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问题的科学性
今晚上任老师的管理哲学课,讨论到管理的科学性问题。任老师的意见是,问的问题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走入到实践中。我同意老师的观点,同时,我认为,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问的是什么问题,这也会涉及到之后对科学性的回答。如果我们研究的是相对客观的问题,如快递线路的选择问题,这可能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问题,可以采用实证主义的标准来评价其科学性。但是,如果我们问的是员工如何感受组织关怀,感知领导的仁慈,这可能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问题,要采用诠释主义的方法体系是来评估科学性。任老师进一步归纳为,对物进行研究,和对人进行研究,科学性的评价应该是不一样的。
2、理论之球的游戏
管理学的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领域中有各种理论,各种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其实我也好奇,这些理论一线的管理人员,他们用吗?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理论的。康德说,不付诸行动的知识,是无用的。我之前持有过的一个观点是,不用对实践负责的话,可能难以把问题吃透,研究透,达到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现象的程度”。
长期以来,管理学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些对立,让我想起我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的概念,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就像很多不同的人在一起踢球,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踢,也会有一些人发展出一些游戏规则。有些人则使用他们自己的规则。语言的使用,成为了语言游戏
3、影响理论之球游戏的因素
由此,我也想到管理学术领域的学术理论的创建、检验、发展与实践领域管理人员的理论创建、发展,可能遵循着不同的逻辑。他们玩的理论之球,看似相同,实则有些不同,他们玩这个理论之球的规则也是不一样的,两个领域的人,玩的是不同的理论游戏。
维特根斯坦也提出,玩语言游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群体正在采用的,流行的是怎样的规则,这样才可能玩下去。这在学术领域的表现,案例之一是,作为学者,他生产的这个概念,是否遵守的该领域的概念历史和传统,否则这个概念就难以被广大群体接受,很有可能就会较少被他人引用和承认。管理学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在我初步看来,他们玩的理论游戏规则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管理学学者在学术领域,实践者在实践领域,他们各自己只要遵守自己的理论游戏规则,还是可以被接纳的。
今天读道格拉斯的《制度是如何思考的》,讲了历史上经典概念与理论的生产,如儒家学说论述父子关系伦理,讲到了一个制度与概念能否会存续下来。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的因素,关键该概念是否借助了人类的思考的潜层认知结构,自然规则;另一个方面,就在于遵不遵守这个概念、规则,是否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后果,如果不遵守这个概念与规则也不会产生影响和后果,这个概念也失去了群众这个基础,概念是依托群众而存在的。
我想理论之球的游戏也是这样,遵不遵守理论之球的游戏规则,是否会产生后果,这个理论游戏是否有群众基础,也会影响一个社会科学理论在群众中是存在还是消亡。
心理学理论中则有一些相当成功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型,是感觉型还是理智型,这些生活化的用语,其实是荣格几十年前创立的性格理论的分类。这就是一个语言游戏、理论之球的游戏被群众接受的例子(这里的群众指学者与非学者群体)。
当然,也有相对不成功的例子,有统计说,单单心理治疗理论就有300多种,大部分可能没有走出一篇学术论文和一本书。这也提醒我们,在玩理论之球这个游戏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你的这个理论游戏会对群体————这个理论游戏得以生成的基础,产生什么影响?这一点极为重要,这会影响到你的理论游戏是只有少数人玩,还是同行玩,还是群体也在玩,这个游戏是存在一小段时间,还是存在很长时间。
至于管理学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玩的理论游戏不一样,我的解释是,他们其实是非常不同的两个群体,玩的也是不一样的理论游戏,且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玩好就可以了,在对方的领域玩不好,对方不接受,其实影响也不大,就像一个实践领域的企业家创立的一套管理理论,他没有发论文,在学术圈也不怎么认可,其实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他管理好自己的企业,自己的理论游戏在自己高管和员工之间可以玩起来,可以玩好,就可以了,如果能被实践领域、同行接受最好。同样的,一个学者的理论游戏,生产出来之后,能发表论文,符合学术领域的游戏规则,就可以了,基本可以不用太关注,实践领域如何看待自己的理论游戏。理论游戏怎么玩,主要看是和哪群人在玩,对哪群人负责,这群人接不接受;接受会有什么利益,不接受会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