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去年的数据:双11预售开始后,由肖战带货的的美妆产品在一小时内销售额超4000万元。
再看目前的情况:Olay品牌先后在直播间下架、更换置顶代言人,雅诗兰黛、Roseonly品牌留言区被“抵制肖战代言”之类的评论淹没,肖战的待播作品也被预订为一星。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肖战就从“美妆带货王”变成了波及众美妆品牌的“靶子”。
这令人咋舌的突变,是由近日来饱受热议的“肖战227事件”引起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事件中肖战本人其实并不在场,多数“同人粉”在失去家园之前也并不在场。
在这个事件中先后存在两波网络暴力,先是肖战粉丝攻击AO3、Lofter、B站、百度贴吧等平台,后是由被攻击者领头组成的网络大军反攻肖战。
当然,网络暴力既是一种现象,也是其他现象导致的一种结果。在这一事件背后,还存在明星形象建构及饭圈文化两大问题。
01
理查德·戴尔曾在电影理论著作《明星》中提出这样一个重要概念:明星形象是“视觉、话语和声音的复合体”。
也就是说,明星形象其实是一个在不断被建构的复合体,它除了由明星本人主动呈现之外,还不断被媒体话语、大众话语及粉丝这个特殊话语建构。
在新媒体时代,明星纷纷开通微博走下神坛,除了高高在上地呈现个人非凡性之外,还以更为亲近的姿态展现自己的平常性(日常生活)与商业性(广告宣传)及其它的一些价值判断。
明星本人除了呈现舞台形象之外,往往还会将其他形象展现给粉丝,粉丝则将之当成一种福利。
以肖战形象为例,媒体和大众眼中的他是那个在《陈情令》中演魏无羡,是那个唱《余年》的治愈大男孩,是那个被称为美妆带货王的美男子。
但在很多粉丝眼中,他还是那个爱撸猫的大哥哥,还是那个在微博上发玩问答游戏视频的肖老板,还是那个与王一博组成CP的肖战。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粉丝不仅仅是明星形象的接受者,还是明星形象的建构者。
如这次的“227事件”,导火索为肖战在同人文中被塑造成女性角色,而肖战之所以被塑造成女性角色则是许多cp粉将肖战视为“受”。
在“博君一肖”超话中,也早就隐隐分为两派。也就是说,粉丝们在自己心目中建构出了两种水火不容的两种肖战形象。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德赛都就对福柯的规训理论提出了质疑,指出消费者具有能动性,他们虽不能生产自己的文化,但能创造性地消费文化产品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意义。
而到了新媒体时代,粉丝们(消费者)不仅能够消费文化产品生产出自己的意义,还能主动对明星进行建构以产生属于自己的意义。
比如可以为明星制作精美的图片、创作有趣的表情包及写出动人的故事。
02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粉丝们在消费(接受)明星形象的同时,也在不断主动建构粉丝形象,并且这种建构并不仅仅止于心中的幻想,往往还会激发出许多实际行动。
这些实际行动包括并不限于日常的轮博与控评、生产与明星有关的文化产品、消费和明星有关的产品、在重大日子为明星送上惊喜,并最终形成“饭圈文化”。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TFBOYS的粉丝们,王俊凯的粉丝们曾在王俊凯的生日时为其定制专属直升飞机,王源的粉丝们曾点亮G20峰会地标钱江新城32栋大楼,易烊千玺的粉丝们多次为易烊千玺定制摩天轮灯光秀。
这些行动都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及财力,同时也昭示了这些粉丝后援会的组织能力。在“227事件”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肖战粉丝团体的组织能力及行动能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身处饭圈中的粉丝虽然看起来像是一群一拥而上的乌合之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此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在饭圈中这些粉丝们能得到什么?除了崇拜或是热爱明星之外,还有什么支撑着他们不惜耗费财力与精力去行动?
笔者认为,饭圈文化的核心是身份认同感的获得,身份认同可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英国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曾对自我认同做过深入分析,并指出它是一种与身体、耻辱感、尊严感、自豪感以及理想我之间的关系。
群体认同则是将他人的评价当成一面镜子,借此来认识并肯定自我。
饭圈文化中的自我认同其实就是将明星作为一种投射,或是拉康所言的“镜中的存在”。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粉丝们往往会将粉丝的优秀当成自身的优秀,并且希望明星变得更为优秀,同时还希望明星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粉丝们更能清晰地看到明星“养成”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种自豪感。
为了在饭圈中获取群体认同感,粉丝们必定需要做出一些实事,不然就会被当成“白嫖粉”而被群体抛弃。
于是,粉丝们日常自觉维护明星形象、主动为粉丝掏腰包、在头领的指挥下一拥而上。
03
为了建构更为理想的明星形象,身处饭圈中的肖战粉丝们因肖战同人文对AO3、Lofter等社区平台发起攻击,形成了第一波网络暴力,导致AO3官方宣布在中国停止服务,Lofter部分文章无法正常阅读,AO3百度贴吧和B站同性内容被封。
被攻击或受波及的网友们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对肖战粉丝及肖战本人发起反攻,形成了第二波网络暴力,导致肖战从“美妆带货王”变成了波及众美妆品牌的“靶子”,其作品被刷低分,待播作品被预订一星,个人形象大受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网络暴力并不相同,而它们合在一起正好可以勾勒出网络暴力的全貌:前一次是情感宣泄式网络暴力,后一次是道德审判式网络暴力(参照北大心理学教授侯玉波的提法)。
情感宣泄式网络暴力,指的是始于情感宣泄所进行的恶意攻击。它一般因某一热点事件而起,网友们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对受害者进行网络欺凌,甚至迫使社会对受害者进行制裁,并且这一行为往往会波及无关人员。
在肖战粉丝形成的网络暴力中,热点事件为同人文的上传,意见领袖为肖战的的两位大粉,受害者为同人文平台、创作者、爱好者及周边爱好者。
道德审判式网络暴力,指的是出于正义而引起的网络暴力行为。它一般因某一受到关注的热点而起,网友们站在道德审判的角度,出于正义而对受害者发起攻击,打击往往比较精准而且伤害力度极大。
在“227事件”中,第一次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们无疑是被同情的对象,他们有着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诉求,因而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更多大众的支持。
事实上,肖战之所以为粉丝的行为买单,也是道德审判的结果。因为粉丝们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因肖战聚集在一起,也是因肖战而发起攻击。
同时,肖战又是粉丝经济、饭圈文化的受益者。因此人们容易形成一种这样的观念:肖战在享受粉丝拥戴的同时,也应当管好自己的粉丝。
于是,肖战最终成为了这场道德审判的受害者,默默承受着这场网络暴力。当然,即使强大如NBA,按照国际惯例,球迷制造的事端往往也需要球星本人买单。
结语:
自媒体时代,粉丝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明星形象的建构过程,并从饭圈中获取身份认同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明星形象应当主要由其个人建构,粉丝们不应过于不把自己当外人,过于操心和明星有关的事物,更不能因“宠”明星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同时也应当注意,过于依赖从饭圈中获取身份认同感其实是不健康的,除了饭圈之外,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
此外,网络攻击行为有着声势浩大和成本较低的特性。面对热点事件,我们应当保持理性,不滥用表达自身观点、立场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