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生活第一天

        今天早上,生物钟使然,我仍然六点半醒来。家人还在熟睡,周围一片静谧。对面楼上也极少透出灯光的窗口。一放寒假,孩子们不用上学,家长们也就不用早起忙碌,做早饭,送孩子上学。加上周末,教育之外的其他行业,也不用上班,便有了清晨的寂静,静得仿佛能听见时光老人的脚步声,一下一下,一秒一秒,从容娴静,又默不作声。好喜欢这样的静静的早晨。众人皆睡我独醒,可以放空心灵,静静地面对自己,天马行空地想,百无聊赖地躺着。闭上眼,听耳边孩子均匀的呼吸,时间仿佛凝住。

******

        翻开公众号阅读,看工作室昨晚班主任专栏的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留言评论,戳着屏幕输出文字。

本学期,QQ空间甚少写文字,工作室的交流活动,也仅仅参加了4次,这些天群里发的统计表,统计公众号发文和参加线上交流活动的次数,我实在是惭愧的很,仅有的次数,屈指可数。

        一学期的忙乱,研究统编版教材,揣摩青少年学生心理,公开课上了四轮,批阅试卷无数,课间抽空辅导督促,和学生斗智斗勇,虽学生成绩逐步提升,但是却再也没有时间梳理总结,凝神写作。公开课没有反思总结,没有再优化设计。时间都去哪儿了?抓学生呗!和学生就一个字——“缠”,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想方设法调动积极性,各种鼓励肯定树立信心,分层设置作业,天天督促检查,稍不留神就不写作业,前一天学得东西,啥也不会。有时候觉得,当老师真的要这样吗?我就像那个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家长,孩子不吃,硬要追着喂给他,孩子还不领情,不愿意,抗拒,想方设法逃脱。其实,这些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成天要老师盯着查,家长看着写作业,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乐趣可言?换位思考,如果有人一直盯着让我做事,而且不能按自己的节奏来的话,我会觉得很痛苦,哪怕这件事是我喜欢干的。因为会有严重的失控感,我做的事不受我的控制,被别人控制,那现在还有“我”存在吗?这种失去掌控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失去了自我,很糟糕。当有一种被人监督的感觉时,主动变成了被动,同样是干,但是心态却发生了变化,也就没有啥意思可言了。换作我,估计也迫于压力天天应付差事,写着就对了,读着背着就是了,不走心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怎么想办法补上他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才是硬道理。不然,哪怕他学会了,他也没有成就感,是老师扬起教鞭盯着他学会的,是家长在旁边看着他学会的,不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还是没有成就感,还是觉得自己很糟糕,学习和“自我”的关系有多大呢?他对学习怎么会有热情呢?

所以,对于后进生,补习惯比补知识更重要。表面看,孩子们是知识没有学会,其实是他找不到“自我”,觉得自己很糟。一个觉得自己很糟糕的人,有什么上进的劲头呢?所以自暴自弃,所以爱咋咋地。家长们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没面子;老师觉得孩子自己不努力,没希望;偶尔流露出不满和鄙夷,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雪上加霜。一个找不到自我的人,就剩下被人安排,被人命令,活着就很痛苦,谈什么发展和前途?比起光明前途的诱惑,他更关注更想解决眼前的痛苦情绪,所以,先解决情绪,再谈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生活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