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教育

      为时两天的国际攀岩联赛(中国赛区)公开赛结束了,因为在广州,使我有幸能够亲赴现场直接观看这一盛大的赛事;同时在现场还能看到赛场外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事,这些小事更令我心灵震撼。

图片发自App

      这是赛场看台拍到的照片。图片上有几名日本参赛选手,其中左边那位男孩手中握着一把雨伞,伞已收入套中。无论他怎样变换姿势,手中的这把雨伞却始终保持直立,竖着小心地藏在腋下,生怕不小心捅到别人。看到这个情景,我便心生感动,把他和他的队友一并拍了下来。虽说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从这个细节足以窥见整个国家的民众素质。

      因为在日本,从孩童时代开始,就受到“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教育,因此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想法和看法就成为了行动的标准。孩子在幼儿园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活着就不给别人带来麻烦”。

      看到上下班的人群像老鼠一串串行走而只发出可怕皮鞋声的时候,看到人们停车只为礼让路人先行的时候,看到小朋友过马路后对双向车辆鞠礼的时候,在所有公共场所都找不到垃圾桶的时候,你不禁会感概是怎样的教育,才有如此高的行为自觉如此高的国民素质!

      因规矩成方圆,不谈论道德,却用行动把中国的道德发挥到极致。这出现在《社会生活教育》的第一章第一节,“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第一行为准则。

      上幼儿园就去看环卫工人怎样处理垃圾分类,一个饮料瓶应该分瓶身、塑化标签、瓶盖三类投放,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即使从家里带牛奶到学校,喝完了牛奶瓶也会自觉带回家分类处理,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另外,“两厘米邻居”也将为他人着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防震防火等因素,日本住宅所用材质比较轻薄,或是传统榫卯结构木建筑,基本不隔音,如果与家人闹不愉快,两人会发短信理论,担心声音大了吵到邻居。如果你在公共场所听到有人大声讲话,不用问,一定不是日本人。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决定孩子一生能否走远的是品德。”时刻为他人着想叫善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比如大声喧哗影响到了他人的休息,破坏了公众场合的措施,打扰到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这些都属于给他人添了麻烦,家长应该制止,并且告诉孩子,这些行为你不能做,因为这里是大家共同存在的一个空间,你的这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久而久之,孩子也开始学会这种分寸感。在公众场合说话时,会留意周围的人,如果有人在休息,就主动压低音量,不大声喧哗。想在某个地方玩耍时,也会看看周边的环境,试着判断在这里玩会不会影响工作人员工作,或者对他们的出入造成不便……我们将这样的分寸感称之为“教养”。这样,社会也会朝着更和谐、有秩序的方向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细节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