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天分享3点
1) 常见的人际关系发展的4个阶段
2) 一个绝密公式,帮你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
3)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根源在哪里?
人际关系发展的4个阶段
梁宁老师说,一段关系总会经历理想阶段、冲突阶段、协同阶段、整合阶段。细想一下,这4个阶段,我们应该都很熟悉。
A) 理想阶段
关键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B) 冲突阶段:
关键词: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八字不合…
C) 协同创作阶段:
关键词:各取所需、两全其美、风雨同舟…
D)整合阶段
关键词: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珠联璧合..
举个栗子:
亲密关系中,最初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方一定很完美,磨合期,开始发现对方各种问题(大多数情侣会在这个阶段分手),最终高质量的伴侣往往是因为互相扶持+彼此成就。
朋友贝贝,结婚10年+,今天再见他们两口子,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看到她对老公的那种关爱,老公对她的疼惜,随着岁月增加愈发深沉。她陪着老公屡次创业、来回各个城市奔波,肝胆相照。
她们在彼此身上获取力量、相互依赖。是生活中的亲人、是事业上的战友、是生活中的知己。虽然没有孩子,却反而有更深层次的情感维系,我想这就进入了一段感情的【协同、整合、互相成就】阶段。
so,关系是分阶段发展的,但不囿于某个固定模式
很多关系,始于理想、困在冲突、但可以忠于协同
---比如很多夫妻,心理上渐行渐远,关系质量并不高,却也还可以搭档过日子。
很多关系,始于理想、止于冲突。
---比如很多朋友,最初相见恨晚,因为矛盾、关系断裂。
更多关系,始于协作、忠于共赢。
---比如合伙人,合作共赢,一起敲钟。
人际关系的本质(绝密公式)
先看几个case
朋友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职场关系:为啥‘马屁精’ 在职场中活的游刃有余?
家庭关系:为什么‘婆媳’矛盾普遍存在?
如果给一段【关系】打分,满分100分制,从个人的综合感受来评判
可能是100分、可能是0分,还可能是负分滚粗
本质上来讲,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一场价值交换
每一段人际关系背后的秘密,其实就是一个公式
软价值+硬价值=?
互相提供的硬价值:
---钱、资源、时间、技能..等直观可衡量的东西
互相提供的软价值:
---让对方产生愉悦、满足感、幸福感(各种正面的情绪)
问题一:回到职场中,马屁精为什么会如鱼得水?
【务实派】往往会花大量的功夫,输出硬价值,很少有心思去取悦老板。
相反,马屁精日常大量的功夫在于管理老板、取悦老板,他给老板带去的软价值远远超越【务实派】。
所以很可能马屁精在老板那里的综合感受分,比务实派还要高。
倘若遇到一个能成事、又能取悦老板的【复合型马屁精】,真得就可以‘扶摇直上’,快速晋升啦~
故事二:为什么有时候帮朋友,会出力不讨好?
于是,在朋友那里,你本次的付出,在朋友那里,他的实际感受为0…
也可能是历史累计的软价值早已经透支,负债累累。
问题三:为什么婆媳矛盾总是存在?
上图估分已经非常保守,各位仙女可以算一算。
具体到维系一段关系,我的感受是
1)大家关于关注硬价值,往往忽略软价值
我们的传统教育当中,情感部分是被压抑的,含蓄内敛的文化,导致我们总是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看上往往软价值能帮忙起到‘4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但也总是成为矛盾爆发的暗线。
2)每个人都可以积极的动态调整每一段关系
如果软硬价值都无法输出,一段关系早晚会透支崩盘。所以,如果硬价值不够,那就软价值来凑,原理超简单,方式也非常粗暴。这么来看待每一段关系的话,自己也可以给一个毛估分数。
3)每个人的感受值不同,so怎么提升人际关系质量?
anyway,想要追求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记住 软价值+硬价值,远远>0 ,就好啦!
软价值提升方式:关注对方感受、让对方感受到愉悦。
硬价值提升方式:打铁还需自身刚。
每一段关系的根源是什么呢?
理解你的关系模式从何而来?
武志红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关系的基础”
感兴趣可以阅读武志红的书【为何家会伤人】
李红“母婴关系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一切关系”
感兴趣阅读李雪的书【我遇到一个人】
张德芬说:“你生活中所有的难题,几乎都逃不脱你和父母的关系。”
印度合一大学的创始人阿玛巴关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你的关系模式其实都是你童年和父母关系模式的复制。
So,建议每个新手妈妈,尽可能亲自带娃,至少到3岁,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怎么去感受孩子、看见孩子,学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个话题很大,有时间再做系统化分析,我还在不断探索中)
改善你和内在自己的关系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人只有处理好与自我关系之后才能处理其他外在的关系。
所有外在的关系,只是自我关系的外在投射,因为它会成为当事人与其他人建立关系时的“参考架构“,也就是说: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他人。
提升关系的质量,先从处理和自己的内在关系做起。
找到那个内在的小孩
接纳小小的自己、拥抱她、理解她,最终和自己一点点和解。
(这个话题很大,有时间再做系统化分析,我还在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