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带你回忆STP生成树的前世今生

系列文章传送门: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设计网络划分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一文弄懂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断开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MGRE多点协议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OSPF协议建立两个MGRE网络的实验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三个分公司的内网搭建并连接运营商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实现RIP协议与OSPF协议间路由交流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BGP协议连接三个AS区域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BGP协议中的联邦号连接三个AS区域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MPLS-VPN技术实现两个私网间互通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一文带你学懂BGP协议的命令配置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VLAN技术在两个网段中的实际应用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基于三层架构实现一个企业内网搭建的实战详解

【网络基础实战之路】带你回忆STP生成树的前世今生

文章目录:

一、最初的起点:802.1D

二、PVST与PVST+

三、RSTP与802.1W

四、最终的结果:MSTP/802.1S

前言

企业网三层架构--->冗余---->线路冗余--->二层桥接环路

二层桥接环路导致的问题:

 1、广播风暴

2、MAC地址表翻滚 ---在一台交换机上,同一个MAC地址只能映射唯一的接口;但同一个接口可以映射多个不同的MAC地址;

3、同一数据帧的重复拷贝

PS:以上3个条件最终导致设备工作过载,导致重启保护 

因此就诞生了生成树:

生成树:在一个二层交换网络中,生成一棵树型结构,逻辑的阻塞部分接口,使得从根到所有的节点仅存在唯一的路径;当最佳路径故障时,自动打开部分阻塞端口,来实现线路备份的作用;生成树在生成过程中,应该尽量的生成一棵星型结构,且最短路径树。

STP的版本号:  802.1D      PVST PVST+(CISCO)      RSTP(802.1w)      MSTP(802.1S)

一、最初的起点:802.1D

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交换机间沟通互动收发的数据

选举——根网桥    根端口     指定端口   非指定端口(阻塞端口)

(一)根网桥(ROOT)

 在一棵生成树实例中,有且仅有一台交换机为root;

选举顺序:

1、根网桥的选举   先比较优先级,小优;

2、若优先级相同,比较mac,数值小优;

PS:生成协议中,至少应该将根网桥干涉到汇聚层处

(二)根端口(ROOT)

在每台非根网桥上,有且仅有一个接口;本地离根网桥最近的接口(最短、星型),接收来自根网桥的BPDU,转发用户的流量(该接口不阻塞)。

比较顺序:

1、比较从根网桥发出后,通过该接口进入时最小的cost值;

2、比较该接口对端设备的BID,小优

3、比较该接口对端设备的接口的PID;先优先级小,若优先级一致,编号小

4、比较本地PID,小优;

PID=端口ID   接口优先级(0-240,步长16,默认128)—— 接口编号

 (三)指定端口(DESI)

在每一段存在STP的物理链路上,有且仅有一个;转发来自根网桥的BPDU,同时可以转发用户流量(不阻塞)。默认根网桥上所有接口为指定端口。

比较顺序:

1、比较从根网桥发出后,通过该接口进入这段链路时的cost值最小(出向)

2、比较本地的BID,小优;

3、比较本地的PID;

4、若以上都相同,直接阻塞该端口;

(四)非指定端口(阻塞端口)

当以上所有角色全部选举完成后,剩余没有任何角色的接口为非指定。

该接口逻辑阻塞,实际可以接收到信息,但不转发。

(五)接口状态

1、down:没有BPDU收发,一旦可以进行BPDU收发进入下一状态

2、侦听:强制15s;所有交换机进行BPDU收发,选举所有角色;接口角色为非指定端口直接进入阻塞状态;

3、学习:强制15s; 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学习所有接口连接设备的MAC地址,生成MAC表;之后进入下一状态;

4、转发:指端端口和根端口进入,可以转发用户报文;

5、阻塞:逻辑阻塞;

PS:只有到接口进入到转发状态后,才能为用户转发数据报文,之前的30s不能转发任何数据。

(六)收敛时间

初次收敛—30s =  15侦听+15s学习

当结构发生变化:

1、存在直连检测:本地存在阻塞端口,若其他端口断开,该阻塞端口马上进入15是侦听(选举);结果若为启用,那么将再进入15s学习——总30s

2、没有直连检测:本地不存在阻塞端口,若某个端口断开,将发送次优BPDU(以本地为根)给其他邻居交换机,其他交换机无视该数据,进行20s hold time计时,到时时阻塞接口进入15s侦听,15s学习=总50s。

(七)802.1D 缺点

1、收敛慢   

2、链路利用率低

(八)配置命令

[sw1]stp mode stp   #修改为802.1d算法,当下华为默认为MSTP;

[sw1]stp priority 4096    #修改网桥优先级

[sw1-GigabitEthernet0/0/1]stp cost 1-200000000   #修改接口cost值

[sw1-GigabitEthernet0/0/1]stp port priority 0-240    #修改接口优先级

二、PVST与PVST+

(一)PVST

cisco私有——基于vlan的生成树协议

在每个vlan内,存在一棵树,每个树的工作原理同802.1d一致,不同vlan的BPDU区别在于优先级。

优先级=4096倍数+vlan id (人为仅可修改4096倍数备份,且只能修改为4096的整倍)

仅支持  trunk干道封装为ISL(cisco私有封装)

(二)PVST +

在PVST的基础,兼容802.1q的trunk封装,且设计了部分的加速:

1、端口加速(进入层连接用户的接口

2、上行链路加速-针对直连检测

3、骨干加速—针对次优BPDU

上行链路加速:仅在接入层设备上配置,因为配置后,该交换机将自动加大本地的网桥优先级,在直连检测条件下阻塞接口将跳过30s,直接进入转发状态。

骨干加速:所有交换机均可配置,针对接收到次优BPDU的阻塞端口可以跳过20s的hold time。

(三)存在缺点

1、收敛慢(加速不彻底)    

2、树多(仅cisco存在单独的芯片,友商无法负荷)    

三、RSTP与802.1W

RSTP——cisco私有——一个vlan一棵树——基于vlan的快速生成树(pvst+的升级)

802.1w——公有——整个交换网络一棵树(802.1d的升级)

快速的原理:

1、取消了计时器,而是在一个状态工作完成后,直接进入下一状态;

2、分段式同步,两台设备间逐级收敛,使用请求和同意标记,依赖标记位的第1和第6位;(BPDU的保活为6s;hello time 2s)

3、将端口加速(边缘接口)、上行链路加速、骨干加速集成了;

4、兼容802.1d和PVST,但802.1d和PVST没有使用标记位中的第1-6位,故不能快速收敛;因此如果网络中有一台设备不支持快速收敛,那么其他开启快速收敛的设备也不能快速;

5、当tcn消息出现时,不需要等待根网桥的BPDU,就可以刷新本地的cam表。

PS:接口默认为半双工时,即便允许RSTP,依然基于慢速的802.1D算法来收敛。

四、最终的结果:MSTP/802.1S

华为设备默认使用:MSTP

继承了快速生成树的基础, 将多个vlan放置于一个组内,基于每个组一棵生成树。

不同组间的BPDU中优先级= 4096倍数+组号(默认存在组0,且所有vlan默认处于该组;优先级= 32768+0)

(一)分组的配置命令

[sw1]stp enable

[sw1]stp region-configuration

[sw1-mst-region]region-name a    所有设备应在一个组内

[sw1-mst-region]instance 1 vlan 1 to 5

[sw1-mst-region]instance 2 vlan 6 to 10

[sw1-mst-region]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激活当前配置(必须配置该指令)

PS:整个交换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分组信息必须完全一致;

(二)干涉的配置命令

1、定义本地为组1 的主根,组2 的备份根(主用)

[sw1]stp instance 1 root primary      优先级修改为0

[sw1]stp instance 2 root secondary    优先级修改为4096

2、改属性

[sw1]stp instance  1  priority 0-61440

[sw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w1-GigabitEthernet0/0/1]stp instance 1 cost 1-200000000

[sw1-GigabitEthernet0/0/1]stp instance 1 port priority 0-240

都看到这里了,创作不易,大家点个赞再走啦!! - ̗̀(๑ᵔ⌔ᵔ๑)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基础实战之路,网络,ip,网络协议,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