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焦虑,我们何去何从?

如果说成年人的通病是什么?“焦虑”一定首当其冲。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昨天在工作当中取得了突破还信心倍增,今天就开始担心下个月的工作目标无法达成;

白天还壮志满酬、努力工作、充满希望,夜晚却踌躇满志、灰心失落、担忧未来;

上一刻还在庆祝放假,下一刻就想着假期结束又要上班;

上一秒还沉浸美好、心情愉悦,下一秒就忧虑重重、患得患失。

是啊,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焦虑总是如影随形、猝不及防地从四面八方袭来,             

                        01

                  每个人都在焦虑

KnowYourself在对成年人群进行的调研发现:28.01%的人处于高焦虑水平,65.35%的人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学生党担心考不上研、毕不了业;

打工人忧虑挣不到钱、买不上房;

创业者每天生死一线、患得患失;

中年人则开始操心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

没有的担心得不到、拥有的担心会失去、做到了觉得不满意、做不到恐惧没能力……

每个人每天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情。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许多人突然失去了工作,焦虑的情绪更是在空气中蔓延。

这种情绪就像有变异能力的新冠病毒,想着法的侵袭人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的“健康防线”,高度传染、一触即发。

我们不禁会问,面对这种铺天盖地却又无可避免的“焦虑通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是想尽设法的克服焦虑战胜焦虑最终被焦虑反客为主掌控我们的人生,还是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将焦虑转化为正向的作用以促进我们的人生?这需要人生智慧。

愿这样的人生智慧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

                        02

            面对焦虑,你的态度是什么

面对焦虑,愚者把它当成敌人,想尽办法逃避它、克服它,

有的人用刷抖音、刷朋圈、煲剧、喝酒吸烟熬夜等即兴满足和自甘堕落的方式麻木自己、避免焦虑,

于是便陷入焦虑的死循环,生活越来越差,人生越来越焦虑,最终迎来的只能是惨淡的人生。

就像作家六六在《蜗居》里说的:人生,向上的攀爬很难,向下的堕落却很容易。

有的人用盲目看书、茫然学习、忙碌考证、忙着听心灵鸡汤等看起来“所谓正能量”的方式欺骗自己、克服焦虑,

于是越看书越焦虑,越学习越对自己不满意,考了很多证不知道有什么用,听了很多鸡汤生活也并没因此变更好,在所谓“很努力“的路上,焦虑感只增不减,呈现的人生状态便是忙、茫、盲。

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面对焦虑,智者却把它当作朋友,接受它,照顾它,允许它成为生命当中的一部分,

他们会停下来冷静思考:“我在焦虑什么?”,“我为什么会焦虑?”,“如何将焦虑转化成正向的动力?

关于焦虑,不同领域给出了相似的解读:

佛教的观点认为:焦虑是对无常的抗拒。

当你明知道无常会发生,你在内心会抗拒无常,希望这件事别发生或不要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焦虑的情绪就会出现。

心里学观点认为: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

通俗讲,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的时候,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预测,不能确保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当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焦虑的时候,贫穷、同行、年龄、社交、单身,未来……这些都是生活里可能制造焦虑的因子,都是会导致我们焦虑的直接原因,然而究其根本会发现,真正让人们焦虑的并不是这些因素本身,而是对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感和抗拒感致使人们焦虑。

对不确定的恐惧感和抗拒感才是让人焦虑的始作俑者。

这让我想到了ABC认知法则:

通常人们会认为事件A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C,其实在A和C之间,还有一个对事件A的看法B,所以说你对事件的看法才决定了你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而不是事件本身。事情的发生不可控制,但最终如何做、你快乐或者不快乐,则取决于你怎么想

从同一扇窗户望出去,眼睛向上是天空,眼睛向下是大地。世界呈现什么样,往往取决于人们的视觉,如果你总是被恐惧和抗拒支配,必然生活充斥焦虑、混乱不堪;如果你可以云卷云舒坐看云起,生活也一定恬淡自适、井井有条。

寂天菩萨说:

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用。

                      03

                  立即行动

            化焦虑为动力,化动力成结果

一旦我们意识到焦虑可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会开始接受自己有焦虑情绪的存在,不会在焦虑情绪一来的时候条件反射式抗拒,

会在内心对自己说:“我接受我现在感到焦虑的事实,它可以存在,但我不会被这种焦虑左右“。

“每一次焦虑都是在督促我去把生活更完善更美好“。

这时就产生了一个趋向(焦虑-动力),只要开始具体行动,这种将焦虑化动力的转化就开始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动力驱使下达成的更多正面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处同样社会环境、同样时代背景、同样焦虑氛围的情况下,有的人可以越来越优秀、结果越来越多、目标越来越清晰,有的人越来越失去信心,做不出成绩,越来越迷茫,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意志里有没有“焦虑-动力-结果“这样的转化机制。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把焦虑最终转向成正向结果一定要做的事就是~立即行动。如果只是心态上管理、行为上却不改变,那一切的思维和方法、一切的智慧和原则都会变成坐而论道,最终只会陷入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泥沼情绪里不可自拔。

心态给了万事的趋向,而结果来自于“起而行身‘’,

出生农村,一路考取重点初中、高中、考上211大学、读硕士、博士深造、买房买车、创立农业公司……我必须要说,我人生所有一切的结果都来源于一个词叫做“行动力“,没有行动力的人生是空谈也空洞。

那么在应对焦虑时,我是如何管理我的行动的,我把“立马反思➕立即行动“这个指导核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每当焦虑心念一升起,我会问自己3个问题:

1.当下使我焦虑的点是什么,深层次来说就是我此时此刻内心在担忧什么、恐惧什么?

2.做什么能尽量避免我担心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一天发生了我有没有PlanB、PlanC……?

3.我当下要做什么?

每个问题答案都是环环相扣的,

比如说我的焦虑点是失业,我担心业绩不好,我的企业会做不下去,

那么我就会思考做什么可以去避免企业有一天会做不下去呢,答案可能是拓展更多渠道、更好服务客户,如果真的发生了我的PlanB是什么,可能我会想说可以做自由撰稿人……

那么我会思考当下我要做什么才能去更好的拓展渠道,去更好服务客户呢,就会发现我当下这一刻需要的是去制定规划、设计方案,

我如果PlanB是自由撰稿人那么我要具备什么能力呢,当然是写作能力,就会发现当下这一刻需要的是开始写作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当然,每个个体关注点尽不相同,可能你会想出很多的答案,但请相信这些答案背后来自相同或相似的理由。因为生命中80%的烦恼来自于20%问题,只要认清这20%的本质问题,自然会知道应对方向。

一旦知道方向,需要的就是立马行动制定相应应对方案,一旦拥有方案,需要的就是立马行动按方案去落地执行。因此“立马反思➕立即行动”这种行为模式最终的逻辑和落脚点就是做好每一个当下,当下行为影响未来结果。

不要高估一年时间的变化,也不要低估5-10年的变化。

                          04

                    写在后面的话         

焦虑来于恐惧,我们可以用方法克服恐惧,而能战胜恐惧的是勇敢。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什么事都不害怕,而是就算害怕也要去做,行所当行,有的事情真的很难以做到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该做的一定要去做,这是真正的勇敢。

不要着急,不要期待一努力就会有结果,作为一个成年人,耐心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没有回报就快速否定自己,更别因为路途艰辛而放弃自己。

把眼下能学到的东西用心学好,慢慢等待着他们之间发生相互的作用,当最后爆发那一刻,你自己都会吃惊,怎么自己突然变得这么厉害。

觉得挺不过去了就看看杨绛先生的这句话: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爱的彷徨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日生月落,总有黎明。

陌生人,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焦虑,我们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