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消化系统,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甲型肝炎病毒(HAV)  :  引起甲型肝炎,经消化道感染,潜伏期短(2~6周),可散发或流行。HAV通过肠道上皮经门静脉系统而达肝脏,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分泌入胆汁,故粪便中可查到病毒。HAV不直接损伤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损伤肝细胞。HAV一般不引起携带者状态和慢性肝炎。通常急性起病,大多数可痊愈,极少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  完整的HBV颗粒呈球形,有双层衣壳,是Dane首先发现的,故又称Dane颗粒。HBV基因组是环状双链DNA结构,在HBV基因组内,主要有S,C,P与X基因。X基因编码的X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BV有一糖蛋白外壳称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可分泌大量HBsAg,使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8+的T细胞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或凋亡。当机体缺乏有效免疫反应时,表现为携带者状态。HBV的核壳体有“核心蛋白”(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在核心区还有一多肽转录物(HBcAg)。HBvAg在感染的肝细胞内,而HBeAg则分泌到血液中。HBV是中国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最终导致肝硬化。HBV也可引起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和携带者状态。HBV主要经血流,血液污染物品,吸毒或密切接触传播。在高发区,母婴传播也很明显。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主要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HCV是单链RNA病毒,与肝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饮酒可促进病毒复制,激活和肝纤维化的发生。HCV可直接破坏细胞,较多实验证明免疫因素也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HCV感染者约3/4可演变成慢性肝炎,其中20%可进展为肝硬化,部分可发生肝细胞性肝癌。

丁型肝炎病毒(HDV)    复制缺陷型RNA病毒,须依赖同HBV感染才能复制。感染通过两种途径;与HBV同时感染,约90%可恢复,少数演变成HBV/HDV复合性慢性肝炎,发生急性重型肝炎的比例较高。

戊型肝炎病毒; (HEV)    单链RNA病毒,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传播,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HEV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病情常较重),妊娠期戊型肝炎发生重症肝炎的比例较高。HEV引起的肝炎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HEV,一般不导致携带者状态和慢性肝炎。大多数病理预后良好,但在孕妇中死亡率可达20%。

庚型肝炎病毒:(HGV)    HGV感染主要发生在透析的患者,通过污染的血流或血制品传播,也可经性接触传播。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目前认为HGV能在单核细胞中复制,故该病毒是否为肝炎病毒尚有争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理学,消化系统,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