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里几多思量

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是经典传唱。里面的许多诗句片段,都是我们信手可诵。可是这首经典中,诗人所表达的内心惆怅与思量才是文字背后的力量。

白居易是个有才情的人,当时他在长安求学的时候没有什么名气,顾况曾经戏谑他的名字“白居易,易大不居”,但是当顾况看完白居易的诗以后,大加赞叹,忙说:“易居。易居。

从这个轶事中可以看出来白居易胸有文墨,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长安依旧可以占领一席之地。自古文人就有一种傲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但是当他们壮志难酬的时候,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另一种创作激情。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琵琶行》就是在白居易被贬谪时,与友人泛舟饮酒的时候,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完琵琶女的遭遇后感同身受时创作的。

在满怀愁绪的时候最怕遇见知己

在岸边送别友人已是愁绪满怀,本想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正是难以道别的时候听到了琵琶声,琵琶声声动人心,让人忘却了动作。

待回过神来忙寻音而去,冒冒然出声询问却惊到了琵琶女,乐声骤停

为了能够再听美妙的乐声。将船靠近,邀请琵琶女相见。让小厮将酒宴的酒重新填满,重新点灯。

多次相邀琵琶女才得以相见。她怀抱着琵琶,遮着半张面容。待坐稳后拨动琴弦,调整音律。还未成曲调,就已经姿态十足。

白居易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过程和感受。

描写琵琶女的动作是拢、捻、抹、挑。将琵琶女的动作进行拆分,表达了琵琶女手法多样,转换娴熟。

所弹奏的乐曲,是《霓裳羽衣曲》、《六幺》。这两首乐曲都极具观赏性,同时对于演奏人的技艺要求也是很高,这样佐证了琵琶女当年“曲罢曾教善才服”的首席地位。

乐声一会儿是暴风骤雨式的铺天盖地而来,一会儿是似二人窃窃私语般隐隐传来,一会儿犹如鸟鸣啼般婉转空灵,一会儿又如破冰之水般势不可挡。借用通感的手法,再加上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将动听的乐曲,比做日常生活中常常便可听闻的声音。

这样子的描写第一是可以表达乐声之美妙。第二。也彰显了琵琶女的技艺之高超,手法之娴熟。

一曲奏毕,琵琶女整理仪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当年师从名师,待技艺学成,弹奏技艺令大师叹服,在乐坊中颇负盛名,名列首席。正因为有如此盛名,获得了大量的称赞和美誉,声色犬马中消磨了美好的时光。但是时移事易,家道中落,红颜枯萎,当年争先恐后的追随者一个一个的离开,最终只能嫁与商人为妻,但日子却是不如人意,常常怀念过往繁华生活。

琵琶女急转直下的生活转变,让白居易想到了自己的贬谪。离开了繁华的长安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原来也不曾觉得心中有贬谪之苦,如今却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贬谪了,宅第周围都是黄芦和苦竹,耳边都是杜鹃猿猴的哀鸣,没有丝竹之声,没有闲云野鹤,内心更是悲切。

琵琶女听完白居易的述说以后复弹一曲,却一改之前婉转曲调,凄凄切切。在座之人心有所感,纷纷泪湿青衫。

唐代诗人有一个特性,当官觉得心为形役,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但是如果被贬谪就会觉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但是很多永流传的诗句都是诗人们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苦了诗人,却留给我们一大笔文学财富。

白居易不懂自己为什么胸有千壑却得不到重用,年少至长安求学,才情逐渐展露,入仕为官却因为谏言过于直接,而不受皇帝喜欢,受到污蔑被迫离开权力中心,本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却在琵琶女的自述中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悲从心上来

   

从鲜衣怒马的意气少年,到为学问白了头的沉稳青年,再到内心愤懑不得解的中年,白居易经历了太多,生活远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他自以为满不在意却不知是自己在催眠自己,本想切实反映民生但却不受上峰喜欢。

寄情山水也许就是对官场的失望,入仕为官也许就是对官场还有希望。

贬谪的白居易更贴近民生,创作出了更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虽有诗句可以寄托内心情感,但内心真正的愤懑难纾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琵琶声里几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