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主机、链路、交换机), 软件、协议
4、计算机网络工作方式:边缘部分(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通信方式包括C/S方式、P2P方式)、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 按分布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②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
③ 按交换技术分: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④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⑤ 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7、标准化工作
① 法定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OSI
② 事实标准: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时间长了,这些产品中的协议和技术就成了标准 TCP/IP
8、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1/0位)。连接在计算机网路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 kb/s Mb/s Gb/s Tb/s
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 kb/s Mb/s
9、时延: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s。包括发送时延、传送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往返时延RTT: 发送方发送数据,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10、分层结构(7层OSI参考模型 或者是 4层TCP/IP参考模型)
① 分层基本原则:
a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b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c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d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e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② 分层结构:
a 实体:第n层中活动的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b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语法、语义、同步)
c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接口
d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11、OSI参考模型
OSI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的数据+协议控制信息(PCI) = 第六层协议控制单元(PDU)
① 应用层: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②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③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功能: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④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段
功能: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复用分用
⑤网络层: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功能: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
⑥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功能: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访问控制
⑦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功能:定义接口特性、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定义传输速率、比特同步、比特编码
11、TCP/IP参考模型
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TCP/IP非常重视异构网的互联问题。所以网络层是无连接的 (数据直接传输)
12、5层参考模型
综合OSI和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