一位用户说:“其实小三更憎恨自己是小三”。既然都到了痛恨自己的地步,为什么还不愿意退出?

因为“病态”已然产生,他们对这样的“虐待”痛并快乐着。他们已经难以摆脱受虐的心态,可以自动合理化不适。

这样的“病态”既可以来自你本身,也可以来自他人。而“病态”关系,是继续还是终结,就看你能不能从“病态”中脱身。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男朋友号称是“出轨大王”。隔三差五地就撩妹,感觉到了就出轨。朋友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男朋友仍然死性不改。大家都劝朋友结束这样的关系,可朋友一直给自己找理由。


图片发自App


譬如,“毕竟男朋友现在还小,爱玩是天性,他离不开我说明他知道我是最好的。”、“其实我们两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很快乐的。”到后来就演变成了“没事,他能做的我也能做,谁怕谁啊?”、“我就是不甘心,付出了这么多,凭什么?”

你看,关系已经“病态”到了如此地步,为什么还要给自己找理由?这样病态的“亲密关系”像是身体里的一个毒瘤,指不定哪一天就扩散,溃烂。

还有一位朋友。他和一个好兄弟从小玩到大。但这位好兄弟最喜欢给朋友说教,每次说起来都络绎不绝,一副老子说的都对,你爱听不听的样子。

说教只是一部分,好兄弟经常贬低朋友。朋友学的专业被喷没用、朋友喜欢做的事被喷白日做梦、朋友不舒服被喷无病呻吟、朋友一旦做了什么好兄弟看不惯的事、无论在哪,无论多少人,好朋友都不给朋友面子一顿乱叫,事后还拍拍胸脯:“老子那是教你做人。”

朋友很痛苦,几次想断绝关系,可又站在好朋友那里着想,觉得好朋友是为了自己好。时间一长,虽然被骂的当时,很不爽,但事后竟会觉得莫名幸福,觉得没用被放弃,觉得这是他们间的友谊方式。

可朋友不知,他们的关系早已经成为了“病态”。一个永远贬低自己选择和决定,一个永远不在乎自己情绪的人,这样的人,就是“病态”的存在,何必要继续下去?

朋友终于试着结束,起初是有些痛苦,毕竟这么久的友谊了,一起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可他慢慢地发现,结束“病态关系”后的他,越来越好了。


图片发自App


“关系”这个词,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言行进行自我评价。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时,就不觉被消耗了很多。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遇到更好的关系,而是长时间的“病态”让我们习惯和没有信心。

不要当“病态”成了惯性的时候才想要脱身。

至于怎么脱身,每个人都每个人的方式。

如果你还是愿意继续,愿你们互相看尽对方的底牌,了解彼此的阴暗,还依然相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停止“病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