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一百五十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人的志向应该是去追求真理,探索世界,而不是追逐名利,否则人生会越来越无聊。

一个人做事应该以德为依据和准则,做事有底线有原则。

一个人做事以仁作为依靠,推己及人。

一个人要广泛涉猎,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

一百五十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给我十条干肉,我没有不教的学生。

无论贵族平民,亦或是犯人残疾人,孔子都是有教无类,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一百五十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问题,没有那种憋在心里的感觉,就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话到嘴边的问题,也不要试图去告诉他。

这就是启发的由来。

讲了桌子的一个角,学生不能明白其它三个角,就不要往下讲了。

孔子是希望学生可以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有动力去提问,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灌输给他。

一百五十四、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坐在服丧者的旁边吃饭,从来不会吃饱。

孔子是在用实际行动表示对死者及其家人的尊重。

一百五十五、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如果孔子参加葬礼,哭了,那天就会再唱歌了。

一百五十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如果让我当官,我可以马上上任,如果不能被任用,我也可以回家修行,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够做到吧?

孔子对颜渊说。

子路好像有点小嫉妒,就问孔子:如果你去打仗,你会带着谁?

你是空手打老虎,没船没桥也要过河,死了也不觉得后悔,我不会带着这样的人。

一定要带一个人的话,我会带一个面对事情有恐惧和敬畏心的人,对待事情可以认真规划并努力成事的人。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才能达成目标,把事情做好。

一百五十七、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能够求到富贵,即使是做一个驾车之人,我也愿意。如果不能,我还是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前半句是孔子的玩笑,后半句是告诫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百五十八、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最慎重对待的三件事情:祭祀,战争和疾病。

这三件事,往往是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的转折点,比如现在的疫情。

一百五十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这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没想到音乐会如此之美好!

一百六十、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问子贡:老师会为卫国的卫出公做事吗?

子贡说:我去问问。

子贡问:伯夷、叔齐是什么人?

孔子说他们是古时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心中没有怨恨吗?

两人不当国君,后来饿死在山上。

孔子说:你不就是想做个好人吗?现在当上好人了,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子贡出来后跟冉有说:老师不会为卫出公做事。

你的目标是当一个好人,当上好人了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如果有怨恨,那你就不是求仁,是求名?求利?还是求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