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亮
17年12月18日傍晚,韩国人气组合SHINee成员钟铉离世,随后他的遗书被公开:
“我的心里出了问题。忧郁慢慢的侵蚀着我,最终把我一口吞下。我赢不了它。我讨厌我。被阻挡的呼吸无法变得通畅,就干脆停下吧。
... ...
即使不能笑,也不要埋怨别人。辛苦了。真的辛苦了。再见。”
27岁年轻人,因为抑郁,放弃生命...
悲痛... 惋惜...
1.
抑郁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大约三年前,我被诊断过中度抑郁症,回忆当时,最多的感受是无力感。
貌似有种黑色的能量,悄悄地吸走我的全部力量,我不想动弹,眼睛也不敢睁开,只想安静的躺着渐渐地消失掉,最好没有人发现我。随即而来的是恐惧感,那是家人悲伤的面孔,难以直面这种念头。责备自己无能,重重地打压自己,否定自己的一切。
就像钟铉君在遗书上写道的那样“我赢不了它,我讨厌我。”
我的诊断医生说,每个人都有内在矛盾,可我放大了这种矛盾来攻击自己,所以难受。我好像听懂了医生所说的意思,可我没法停止对自己的攻击。经常是自己狠狠地打击自己,之后浓烈的自怜情绪变成眼泪流露出来。
悲伤,哭泣,这就是我那段时间最多的体验。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北大读研究生期间,有2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后来他把当时的体会这样描述过。
“你掉入了一个黑暗的井里,外面有灿烂阳光,而下面黑不见底,自然地,你会害怕,会紧紧抓住井的墙壁上的缝隙,并尽全力向上爬,试图重新回到阳光里。但你的力量不够,而且黑暗中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向上爬很困难。”
2.
一般人对抑郁症有多少了解呢?
包括有过抑郁经历的人...
那年,我去过的心理医院,原名是大连第七医院。大连人都知道那里曾经是一所精神病医院,现在的七院,盖了新楼又改了名称,但依然是专科精神病医院。
第一次去七院的那一幕,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那天,老公请了半天假,特意陪我一起去的。原本主动提出去医院的我,到了门口,却反悔了。
原因是被吓到了。
在门口,我亲眼看到狂叫乱跳的一名男青年,被三名强壮的男医生压倒在地,随后用白色绑带紧紧地捆绑。快速跑过来的护士们忙乱地给男青年打了一针,再抬到一个移动床上。
那张床,穿过宽敞的医院大厅,送往一般人不能靠近的医院内部。移动床后面跟随着一对老夫妻,貌似是男青年的父母,母亲边哭边跟着走,一股伤感覆盖了整个医院的大厅。
当时,我害怕极了,我不该在这里,我不是精神病人。后来,老公仔细地盘问了一遍后,得知有心理咨询科,我才敢进去就诊。
精神病?神经病?我们常说的这种话,带有贬低人的意味。
因此,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不想跟这种病有关联,这些病是”不好的,不好治的,不能治愈的,甚至是丢人的。” 这是我们常年以来无意识中被灌输的观念。
那么抑郁症和精神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以下心理学知识点引用于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其实,专科医院职业医生诊断用的疾病分类法中,‘精神病’不是一个病名,它是一个总称。‘抑郁症’是一种病名,可以分为精神病范畴内的一种疾病。按照目前的精神卫生法,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下诊断的权力,心理咨询师是不能下诊断的。
心理问题,在医院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时,医生是必须开诊断的,这是职业要求。
带着同样的心理问题,不去医院而是在心理工作坊之类的社会机构,找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分析师的话,不会轻易给你下诊断。
心理学分为很多流派,其中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的分类法,简单概括有三大类。“由重到轻分别是,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
精神病:典型的症状有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想法,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患者最重要的问题是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无法和别人建立关系。
人格障碍:比精神病轻了一个级别,有相当的现实检验能力,不过也是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所以他们多数不会去寻求医治。
神经症:我们通常听到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等,都属于神经症,是最轻级别的心理疾病。与人格障碍患者相反,神经症患者的问题是太容易觉得:“我错了,问题都在我身上。”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治疗。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我患的中度抑郁症,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分类,只是最轻的神经症级别的问题了。确实,我这点皮毛知识是无法严谨的说明白这些关系。
不过,每个正常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即便他们没有诊断标准上的抑郁症。
人们常有一种观点,心里虚弱的人才去找心理医生。不过事实相反,主动寻求心理质询与治疗的人都是能承认自己有问题的,这是心理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表现。
3.
怎么面对自己的抑郁?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写过:“如果你掉进了黑暗里,你能做的,不过是静心等待,直到你的双眼适应黑暗。”
再回到武志红老师的故事,他患上严重抑郁症的那两年,无意识地做了一件事:既然向上爬太费劲,那就松手,掉下去吧。不与抑郁的情绪抗争,而是干脆掉到了黑暗的井底,待了两年时间。幸运的是他奇迹般的自己走出了抑郁的深井。
可怕的抑郁,竟然可以通过接受它,让它流动,来获得疗愈,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有着完善的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帮助。因为,那时他已经在北大读完心理学本科,正在读研究生专业也选了心理学,所以他对心理学知识的功底是一般人无法触及到的程度。
武老师的经历,不建议普通人模仿,他在得到专栏里也强调过,自己或身边有家人朋友患有抑郁症,一定要选择寻求医生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模仿他。
那他的故事能直接帮助我们的一点是什么?
那就是,接纳抑郁。
抑郁是我们的一部分,不要给它贴负面标签。比如,说抑郁是不好的情绪,或是说要改掉的性格等。
接纳,不同于投降或服软。
接纳,是去掉敌意的结果。
有抑郁情绪的你或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抑郁本身也没有错,不必把它从我们身上驱赶。每个人都有抑郁的权利,抑郁也不是什么缺陷。
能做到不含敌意的接纳抑郁情绪,会使我们进入一种,充满力量的平静当中。
鲁米的一首诗里有这么一段话:
“痛苦和悲伤,与它们共处。伤口是阳光照进你身体的地方。”
4.
怎么对待别人的抑郁?
钟铉君的离世,很多人悲痛不已,可是也有一些人提到了"责任感"。
确实有一部分人把自杀看成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是为死者的家属所承受的痛苦,来衡量死者行为的对错。这其实是很残忍的观点,可是无法否认的一点是,一个人的自杀带给亲人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每个悲痛各有各的主人。别人的悲痛不必非得自己来扛,很多时候也未必能扛得住。
如果,你身边有患上抑郁症的亲人或朋友,千万不要把这种没有责任感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这会让他们陷入更大的自责情绪中,痛苦会加倍。
确实,陪伴抑郁的人是一种既痛苦又疲惫的事情。但是,那个拥有抑郁症的人是,你所爱的亲人或朋友的话,请不要做这两点。
1.不要说教
2.不要责备
你能为抑郁的ta所作的事情很少。也只做这两点就行。
1.接纳
2.信任
如果ta愿意和你说一些话,那就静静地听ta讲话。
倾听是唯一有效地陪伴。感谢我的爱人,当年默默地陪伴与信任。
5.
面对抑郁,不得不提的恐惧感
抑郁症这家伙一旦缠身,还会带给我们额外的《礼物》—恐惧。
我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时,观察到了这样的一幕。大人抱着孩子,站到拿着针的护士面前,一般会这么说:“宝宝乖,不哭不哭,一点都不疼,宝宝好勇敢”之类的话。可是,大部分孩子都是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大人崩溃为止。
打针时,小孩子们一般都会哭,可有些孩子哭一会儿就停了,而且没有那么绝望。这些孩子的父母们,不会说"一点都不疼“之类的谎话。而是,提前告诉孩子,打针会疼的,针扎进去的时候会疼,但是不会很久,如果你不能忍受,可以哭出来。
“恐惧源于未知” 大家对这些话应该不陌生。
第二类父母是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帮助孩子消除了未知,因而减轻了孩子对打针的恐惧感。
第一类父母显然放大了孩子的恐惧,下一次打针时他们会更加抗拒,哭声会越来越大。
我们对待抑郁也是同样的道理,主动了解它,会减少未知,可以有效减轻恐惧感。
怎么正确了解抑郁呢?
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以外,有海量的心理学书籍是帮助我们了解抑郁的好途径。
比如关于抑郁症,推荐给大家,张进的《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还有他的公众号:渡过。张进用切身的体会建议人们怎么对待抑郁症患者,怎么防止病人自杀等,棘手的问题。
就写到这里了~
相信,我说的都是错的~
希望,我有足够的勇气~ 即便每次都会说错,也能依然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