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核心技术面试精讲
1、Java的理解
跨平台性:字节码(.class文件)经过JVM在变成机器码,而其他语言要直接与机器(硬件不同什么的,所用的一些语法也不同)打交道。如c/c++是面向操作系统编程的
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解释执行指一行一行的翻译给机器执行,编译执行指以方法为单位,将字节码一次性翻译为机器码后执行。前者的优势在于不用等待,后者则在实际运行当中效率更高。
通俗的讲:前者是同声传译,后者是放录音,把经常要使用到的编译成机器码,就可以快速的多次使用了。(JIT)(AOT则是全部一次性的编译成机器码)
程序从源代码到运行的三个阶段:编码——编译——运行——调试。Java在编译阶段则体现了跨平台的特点。编译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将Java源代码转化成.CLASS文件字节码,这是第一次编译。.class文件就是可以到处运行的文件。然后Java字节码会被转化为目标机器代码,这是是由JVM来执行的,即Java的第二次编译。
java两种方式并存。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1d15d-1587106362173)]
2、Exception和Error有什么区别?
Exception 和 Error 都是继承了 Throwable 类,在 Java 中只有 Throwable 类型的实例才可以被抛出(throw)或者捕获(catch),它是异常处理机制的基本组成类型。
Exception 又分为可检查(checked)异常和不检查(unchecked)异常,可检查异常在源代码里必须显式地进行捕获处理,这是编译期检查的一部分。而像不检查异常就是所谓的运行时异常,类似 NullPointer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之类,通常是可以编码避免的逻辑错误,具体根据需要来判断是否需要捕获,并不会在编译期强制要求。
Error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绝大部分的 Error 都会导致程序(比如 JVM 自身)处于非正常的、不可恢复状态。既然是非正常情况,所以不便于也不需要捕获,常见的比如 OutOfMemoryError 之类,都是 Error 的子类。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c6df6-1587106362173)]
2.1、NoClassDefFoundError 和 ClassNotFoundException的区别
ClassNotFoundException是一个检查异常。从类继承层次上来,ClassNotFoundException是从Exception继承的,所以ClassNotFoundException是一个检查异常。
当应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尝试使用类加载器去加载Class文件的时候,如果没有在classpath中查找到指定的类,就会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使用Class.forName()或者ClassLoader.loadClass以及使用ClassLoader.findSystemClass()在运行时加载类的时候,如果类没有被找到,那么就会导致JVM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NoClassDefFoundError异常,看命名后缀是一个Error。从类继承层次上看,NoClassDefFoundError是从Error继承的。和ClassNotFoundException相比,明显的一个区别是,NoClassDefFoundError并不需要应用程序去关心catch的问题。
当JVM在加载一个类的时候,如果这个类在编译时是可用的,但是在运行时找不到这个类的定义的时候,JVM就会抛出一个NoClassDefFoundError错误。比如当我们在new一个类的实例的时候,如果在运行是类找不到,则会抛出一个NoClassDefFoundError的错误。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打包过程漏掉了部分类,或者jar包出现损坏或者篡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查找那些在开发期间存在于类路径下但在运行期间却不在类路径下的类。
总结:一个exception一个error;一个在动态加载Class找不到抛出,一个在编译成功后找不到Class。
ClassNotFoundException是在写编码的时候编译器就能告诉你这个地方需要捕获异常,如:你使用Class.forName的时候就必须要你捕获或者throws这个异常。 而NoClassDefFoundError在Javac已经把程序成功的编译成字节码文件了,当JVM进程启动,通过类加载器加载字节码文件,在classpath下找不到对应的类进行加载时就会发生NoClassDefFoundError这个错误。
2.2、一些规矩
第一,尽量不要捕获类似 Exception 这样的通用异常,而是应该捕获特定异常,因为我们是要读代码的,而不是为了写代码而写代码
第二,不要生吞(swallow)异常。这是异常处理中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会导致非常难以诊断的诡异情况。不要以为不会发生异常,而不去写特定的处理代码
2.3、关于自定义异常
是否需要定义成 Checked Exception,因为这种类型设计的初衷更是为了从异常情况恢复,作为异常设计者,我们往往有充足信息进行分类。
在保证诊断信息足够的同时,也要考虑避免包含敏感信息,因为那样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比如,用户数据一般是不可以输出到日志里面的。
Ps:Java语言规范将派生于Error类或RuntimeException类的所有异常称为未检查(unchecked)异常,所有其他的异常成为已检查(checked)异常。
2.4、异常开销
try-catch 代码段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或者换个角度说,它往往会影响 JVM 对代码进行优化,所以建议仅捕获有必要的代码段,尽量不要一个大的 try 包住整段的代码;与此同时,利用异常控制代码流程,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远比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条件语句(if/else、switch)要低效。
Java 每实例化一个 Exception,都会对当时的栈进行快照,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重的操作。如果发生的非常频繁,这个开销可就不能被忽略了。
ps:
思考问题:由于代码堆栈不再是同步调用那种垂直的结构,这里的异常处理和日志需要更加小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特定 executor 的堆栈,而不是业务方法调用关系。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业务功能模块分配ID,在记录日志是将前后模块的ID进行调用关系的串联,一并跟任务信息,进行日志保存。
3、谈谈final、finally、 finalize有什么不同?
final 可以用来修饰类、方法、变量,分别有不同的意义,final 修饰的 class 代表不可以继承扩展,final 的变量是不可以修改的,而 final 的方法也是不可以重写的(override)。
finally 则是 Java 保证重点代码一定要被执行的一种机制。我们可以使用 try-finally 或者 try-catch-finally 来进行类似关闭 JDBC 连接、保证 unlock 锁等动作。
finalize 是基础类 java.lang.Object 的一个方法,它的设计目的是保证对象在被垃圾收集前完成特定资源的回收。finalize 机制现在已经不推荐使用,并且在 JDK 9 开始被标记为 deprecated。
finalize 是基础类 java.lang.Object 的一个方法,它的设计目的是保证对象在被垃圾收集前完成特定资源的回收。finalize 机制现在已经不推荐使用,并且在 JDK 9 开始被标记为 deprecated。
使用 final 修饰参数或者变量,也可以清楚地避免意外赋值导致的编程错误,甚至,有人明确推荐将所有方法参数、本地变量、成员变量声明成 final。
final 变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可变(immutable)的效果,所以,可以用于保护只读数据,尤其是在并发编程中,因为明确地不能再赋值 final 变量,有利于减少额外的同步开销,也可以省去一些防御性拷贝的必要。
finalize 本质上成为了快速回收的阻碍者,可能导致你的对象经过多个垃圾收集周期才能被回收。它是不可预测、不能保证的,因为 finalize 拖慢垃圾收集,导致大量对象堆积,也是一种典型的导致 OOM 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要确保回收资源就是因为资源都是有限的,垃圾收集时间的不可预测,可能会极大加剧资源占用。这意味着对于消耗非常高频的资源,千万不要指望 finalize 去承担资源释放的主要职责,最多让 finalize 作为最后的“守门员”,况且它已经暴露了如此多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资源用完即显式释放,或者利用资源池来尽量重用。
finalize 还会掩盖资源回收时的出错信息
利用Cleaner来代替finalize小tips:这种代码如果稍有不慎添加了对资源的强引用关系,就会导致循环引用关系,前面提到的 MySQL JDBC 就在特定模式下有这种问题,导致内存泄漏。上面的示例代码中,将 State 定义为 static,就是为了避免普通的内部类隐含着对外部对象的强引用,因为那样会使外部对象无法进入幻象可达的状态。
BufferedWriter writer = new BufferedWriter(…)) {// Try-with-resources// do something
//Try-with-resources,直接在使用的资源后面回收资源
//请勿在try代码块中调用return、break或continue语句。万一无法避免,一定要确保finally的存在不会改变函数的返回值。
- try-catch 异常退出。
try{
system.exit(1)
}finally{
print(abc)
}
- 无限循环
try{
while(ture){
print(abc)
}
}finally{
print(abc)
}
- 线程被杀死
当执行 try,finally 的线程被杀死时。finally 也无法执行。
总结
1,不要在 finally 中使用 return 语句。
2,finally 总是执行,除非程序或者线程被中断。
6、动态代理是基于什么原理?
常量池和堆,和引用,和intern()方法都是个谜啊啊啊(to me)
ps:1、JDK 1.7后,intern方法还是会先去查询常量池中是否有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返回常量池中的引用,这一点与1.7之前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如果在常量池找不到对应的字符串,则不会再将字符串拷贝到常量池,而只是在常量池中生成一个对原字符串的引用。简单的说,就是往常量池放的东西变了:原来在常量池中找不到时,复制一个副本放到常量池,1.7后则是将在堆上的地址引用复制到常量池。jdk1.7之后,常量池不仅仅可以存储对象,还可以存储对象的引用 2、在jdk1.7之前,字符串常量存储在方法区的PermGen Space(永久代)。在jdk1.7之后,字符串常量重新被移到了堆中。
1 String
(1) String的创建机理 由于String在Java世界中使用过于频繁,Java为了避免在一个系统中产生大量的String对象,引入了字符串常量池。其运行机制是:创建一个字符串时,首先检查池中是否有值相同的字符串对象,如果有则不需要创建直接从池中刚查找到的对象引用;如果没有则新建字符串对象,返回对象引用,并且将新创建的对象放入池中。但是,通过new方法创建的String对象是不检查字符串池的,而是直接在堆区或栈区创建一个新的对象,也不会把对象放入池中。上述原则只适用于通过直接量给String对象引用赋值的情况。
举例:String str1 = "123"; //通过直接量赋值方式,放入字符串常量池 String str2 = new String(“123”);//通过new方式赋值方式,不放入字符串常量池
注意:String提供了inter()方法。调用该方法时,如果常量池中包括了一个等于此String对象的字符串(由equals方法确定),则返回池中的字符串。否则,将此String对象添加到池中,并且返回此池中对象的引用。
(2) String的特性 [A] 不可变。是指String对象一旦生成,则不能再对它进行改变。不可变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一个对象需要被多线程共享,并且访问频繁时,可以省略同步和锁等待的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不可变模式是一个可以提高多线程程序的性能,降低多线程程序复杂度的设计模式。
[B] 针对常量池的优化。当2个String对象拥有相同的值时,他们只引用常量池中的同一个拷贝。当同一个字符串反复出现时,这个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省内存空间。
2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都实现了AbstractStringBuilder抽象类,拥有几乎一致对外提供的调用接口;其底层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与String相同,都是以一个有序的字符序列(char类型的数组)进行存储,不同点是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对象的值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值改变以后,对象引用不会发生改变;两者对象在构造过程中,首先按照默认大小申请一个字符数组,由于会不断加入新数据,当超过默认大小后,会创建一个更大的数组,并将原先的数组内容复制过来,再丢弃旧的数组。因此,对于较大对象的扩容会涉及大量的内存复制操作,如果能够预先评估大小,可提升性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但是StringBuilder是线程不安全的。可参看Java标准类库的源代码,StringBuffer类中方法定义前面都会有synchronize关键字。为此,StringBuffer的性能要远低于StringBuilder。
3 应用场景
[A]在字符串内容不经常发生变化的业务场景优先使用String类。例如:常量声明、少量的字符串拼接操作等。如果有大量的字符串内容拼接,避免使用String与String之间的“+”操作,因为这样会产生大量无用的中间对象,耗费空间且执行效率低下(新建对象、回收对象花费大量时间)。
[B]在频繁进行字符串的运算(如拼接、替换、删除等),并且运行在多线程环境下,建议使用StringBuffer,例如XML解析、HTTP参数解析与封装。
[C]在频繁进行字符串的运算(如拼接、替换、删除等),并且运行在单线程环境下,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例如SQL语句拼装、JSON封装等。
5、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有什么区别?
还是一知半解,尤其是虚引用和引用队列的关系。。。。
我的理解是要回收了就放到引用队列里,然后在别的线程如果引用了它,就可以在队列里查到,它被回收了。
2、ReferenceQueue是什么?如何运作?
一些对象有着有限的生命周期。当这些对象所要做的事情完成了,我们希望他们会被回收掉。但是如果有一系列对这个对象的引用,那么在我们期待这个对象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被收回的时候,它是不会被回收的。它还会占用内存,这就造成了内存泄露。持续累加,内存很快被耗尽。 比如说:如果我们错误的保持了强引用(比如,赋值给了 static 变量),那么对象可能就没有机会变回类似弱引用的可达性状态了,就会产生内存泄漏。所以,检查弱引用指向对象是否被垃圾收集,也是诊断是否有特定内存泄漏的一个思路,如果我们的框架使用到弱引用又怀疑有内存泄漏,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检查。
内存泄漏概念: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漏似乎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内存泄漏堆积后的后果就是内存溢出。
引申:1、引用带来的内存泄漏是什么?
幽灵引用:这种引用的get()方法返回总是null,所以,可以想象,在平常的项目开发肯定用的少。但是根据这种引用的特点,我想可以通过监控这类引用,来进行一些垃圾清理的动作。
弱引用:在静态内部类中,经常会使用虚引用。例如,一个类发送网络请求,承担callback的静态内部类,则常以虚引用的方式来保存外部类(宿主类)的引用,当外部类需要被JVM回收时,不会因为网络请求没有及时回来,导致外部类不能被回收,引起内存泄漏
软引用:图片缓存框架中,“内存缓存”中的图片是以这种引用来保存,使得JVM在发生OOM之前,可以回收这部分缓存
Ps:1. 强引用:项目中到处都是。
特点:虚引用也叫幻象引用,通过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无法通过虚引用访问对象的任何属性或函数。幻象引用仅仅是提供了一种确保对象被 finalize 以后,做某些事情的机制。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 (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ReferenceQueue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 (); PhantomReference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 (object, queue); 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一些程序行动。
应用场景:可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当一个虚引用关联的对象被垃圾收集器回收之前会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虚引用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做堆外内存的释放,DirectByteBuffer就是通过虚引用来实现堆外内存的释放的。
4.4、幻像引用
弱引用通过WeakReference类实现。 弱引用的生命周期比软引用短。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回收弱引用的对象。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应用场景:弱应用同样可用于内存敏感的缓存。
4.3、弱引用
特点:软引用通过SoftReference类实现。 软引用的生命周期比强引用短一些。只有当 JVM 认为内存不足时,才会去试图回收软引用指向的对象:即JVM 会确保在抛出 OutOfMemoryError 之前,清理软引用指向的对象。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后续,我们可以调用ReferenceQueue的poll()方法来检查是否有它所关心的对象被回收。如果队列为空,将返回一个null,否则该方法返回队列中前面的一个Reference对象。
应用场景:软引用通常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缓存。如果还有空闲内存,就可以暂时保留缓存,当内存不足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使用缓存的同时,不会耗尽内存。
4.2、软引用
特点:我们平常典型编码Object obj = new Object()中的obj就是强引用。通过关键字new创建的对象所关联的引用就是强引用。 当JVM内存空间不足,JVM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运行时错误(OOM),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存活”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对象,如果没有其他的引用关系,只要超过了引用的作用域或者显式地将相应(强)引用赋值为 null,就是可以被垃圾收集的了,具体回收时机还是要看垃圾收集策略。
4.1、强引用
4、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幻想引用(虚引用)有什么区别?
3.1、不会到finally的几种情况
4、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幻想引用(虚引用)有什么区别?
4.1、强引用
特点:我们平常典型编码Object obj = new Object()中的obj就是强引用。通过关键字new创建的对象所关联的引用就是强引用。 当JVM内存空间不足,JVM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运行时错误(OOM),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存活”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对象,如果没有其他的引用关系,只要超过了引用的作用域或者显式地将相应(强)引用赋值为 null,就是可以被垃圾收集的了,具体回收时机还是要看垃圾收集策略。
4.2、软引用
特点:软引用通过SoftReference类实现。 软引用的生命周期比强引用短一些。只有当 JVM 认为内存不足时,才会去试图回收软引用指向的对象:即JVM 会确保在抛出 OutOfMemoryError 之前,清理软引用指向的对象。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后续,我们可以调用ReferenceQueue的poll()方法来检查是否有它所关心的对象被回收。如果队列为空,将返回一个null,否则该方法返回队列中前面的一个Reference对象。
应用场景:软引用通常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缓存。如果还有空闲内存,就可以暂时保留缓存,当内存不足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使用缓存的同时,不会耗尽内存。
4.3、弱引用
弱引用通过WeakReference类实现。 弱引用的生命周期比软引用短。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回收弱引用的对象。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应用场景:弱应用同样可用于内存敏感的缓存。
4.4、幻像引用
特点:虚引用也叫幻象引用,通过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无法通过虚引用访问对象的任何属性或函数。幻象引用仅仅是提供了一种确保对象被 finalize 以后,做某些事情的机制。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 (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ReferenceQueue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 ();
PhantomReference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 (object, queue);
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一些程序行动。应用场景:可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当一个虚引用关联的对象被垃圾收集器回收之前会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虚引用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做堆外内存的释放,DirectByteBuffer就是通过虚引用来实现堆外内存的释放的。
Ps:1. 强引用:项目中到处都是。
软引用:图片缓存框架中,“内存缓存”中的图片是以这种引用来保存,使得JVM在发生OOM之前,可以回收这部分缓存
弱引用:在静态内部类中,经常会使用虚引用。例如,一个类发送网络请求,承担callback的静态内部类,则常以虚引用的方式来保存外部类(宿主类)的引用,当外部类需要被JVM回收时,不会因为网络请求没有及时回来,导致外部类不能被回收,引起内存泄漏
幽灵引用:这种引用的get()方法返回总是null,所以,可以想象,在平常的项目开发肯定用的少。但是根据这种引用的特点,我想可以通过监控这类引用,来进行一些垃圾清理的动作。
引申:1、引用带来的内存泄漏是什么?
内存泄漏概念: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漏似乎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内存泄漏堆积后的后果就是内存溢出。
一些对象有着有限的生命周期。当这些对象所要做的事情完成了,我们希望他们会被回收掉。但是如果有一系列对这个对象的引用,那么在我们期待这个对象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被收回的时候,它是不会被回收的。它还会占用内存,这就造成了内存泄露。持续累加,内存很快被耗尽。
比如说:如果我们错误的保持了强引用(比如,赋值给了 static 变量),那么对象可能就没有机会变回类似弱引用的可达性状态了,就会产生内存泄漏。所以,检查弱引用指向对象是否被垃圾收集,也是诊断是否有特定内存泄漏的一个思路,如果我们的框架使用到弱引用又怀疑有内存泄漏,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检查。
2、ReferenceQueue是什么?如何运作?
我的理解是要回收了就放到引用队列里,然后在别的线程如果引用了它,就可以在队列里查到,它被回收了。
还是一知半解,尤其是虚引用和引用队列的关系。。。。
5、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有什么区别?
1 String
(1) String的创建机理
由于String在Java世界中使用过于频繁,Java为了避免在一个系统中产生大量的String对象,引入了字符串常量池。其运行机制是:创建一个字符串时,首先检查池中是否有值相同的字符串对象,如果有则不需要创建直接从池中刚查找到的对象引用;如果没有则新建字符串对象,返回对象引用,并且将新创建的对象放入池中。但是,通过new方法创建的String对象是不检查字符串池的,而是直接在堆区或栈区创建一个新的对象,也不会把对象放入池中。上述原则只适用于通过直接量给String对象引用赋值的情况。举例:String str1 = "123"; //通过直接量赋值方式,放入字符串常量池
String str2 = new String(“123”);//通过new方式赋值方式,不放入字符串常量池注意:String提供了inter()方法。调用该方法时,如果常量池中包括了一个等于此String对象的字符串(由equals方法确定),则返回池中的字符串。否则,将此String对象添加到池中,并且返回此池中对象的引用。
(2) String的特性
[A] 不可变。是指String对象一旦生成,则不能再对它进行改变。不可变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一个对象需要被多线程共享,并且访问频繁时,可以省略同步和锁等待的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不可变模式是一个可以提高多线程程序的性能,降低多线程程序复杂度的设计模式。[B] 针对常量池的优化。当2个String对象拥有相同的值时,他们只引用常量池中的同一个拷贝。当同一个字符串反复出现时,这个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省内存空间。
2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都实现了AbstractStringBuilder抽象类,拥有几乎一致对外提供的调用接口;其底层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与String相同,都是以一个有序的字符序列(char类型的数组)进行存储,不同点是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对象的值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值改变以后,对象引用不会发生改变;两者对象在构造过程中,首先按照默认大小申请一个字符数组,由于会不断加入新数据,当超过默认大小后,会创建一个更大的数组,并将原先的数组内容复制过来,再丢弃旧的数组。因此,对于较大对象的扩容会涉及大量的内存复制操作,如果能够预先评估大小,可提升性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但是StringBuilder是线程不安全的。可参看Java标准类库的源代码,StringBuffer类中方法定义前面都会有synchronize关键字。为此,StringBuffer的性能要远低于StringBuilder。
3 应用场景
[A]在字符串内容不经常发生变化的业务场景优先使用String类。例如:常量声明、少量的字符串拼接操作等。如果有大量的字符串内容拼接,避免使用String与String之间的“+”操作,因为这样会产生大量无用的中间对象,耗费空间且执行效率低下(新建对象、回收对象花费大量时间)。
[B]在频繁进行字符串的运算(如拼接、替换、删除等),并且运行在多线程环境下,建议使用StringBuffer,例如XML解析、HTTP参数解析与封装。
[C]在频繁进行字符串的运算(如拼接、替换、删除等),并且运行在单线程环境下,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例如SQL语句拼装、JSON封装等。
ps:1、JDK 1.7后,intern方法还是会先去查询常量池中是否有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返回常量池中的引用,这一点与1.7之前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如果在常量池找不到对应的字符串,则不会再将字符串拷贝到常量池,而只是在常量池中生成一个对原字符串的引用。简单的说,就是往常量池放的东西变了:原来在常量池中找不到时,复制一个副本放到常量池,1.7后则是将在堆上的地址引用复制到常量池。jdk1.7之后,常量池不仅仅可以存储对象,还可以存储对象的引用
2、在jdk1.7之前,字符串常量存储在方法区的PermGen Space(永久代)。在jdk1.7之后,字符串常量重新被移到了堆中。
常量池和堆,和引用,和intern()方法都是个谜啊啊啊(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