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高考,孩子们是否已经脆弱到需要全民为其“护考”?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深有感触,可是又很无奈,惶恐之际时,又油然而生出诸多的担忧,也许是我杞人忧天,大势之趋,谁又能阻止得了?以下是全文:

今天高考,给全国考生送上一个祝福。

祝福之后,讲述一个暖心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郑岩,是长春一名高三学生的父亲,他从高考倒计时100天开始,为即将高考的儿子送饭,而且100天不重样。

郑岩用视频记录下了自己送饭的过程,画面之精美,令人馋涎欲滴:

“红烧肉闷鹌鹑蛋”“家常鲤鱼炖茄子粉”“樱桃肉”“家焖鳕鱼块”“香辣肉丝”“牛肉筋炖土豆”“雪里蕻炖冻豆腐”“锅包肉”“蒜蓉茼蒿”“红焖虾仁”“宫保鸡丁”“干汁红烧肉丁”……比相声演员的“报菜名”还要丰富。

每天,郑岩照例做饭,打包,下楼,开车,孩子出校门迎接,视频中的每个细节,都透着郑岩对孩子浓浓的爱。

截至昨天下午,“给高考儿子送饭百天不重样”的话题阅读量已达1.5亿,有1.1万多网友参与讨论。

讲完这个暖心的故事,再唠叨我的话题。

这几年,每到高考季,就会有一个最特别的感受:高考越来越夸张!

打开报纸:高考......

打开电视:高考......

打开网络:高考......

街谈巷议:高考......

家有考生: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都调成了“夸张模式”......

大街上、厨房里、电梯中、厕所里、大排档旁......全被高考“占领”。

人人都有一个智能手机,都在不停地点点点戳戳戳,把高考话题戳得满屏开花、爆屏、烫手,支招儿的、煲心灵鸡汤的、回首往事的、指手画脚的、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吐槽作文题的,等等等等,无所不有。

从警车为考生开道可以一路闯红灯,到高考期间附近工地一律停工;从家长毒死小区池塘中的青蛙,到私自围蔽马路禁止行人通行;从在学校旁边临租高考“特护房”,到航班改变起飞航线绕过考点上空……面对高考,整个社会如履薄冰,全民噤声。

每年高考这几天,已成了全民总动员,不仅是千万考生的家长、亲戚,还有交通、公安、卫生、电力、城管等职能部门,统统成了“护考队”。政府做好供电、医疗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提供人性化关怀,无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在高考上消耗过多的社会成本,就是浪费。将“禁噪”无限扩大,甚至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他人正常生活,比如说,高考可以闯红灯,家长可以随意圈路,当这些孩子在参加人生第一次重大考试时,得到的竟是“特权”答案,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公共资源如此迎合高考是否合理?孩子们真的脆弱到需要全民为其“护考”吗?

高考也算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考的不只是课本知识,更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很难想象,丢三落四,连一点“噪声”都难以忍受,今后又如何能抵抗更大的社会压力?很多失败的路,就是家长和社会善意铺设的。别再抱着“圈养”的心态和培养“温室花朵”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了,不妨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回归考试的本质。

说穿了,这是整个社会患上了高考“群体性焦虑”,暴露出高考“独木桥”式竞争、“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仍然在延续。

有时候,感觉多数国人都受困在“高考”的茧里,我们作茧自缚,却至今不敢破茧成蝶。

当然,高考“社会总动员”的更深层原因是应试教育阴霾浓重,且在社会上升通道狭窄的今天找不到迅速破解良策,这正说明了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迫切性、高考录取的公平合理性,更需“社会总动员”予以推动。

别再夸张高考,别让高考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一次考试改变不了什么,能改变孩子人生的,是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因此形成的眼界见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夸张的高考,孩子们是否已经脆弱到需要全民为其“护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