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孤注一掷,分享一个500万美金骗局故事

最近看了《孤注一掷》,忽然想起以前的一件事,阐述的是我前同事的一段真实经历。

这篇文章由当事人老郝(化名)口述,本人整理。给朋友们一个警醒。

全文接近1万字,包含了案例还原以及我对案例的6点分析,建议收藏慢慢看。

01

当我再一次在微信里问Kim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把钱还给我时,他突然之间就把我拉黑了。

我愤怒地打电话过去,却发现他把我的手机号码也拉黑了。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天旋地转,跌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起身。

当初身边的朋友说Kim的人品不好,我不相信。家人不同意我把房子抵押了借贷款,我却始终坚持。

从最一开始的20万美元/次到后来的100万美元/次,这些年我汇到Kim的美国公司和他的中国供应商账户上的钱,加起来超过了500万美元。

我一直在努力说服自己,再坚持一下就有回报了,再投入这一笔就会有结果了。

之前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假如这一次不投钱,之前所有的努力不全部都浪费了吗?

但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骗了,而且事情可能已经到达无法挽回的地步。

02

认识Kim,是因为他在中国的采购代理人大飞(化名)。

2016年,大飞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我,询问是否可以帮他一个忙,用我的香港离岸公司账号帮他收一笔来自海外客户的货款,收到后打款给他在国内的供应商,利润部分换成人民币再汇到他的个人私账。

碍于朋友交情,我没有拒绝。毕竟收到货款之后再汇出去,我也没有什么风险是不?

一来二去之后,我和大飞渐渐熟络了起来。

有一天大飞找到了我说:“我现在帮一家美国公司做采购。老板Kim是个华人,生意做得很大。现在我们需要下一张大订单,但因为公司现金流问题,还差20万美元。你能不能借20万美元我周转一下,两个月时间就能还给你,按每月2%给你算利息。“

我暗暗算了一笔账,200,000美元*0.04=8,000美元,轻轻松松就能赚到5万多人民币,挺不错啊。于是我答应了,直接帮他转了20万美元给供应商。

一开始我还稍微有些担心,但两个月之后看到对方果然将208,000美元打到我的账户上,我彻底放心了,觉得无论大飞还是他背后的老板Kim都是靠谱的实在人。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再次借款的请求,然后在一次次钱款到账时暗自欢喜,觉得赚钱真挺容易的。

几个月后,大飞带着他的老板Kim来到我面前。

Kim和我同年,初中毕业后只身去了美国打拼,刚到美国时兜里只揣着几百美金,却凭借一己之力住上了豪宅,开上了宾利。我很佩服他。

他握着我的手,诚挚地感谢我前段时间给予他的帮助,同时询问我是否有兴趣开展正式的合作。

他告诉我,目前X产品正值风口,美国人疯了似的抢货,货柜还没到码头往往就已经被人定完了。

假如有我的加盟,他能够把生意做得更大,公司上市只是第一步,他能够建立起一个辉煌的商业帝国。

我有些犹豫,毕竟我虽然做了那么多年的国际贸易,但从来没有干过对外投资这种事情。

看出了我的犹豫,大飞掏出手机,向我一一展示他们在供应商仓库里的货物照片,以及他们美国公司在当地的销售照片;

说:“郝总别犹豫了,我你还信不过吗?我之前一直在国营单位,帮Kim只是兼职。但现在我已经决定辞职啦,一心一意跟着Kim。这个项目,前景真的很好。”

我心动了,当场拍板参与投资。第二天,就把100万美元的先期款打到了美国。

然后,开始美滋滋地等待着商业帝国的建立。

却没有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03

几个月后,Kim给我打电话,说100万美元的资金已经花光了,需要我追加投资款

我有些疑惑,100万美元怎么这么快就花完了?

Kim说:“要不你直接来一趟吧,亲眼看到你就知道了。也顺便看一眼你的公司,你未来的商业帝国。”

我答应了。刚好之前的美国签证还没有过期,于是我马上安排了最近一趟航班飞美国。

落地后,Kim开着他的宾利来机场迎接我。第一天,他带了我去他的郊区别墅,开了一场泳池派对。

第二天,他带了我去他地处城市商业中心的公司,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他自豪地说“我们十几个人就做了十几个亿的生意”。

第三天,他带了我去拜访几个下线渠道商,向渠道商们介绍我是他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送我去机场回国的路上,他还给我展示了公司在报纸、杂志上的广告,说:“广告准备好了,客户也准备好了,等货到马上就能开卖。

货其实也早已经生产完毕,但由于现金流不足暂时没办法支付尾款,供应商不肯发货。

这样吧,你也不用把钱汇到美国,直接把钱汇给供应商吧。他们发货后,我们这边马上就能跑起来。这笔钱,就当是我向你借的。

我之前的些许疑虑早已烟消云散,一口答应了对方的请求。毕竟一个住着几千万豪宅,开着几百万豪车的人,实力能差到哪里去呢?

回国后,我直接给他在国内的供应商汇了100万美元

之后每隔几个月,我像被鬼迷了一样,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五、六十万,要么汇到美国,要么汇到国内。

对于这么多钱只出不进,我也不是没有产生疑虑。每一次付款前,我都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但每一次Kim都有一个完美的理由说服我。

要么“现在是淡季,等旺季到来就好了”,要么“在美国做生意都得放credit,下线客户最近资金有些紧张”,要么”做生意一开始肯定都是亏的啊,但这些都是战略性亏损,坚持过去就好了”。

最疯狂的一次,我甚至把自家的房产抵押了,借了600万的高利贷。第二天就换成美金全部付了出去。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一开始我确实想着赚钱,但最后我心里只剩下害怕。

害怕要是不继续投入的话,我就彻底失去了把之前的投入收回来的希望。又或者,我更害怕的其实是面对自己可能遭遇了经济诈骗的事实。

直到我彻底没钱了,质问他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把钱还给我然后被拉黑的那一刻,我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最害怕、最担心出现的事情,其实早已成为了事实。

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看完孤注一掷,分享一个500万美金骗局故事_第1张图片

04

就在我收拾行李准备马上飞去美国的时候,疫情来了

就在我无比焦虑地一天天盯着美国的新冠确诊数字,盯着美国政府的入境政策,终于渐渐等到了可以出行的希望曙光时,又有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把我干懵:警察找上了门

稀里糊涂地去到公安局之后才知道,Kim的其中一个供应商报了案,说我参与诈骗,涉案金额高达4000万人民币

对于这件事情我完全无法理解,这家供应商我只在之前大飞怀孕的时候去过一次,帮Kim做验货,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合伙诈骗了?

多次询问之后才知道,之前Kim和这家供应商的交易条款是OA(Open Account,赊账);

而且双方签署了合同,供应商的产品不能有在平台上销售的专利侵权问题,否则必须承担因此带来的责任。

然而就在货物到达美国一段时间后,Kim却宣称产品在亚马逊平台遭遇了专利侵权指控,不得不进行下架处理,因此拒绝支付尾款。

与此同时,也拒绝了供应商希望他将货物退回中国的请求。

供应商慌了,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诈骗案件,立刻向中信保报损。但由于合同里这一条关于专利的条款,中信保最终只同意承保30万美元。

4000万人民币的货物瞬间蒸发了95%,供应商一下子炸了。但Kim人在美国,他们又能怎么办?

突然想到了我曾经代表客户来工厂验过货,于是他们马上直接跑到公安局报案。

报案了之后才发现,原来Kim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

有好几家企业都遭遇了类似情况,一开始合作得好好的,就在厂家放松警惕以为自己抓住了一个优质客户时,Kim会突然下一张大订单并要求远期付款方式

在厂家以为天上掉馅饼并安排了发货后,他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付款,拒绝退货,然后消失。

尽管并没有证据证明我和案件存在直接联系,但我也没有办法证明我和案件没有任何关系。

最终,在办理取保候审后我走出了公安局,但也失去了飞往美国的机会,因为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必须呆在居住地不能离开,随时配合调查取证。

这一刻,我彻底崩溃了。

在Kim把我拉黑之后,我吃不下,睡不着,只能借着每天晚上跑步15公里把自己干得精疲力尽才能勉强闭上眼睛。

我完全没有了工作的心思,公司关闭,人员遣散。每天不是在发呆,就是在网络上搜索一切和Kim相关的信息,期望能够再次找到他。

我原本的体重足足有200斤,在案件发生后的短短6个月内,迅速瘦到了120斤。面容枯槁,一连换了三张身份证都不能证明我就是我。

要不是因为父母和孩子,我甚至恨不得自己闭上眼睛之后再也醒不过来。

跟身边的朋友诉说,每个人都觉得我是神经病。

40多岁的成年人,为什么会这么轻易相信别人?为什么连协议都没签?为什么连欠条都不拿?

我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但对方却一如既往逍遥自在。之前每次找Kim,他都推脱生意亏损没有钱。

但后来我通过互联网查到,他在2021年1月8日买了一套500多平方的别墅,购买价250万美元,一年之后涨到了380万美元。

怎么可能没钱?怎么可能没钱!

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我渐渐也想开了一些。不管过去经历了什么,日子总得继续往下过。

对于Kim还钱给我这件事情,我已经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我一定要去趟美国,找到他,当面质问他。

或许这是一种执念。但也或许,只有做了这一件事情,我才能真正地和过去这段经历道别。

写在最后

结束完采访,我放下了笔问老郝:“即使你去到了美国,我相信对方也不会还你钱的。

他只会告诉你,‘这些钱是你自愿投资进来的,而且已经全部亏损没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在见到他时,准备跟他说什么?”

老郝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我只想问他一句话。”

“你为什么要骗我。”

案例分析

看了案例后,许多朋友议论纷纷,有骂Kim无耻的,也有说老郝太天真的,40多岁的人怎么这么好骗。

我的观点则是:

1、老郝为什么会越陷越深,真是因为贪心吗?

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老郝贪心吗?愚蠢吗?无知吗?

根据我对老郝多年的认识,不是。

站在案例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人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坑上摔倒那么多次”,但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换成自己,真的能够抵挡得住吗?

年少时,我曾经参加过某保险公司的宣讲会。

当一个个热情洋溢的人走上台,阐述自己如何与保险结缘,保险如何拯救了自己,自己又因何踏上了保险销售的道路,保险销售又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回报......

即使我本身是一个冷静的人,也被现场的气氛激励得热血沸腾,觉得保险也将成为我一生的事业,然后第一时间找工作人员要申请表格。

要不是后来多嘴问了一句,知道了这份工作三个月就没有基本工资,说不定我早就加入干保险去了。

人呐,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

另外,一开始老郝或许存有赚钱的心思。但渐渐地,我相信他更多的情绪是恐惧。

恐惧什么?恐惧被人欺骗这件事情成为事实。

我们在法制节目中经常看到,电话诈骗有一个手段,是“你再存2999,我就将12999还给你”,然后往往就将当事人搞得像疯了一样,不断往里面充值。

人很多时候很脆弱,需要一个希望才能维系住自己,即使自己意识到很大可能被欺骗,但万一不是呢?

一旦真的被骗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只要自己不承认,就还有一点希望不是?

当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投越多,明知道只有及时斩断才能止损,但之前投入的庞大沉没成本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然后会不断给自己洗脑:万一不是骗局呢?万一真的就差最后这一笔呢?

就如同股票,明明都已经跌到谷底了,“万一突然反弹了呢”。所以,并非自己不贪心,就能够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越陷越深。

很多时候,踏入陷阱也并不是因为贪心。坦白讲,对于拥有几千万现金资产的人来说,一开始20万美元,两个月4%的收益,不过区区8000美元,这点钱应该入不了老郝的法眼。

真正让他动心的,其实是机会,一个自认为可以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说实话,看到本文的朋友,之前肯定也干过亏钱的买卖,哪一次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必须抓住某个机会,假如错过就可惜了呢?

2、美国华人Kim一开始真的存了诈骗的心思吗?

老家亲戚们经常说一句话:“这个甜品是熟人做给自家人吃的,肯定比去外面买的更让人放心。”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根本进不起推敲。

因为能够在市场进行售卖的食品,至少有标准,有监管,有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可自家制售且仅在内部流通的食品呢?

光是食品安全这一道关口就无法保证,除非本来就是食品行业的人,否则他甚至会认为“我的手刚刚洗过,就不用戴手套了”,“我又没有脱发,不用戴头套了”,“这份材料虽然隔了夜但闻上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由于认知的差异,他以为自己没问题。亲戚们由于双方之间的熟人关系,也会选择相信他。可万一出了事,又应该怪谁呢?

所以回到案例,我认为Kim一开始并没有诈骗的心思,又或者准确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

没有人是天生的坏人,又或者说没有人喜欢当一名坏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一名小偷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孩子,长大后你要好好继承爸爸的手艺哦”。不会的,他只会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不要像你爸一样”。

Kim也一样,他一开始也想好好做生意,否则老郝也不可能那么信任他。

可是没想到老郝的钱居然来得那么容易,且由于信任,居然连协议都不签。

看完孤注一掷,分享一个500万美金骗局故事_第2张图片

罗翔老师说:“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一旦没有协议所代表的法律约束,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就只能全凭个人的道德水平。

可是,对于一个初中毕业就去美国社会打滚的人,他的道德水平能够去到哪个水平?我只能说高是特例,低才是普例。

所以在拿到老郝的钱之后,他开始挥霍。

例如:原本招一个人月工资只需要3000美元,他大手一挥,4000美元。

原本只需要做一版的报纸广告,他大手一挥,直接上了4版。

原本拿到投资的创始人当年不能分红,他觉得自己太辛苦了必须奖励自己,当年就给自己分了一辆宾利。

是诈骗吗?至少在主观上不是,而是一个缺乏了缰绳约束且道德感不足的普通人,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为什么要有协议?作用就在于,无论你是一个天使还是一个人渣,都无所谓。反正跟着协议来,谁违反了都必须接受惩罚。

老一辈生意人讲究”信任“,这点没错。

但老一辈生意人认为“签协议是对信任的侮辱”“生意人讲究一诺千金“,这点在当今社会就真的已经行不通了。

人是会变的,即使刚开始合作或合伙时,大家一门心思好好干,”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假如有,那就两顿“。

可谁能确保随着时间推移,想法不会发生改变呢?

此时,协议就是双方权责的最低保障。

3、中间人大飞,在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事件的起源,是朋友介绍的大飞跟老郝借美元离岸账户。

这是我第一件想不通的事情。

为什么Kim和大飞要借美元账户收客户账款以及支付供应商货款?难道Kim没有美元账户吗?难道Kim不想使用自己的美元账户吗?

思来想去,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借美元账户这件事情,只有大飞参与,Kim并不知情。

当时大飞尚在国营单位工作,帮海外客户做采购是他的兼职。由于某个机会,她接触到了某张订单。

按道理,采购代理赚的只是客户的佣金,货款也往往从客户公司直接汇到供应商账户。但大飞显然不想只赚佣金这点小钱,她还想赚差价。

最好的办法,自然莫过于自己有一个美元账户,能够100美元收客户,80美元收供应商,自己挣20美元。

但大飞没有公司和美元账户,那该怎么办?于是,她就找了朋友借,朋友则介绍了老郝。

这件事情,表面上是大飞寻求老郝的帮助。但阴差阳错地,却意外地让老郝建立起了对大飞的信任。

为什么?

假如跟你一点都不熟的邻居在5.1假期离家前,把家里的备用钥匙给了你,拜托你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忙过去看一眼。

你会不会觉得很受宠若惊?

“我们一点都不熟,为什么你会这么信任我?难道你就不怕我趁你不在家把家底都给掏空了吗?”

然后,为了回报邻居的这份信任,你会对他产生同等甚至更大的信任,例如在下一次你离家前,把家里的备用钥匙给他。

这是所有善良之人的同性,老郝也不例外,“你居然敢让客户直接把账款打给我,一点都不怕我跑路。你这么信任我,一定是个好人”,然后直接促成了后续当大飞跟老郝借钱时,老郝的一口答应。

老郝后来对我说:“刚刚回想了之后才发现,一切的根源就是那个美元离岸账户。”是啊,确实如此。

看完孤注一掷,分享一个500万美金骗局故事_第3张图片

假如当初老郝在大飞找他帮忙代收代付时选择了拒绝,后续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大飞不会知道他善良,不会觉得他有钱,不会找他借钱,不会找他融资……

道理千万条,合规第一条。

代收代付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风险,并不是“我收了钱再付出去没事的”,假如在你付款出去后,海外付款方选择了recall(召回)呢?

轻则账户冻结,重则涉嫌洗钱,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做。

至于大飞在后续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你觉得她帮Kim拉到了资金,会没有收到Kim给予她的提成吗?

她未必是诈骗合伙人,但一定是利益既得者。

4、直接导致工厂损失了近4000万人民币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直接原因在于许下了自己没有办法兑现的承诺,甚至有可能直到客户拒付货款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合同里有这一项条款。

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企业都没有合同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张PI(Proforma Invoice,形式发票)打天下。

即使我当年所在的中国500强企业,在收到客户合同的时候,流程上也不过仅需要业务部门的老大签字,从来没有递交集团法务部门审核这回事。

可是光凭PI几乎就是一页纸的体量,能够规范多少东西呢?顶多只能够实现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对于例如型号、价格、数量和交期等商务信息达成共识。

至于其他的因素就很难统一认知了,例如质量。有朋友可能会说,质量这玩意儿又没有办法量化,怎么统一认知。

这么说可就错了,质量其实是可以量化的,否则又哪来的“质量检验标准”呢?

不管”产品表面光滑无任何刮痕“还是”产品底座与主体之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5毫米“还是”产品正常运转30分钟后表面温度低于45摄氏度“,这些都是质量的一部分。

假如我们并没有与客户就这些具体要素达成共识,最后可能出现的结局是什么?

客户以为自己会收到若彤版的小龙女,至不济也应该是亦菲版的小龙女。谁曾想最终到手的却是妍希版的小龙女。

但厂家也很委屈,他觉得同行们现在交付的都是贾玲版的小龙女,自己已经很良心了。

于是,纠纷就此产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案例中损失了近4000万人民币的工厂,假如他遇到的不是人品与道德水平不高,甚至本来就有心思坑工厂一把的Kim,就不会发生这件事情了吗?

不,但凡产品线上销售的专利侵权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Kim也会有Tim或者Lim,区别仅在于损失金额的大或者小而已。

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后果的关键事情上,侥幸心理要不得。至于中信保,但凡有跑过报险流程的朋友,就知道它从来不是万能药。

5、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有两点建议:

1)谁都能赢得起,但有多少人输得起?

创业是一件“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的事情,本质上和赌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做对了不一定会成功,做错了却大概率会失败。

所以许多人的创业是带有“赌徒”心态的,喜欢all-in,喜欢背水一战,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show hand的过程。

甚至没钱的时候会选择卖房,找人借钱,甚至把家人的生活费都给赌上去。

成则飞上云端,败则跌落深渊。但上帝到底会眷顾多少人?

即使他眷顾了你,又能眷顾多少次呢?

所以没有一个赌徒能够活着离开牌桌。从时间长度看,倾家荡产是一种必然。

我不是,我考虑的从来不是能够挣多少钱,而是我能够亏得起多少钱。

这听上去好像有点没出息,创业英雄难道不应该是快意恩仇,勇往直前,不虑成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吗?

可恰好就是这一点,让我身边多少朋友在创业路上纷纷陨落的时候,我还能够坚强地一步步前行,直到走到今天。

还是那一句话:不管创业也好,企业经营也罢,你能够赢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能够扛住多少次失败,毕竟这是一场可能长达几十年的马拉松障碍跑,而不是一场仅有100米的冲刺跑。

2)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只做自己能看懂的投资。

这年头,打着帮助别人赚钱的名头,实则让自己赚钱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就连明摆着要掏空你口袋里最后一个钢镚的培训机构,都已经娴熟地使用着“你不是花钱上培训,而是投资自己的能力与未来”等话术。

假如不专业,看不懂对方的商业模式,对市场需求和痛点一无所知,对它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清不楚,纯粹听对方说“我们前景一片大好,年收益非常高”,就头脑一热入局。

这样的投资,和赌博有什么不同?大概率只会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亏完,还不如老老实实存银行定期。

老郝的失败经历,恰好就是因为这一点。

他不懂对外经济投资,不懂美国当地法律,不清楚项目的商业模式,不了解每一分投资款的使用计划……

纯粹因为信任Kim这个人,觉得他住豪宅开豪车事业做得那么大,一定没问题的。

但仔细想一想,Kim的做法和曾经的线上传销组织,有什么本质区别?

都是通过包装自己,让你先相信我这个人,再让你相信我赚钱的方法,然后再“勉为其难”让你也加入进来,最终一点点把你压榨变成我财富宝座前的一堆白骨。

6、假如我们也发生了类似经历,应该怎么走出来?

人生跌跌碰碰,失败在所难免。

我们很多时候会有“反刍”的习惯,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比懊恼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决定,后悔自己在家人劝阻的时候仍固执己见,愤怒自己现在身处水深火热但带来伤害的那个人却每一天都快乐逍遥。

这种反刍会一遍遍地回忆自己的失败经历,然后一次次地将本以渐渐痊愈的伤口粗暴地撕开,然后不停地往伤口撒盐。

归根结底,并不是接受不了失败这个结局,而是接受不了失败的自己。

但人这一生,终究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什么意思?分享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案例。

年轻时候的我,是一个心态很差,怨气很重的人。

2006-2007年间,是我职场最黑暗的时刻,不停地找自己,不停地换工作,情绪异常烦躁。

有一次,跟朋友去参加对方的一个聚会,期间聊到租房子的问题,我朋友就说了一句:“我这位朋友(指我)就幸福了,住在朋友家,每个月省多少房租啊。”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我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聚会散后,我对朋友吼了一句:你为什么要告诉别人我住在朋友家?觉得我交不起房租的意思吗?!

这种神逻辑,我到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我内心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更可怕的是,心态扭曲时候的我,会把朋友的关心都当成是嘲讽。

朋友:“好好找一份工作吧,让自己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

我:“你是觉得我现在养不活自己的意思吗?”

朋友:“公司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还是有很多前景和机会的。坚持一下就好了。”

我:“你是不是我的朋友?你为什么要站在老板那个傻X一边?”

朋友:“要不这样吧,我找个前辈帮你做做职业规划。”

我:“呵呵,优秀,你有前辈我没有。”

渐渐地,朋友会远离,我的世界愈加封闭,愈发觉得全世界都在与我为敌,每天都在针对我,嘲笑我。

外人没有办法理解我这种心态,我自己也没有办法理解。

直到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当年的我之所以必须否定环境,将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到外部环境身上。

原因在于假如不这么做的话,我就只能否定自己,接受自己其实只是一个Loser的事实。

这种心态,其实就是没办法与自己和解,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自己。

直到有天老郝给我打电话,说:“算了,别继续流浪了,要不你回公司吧,我去和领导说。”

那一刻我才猛地意识到,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有问题,而是我出现了问题。

身边的人一直都在想办法帮助我,只不过我之前意识不到,或者下意识抗拒,觉得“我没事,我不需要帮助”或者”我没病,我不需要治疗“。

从此,我放下天之骄子的姿态,开始坦然面对自己过往的失败,接受老郝的帮助回到公司,潜下心来工作,才总算回到了人生的正轨上。

所以我一直都很感激老郝,是他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拉了我一把,把我从深渊中拉了出来。

假如没有他当时那个电话,我的人生轨迹绝对和现在不一样。

他今天的遭遇只不过因为善良和轻信,而非别人眼中的贪婪、愚蠢和无知。即使真的因为贪婪、愚蠢和无知,难道还得因为别人的罪过一辈子惩罚自己吗?

一次失败不意味着什么,即使之前的跟头摔得再狠,毕竟才40出头,人生还有很长。

接受失败的事实,接受失败的自己。狠狠地哭一场,之后,擦干眼泪,继续前进吧。

更多外贸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贸原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灵搜,产品运营,google,大数据,百度,人工智能,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