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是禅宗的经典之问。
圣贤教人们忘我,我即其一。
就在这里,佛谓“当下”
修行中质变的拐点,它到来了:
此其时也,“乒乓”之间——心扉洞开,天人无碍:
彼=此、我=他、方=圆、人=天、小=大、长的=短的、高的=低的ಥ-ಥ
西施=东施、天朝历史上三五百帝王=一群丐帮帮主、穷小子手里那张百万英镑=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黄金储备=撒币ಥ-ಥ
芥子=须弥山、一口=西江水、一粒粟=世界、大海=一滴水 ,等等、等等ಥ-ಥ
一句话,等贵贱、均贫富,大家好才是好。
老曰“众妙”(皆好)庄曰“齐物”佛说“平等”庞公说“十担油麻树上摊”古雪说“鼹鼠吸干沧海,露柱跳入灯笼。”

一家有事百家忧,心净还如佛净土。
庐陵米价也寻常,一粒破时全体露。
——普庵《偈颂十四首》

同样一个话头,“一归何处?”
高僧也怎么说法不一嘞?
“月落后”、“目前”、“掌内”、“舌头上”、“脚跟下”,咋还有“眉头上”嘞?

师曰“月落后来相见。”
——《曹山本寂语录》

又曰:“握须弥于掌内,鉴十方于目前,且道是什么人分上事?所以云门大师云‘三藏圣教在汝舌头上,微尘诸佛在汝脚跟下。’”
——《续灯录》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普庵《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那么到底,“一归何处?”
《金刚经》给归纳了一下:“应无所住”。
我们在凡夫位的困惑,就在于未解其“一”——即“心”,是“佛”、乃“我”
看到没有,各种归处,均在六根门头,所谓“眼前”所谓“亲见”所谓“在上”所谓“脚跟”,所谓“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高僧一言唤醒尔:“汝道如来还有顶相么?”
佛陀说了“尽大地”、“遍及一切处”,老子都“以身为天下”了那在“眼前”在“身后”在“脚跟”在哪不行艾玛非在“眼前”死心眼啊?
故曰道在眼前、在身后、在掌上、在脚跟——佛经道书上种种说法,无非是圣贤的譬喻——譬喻——譬喻而已:
譬喻“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譬喻“远在天边,近在咫尺。”
换言之,大道“无处不在”
换言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或者说,是一种意思的多种表达方式,道曰“同出异名”佛说“异名同体”

所以无论说:归于心、归于道、归于玄、归于无、归于空、归于零,或无所归,或不可说、不可得,或自本自根、归于当下、自然无为、本来如此,或无所谓归不归,或无位真人之类,种种、种种,皆谓添足。

“吾丧我”时就是成全“我”时,就是见娘生前的我时,就是要死一个人(识神退位)活一个人(无位真人)时……
于是乎尔时,经过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后,自我脱变、自我完善、自成一体矣。

通身是,遍身是。
观世音,无尽意。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师观《千手眼观音赞》

尔时,你不再需要寻师问道,“我”就是明师。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寻师费远行。
只向目前亲荐取,是谁见色与闻声?
——憨山《示天渊禅人》

尔时,说是我,即非我,故名我。
所以,修证内丹者,不知禅意,鲜有行高而致远的——禅宗本是身着袈裟的道家是内丹道的一条腿啊,把它剁了,这是要拄拐呢还是坐轮椅?
我看过的道系人士解释(这一句延伸自禅宗的)“道在眼前”,按图索骥、执象以求者多如牛毛,离相解注的稀如麟角!乃祖所叮咛“以身为天下”之药镜,显然不知不会不能!

啥都没有时,两家争议的心也没有。
“得天下”后,两教开始“势不两立”。
它们杠了一千年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若立一尘,国破家亡。”哈,高僧这句狠话里,国破家亡与山河破碎、江山归属无关,曰吾人心性,曰先天法界,曰西方净土。
憨山大师说法直接,要听比较婉约含蓄的对话,有啊:

“明月当头时如何?”
“犹是阶下汉。”
“请师接上阶。”
“月落后相见。”

还有更诗意的: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不得始安心。
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
——《性命圭旨》草堂禅师云

丹派也说不留一物,但是元神还是要留的: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性命圭旨》三茅真君云

丹派构建“上层建筑“时,接受的既有儒道两家的炁一元论,还有阴阳二元论——传统的文化基因,始终在起着主导作用!
而印度文化的“独一无二”的极端主义思潮,也依然是一条“主线”,始终在“影响”着禅宗“情绪”。

一言蔽之,在得一之前,佛法和丹派没有任何矛盾,佛法谓归一丹法谓得一。
在有之后,相当爱惜自己羽毛的丹派,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
所以真人期待的是“一颗灵光永不离”——这也不正是(平均寿命二十几岁的)“原始人”对“活久见”的十分憧憬么?
高僧撇撇嘴,还是“月落后相见”吧——毕竟一生受的都是燃指、断臂、粉身文化之浸染哦,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积习难返”?
原来有人他是“一点”也不想要了——他只想“死”……
哦哦劝不住的,“宗教人士都是疯子。”嗯嗯不是我这是印度大神osho说的哈,况且后者已经摆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坚决姿态……就要跳了……就要跳了……可惜喽,拦不住。
而前者,道家丹派呢,只想“抱一为天下式”就是只想“不死”,或者说,死也不想脱掉那件“皮袍”……

没啥意思,就这么“一点”意思。诸君心领神会了没有?
提示一下:在禅境中,外面的大〇就是芥子哈,里面的一点不是须弥是啥?傅大士说“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芥子裂开时,六根脱落际,这一点和那大〇,严丝合缝,不大不小、不方不圆——嗯嗯,震旦说“天人合一”天竺说“梵我不二”——这就是先天法界一朝功成哈。禅德此时此刻之印证,恰如真人彼时彼刻之炼得,“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到这里高而无上,深而无底,旁尽虚空际,中极邻虚尘,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底钵盂,无影杖子。熊耳山前,少林峰下,老胡九年,冷湫湫地,守这间家具,深雪之中,直得情忘意遣,理尽见除,方有一个承当。
——《历代通载》卷二十

老胡唯一的遗产(“这间家具”)究竟是什么,还要说么诸君?
噫——,就是这个呀:

搁这一首道情一首禅偈,方便同学们对比着看:

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屯蒙。
辐来凑毂永朝宗,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事毕,休分南北西东。
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悟真篇》西江月第八

羡尔殷勤道念真,一番相见一番新。
竿头进步心空阔,喝下知归眼底清。
入室光含千嶂月,披衣影带万峰云。
机前这着能超脱,果绍曹溪正法轮。
——天然《示授徒住山》

请教,如果“道在眼前”,那么眼前在哪?
别给我说在鼻根那在眉心处别背书“一条直路少人寻,寻到山根始入门”啥的。
是的,就在这条“来时路”上,丹派曰“道窍”
透过这个来时路,外面的世界在吾人“眼前”豁然呈现,那阻隔了内外时空的一层窗户纸,通过“来时路”而得以瞬间捅破。彼此、我他,或曰天人——所谓内外两个世界,瞬间得以“统一”,道曰“返璞归真”,佛说“一体同观”,香严说“我有一机,瞬目示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白云师翁云“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过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知平生被眼瞒。
——白云端《蝇子透窗偈》

“记得来时路否?”
“一过便休。”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同样,道在“掌内”“舌头上”“脚跟下”“眉头上”,亦复如此。
以后再听到法师说法,劝人要把“脚跟站稳”,先要问清楚他那个脚后跟在哪咧,或者问脚后跟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站稳了以后呢?还要“截肢”咧,问下他会么?
不能尽听些歪嘴瞎咧咧:
这父女那母子是前世的……岳飞的杀心未尽……南京人吃鱼多了……以及那“六个呼啦圈”等等,糟粕玩意、伤风败俗!
一句话,既不可理喻也充满了低级趣味更不符合中华家传统文化乃至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人的佛法——禅宗里,还是有宝的,就怕人不识,弃之若草芥。
比如内丹道动辄即言的“道在眼前”,你要问下道人,这句话最初是谁家之言?你可知道人家那样说的意境?
还要刨根问底:“末学请教道爷你眼前都有啥子塞……它究竟搁哪咧我怎么看得越发混沌?”
参禅悟道里没有人情面子可言,没有这个求索精神那就算了吧!

“如何是佛?”
“截断脚跟。”
“如何是佛?”
“截断脚跟!”
“如何是法?”
“掀了脑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法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