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导演,重构人生剧本

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那么我们怎么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掌控自己的人生呢?今天起我要为大家解读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理自愈工具书——《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这本书由琳.洛特,芭芭拉.曼登霍尔合著。它将帮助你自我重建,疗愈那个曾经受伤的你。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普通人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治疗心理的创伤,必须求助于专业人士。但是,只要认真学习本书,这本书中鼓励性的提示和实践的策略,可以给你带来真正情感上的疗愈。书中大量有趣的心理学小活动,让你通过一个个线索,逐步清晰自我的全貌,不再受过去创伤的影响,只要不断的将书中的活动实践到生活中,你就会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不但可以自助,还可以疗愈和鼓励他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从而开启新的人生。

《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其实是鼓励咨询师的培训教材,鼓励咨询也被称为正面管教➕,是将正面管教应用到成人身上,本书的作者琳.洛特是心理学博士,至今已经有超过20本的著作,她和《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一起开创了正面管教体系。而本书是琳洛特女士总结四十多年的婚姻和家庭心理治疗的经验,创建的容易操作而又触动人心的心理治疗教材。

琳洛特创建鼓励咨询体系的过程也非常具有启发性,虽然她已经在全球提供了从事了多年的心理治疗服务,经验非常丰富,但是按照美国心理治疗行业的规定,心理治疗师每四年就要重新申请一次从业执照。琳洛特那一年忘记了重新申请,当她得知,必须重新通过相关考试、重新缴纳申请费用,才能继续获得从业执照时,她并没有选择这么做,但是她也没有放弃她正在从事的心理治疗工作,而是做出了另一种开创性的选择——自己创造一套全新的心理治疗体系,这就是鼓励咨询的由来。

从此,琳洛特作为鼓励咨询师继续她的心理治疗工作,开办了大量的组织团体治疗小组,用鼓励咨询的方法激励那些在挫折中失去信心的人们,让他们从丧失信心的沮丧中看到转变的希望,“专注与努力和进步、为自己而改变”。这套方法非常的简洁而有效,让心理治疗不再神秘和高高在上,你不用学习那么多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治疗师。

那么这本书中提到的鼓励咨询的理论根基与来源是什么呢?

鼓励咨询和正面管教一样,理论根基都源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谈到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阿德勒,这位现代个体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而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学生,并将他的理论继续发扬光大。

阿德勒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反对“决定论”,提倡“目的论”,这也是他后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阿德勒认为,并不是因为发生了这些事情就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应该追究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这就是他著名的“目的论”。阿德勒提倡,我们不应该把问题的关键放在“经历过什么事情”。而是在于“你如何看待和解释它”。比如说,有的女性在恋爱中将对方看得很重,为对方付出很多,但是非但没有收到对方同样的珍惜和付出,到头来还惨遭对方的背叛,于是她可能会在心里作出这样的决定“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爱情一点也不可靠,我从此再也不会相信男人、相信爱情。”

最典型代表就是琼瑶的小说《三朵花》中那个被丈夫无情抛弃的母亲,她从此因爱生恨,认为“世界上的男人,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个不把女人当玩物。“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偏激化解读最终导致了这个母亲和她女儿们的人生悲剧。同样的的遭遇,可能在别的女性身上会有不同的解读:我在这次失败的情感中懂得了,一个女人不能在爱情中失去自己,付出要有底线,我只有学会真正的独立,才能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之所以会对相同的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人的早期记忆。这本书通过探索我们早期记忆中各种代表性事件,重新诠释这些事件对我们的意义,重新养育内在的孩童,帮助我们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自我疗愈,改变自己人生的目的。

刚才说到了重新养育内在的孩童,那么这个内在孩童是什么意思呢?

在引言部分中,“走出‘情感幼儿园’”的章节对此做出了解释。作者提出“塑造你性格的,并不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而是你对于那些事件和环境做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决定。”我们下意识的储存这些决定,并且用这些决定影响和指导着现在的生活,其中的很多决定在你5岁之前就已经作出了。所以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5岁的孩童。这个内在孩童就像是你掌握汽车方向盘的双手,你以为是成年的你在开车,而实际上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掌握方向。只有走近这些内在孩童,重新养育他们,才能够让他们长大。

很多内在孩童都陷在“非黑即白”的简单思考方式中,无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作者建议应该找不同观点的人聊聊,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者曾经进行过一次公路旅行,每次到休息营地时她都要花很多时间找一个离电源很近的野餐桌,以便能使用自己的电脑,有时候她要开车转好几圈才能找到。当她向丈夫抱怨此事时,丈夫笑着说,你为什么不买一个接线板呢?作者非常吃惊,自己竟然没有想到如此简单的方法。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接线板”,你想要做一个自信乐观的人,就要学会听取更多的建议,打造健康的观念。比方说,我过去就认为老公特别没有责任感,即不带孩子也不干家务,完全没有办法指望他的配合。看到朋友出去潇洒,老公在家做饭,就只有羡慕的份儿。后来我跟这位朋友聊到了各自的老公,才发现所谓“别人家的老公”其实也是在朋友不断的夸奖和有效沟通之后才慢慢有了转变。我意识到,想要老公心甘情愿的合作,需要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引导。而我原来要么不说,要么就是指责抱怨,从来不给对方正向的反馈。看到了朋友老公的转变,我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我晚上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吃饭,老公自己在外面吃完晚饭,回家就往书房里跑,我不再会满腹怨气的指责他不顾我的辛苦,而是平静的告诉他,我一直照顾孩子洗澡吃饭,自己还没有吃,现在肚子饿得咕咕叫。提醒老公意识到需要多关心我和孩子。

“接线板”就是换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是对错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是我们面对分歧时的第三选择。这本书目的是将人们在面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挑战时的沮丧模式转变为鼓励模式。通过愿望、觉察、接纳和行动四个步骤来改变自己,或者帮助别人改变。所以这本书中加入了很多体验的元素,因为与读书或者听课相比,体验式学习的效果最好。作者鼓励学习这本书的人将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因为书写会给你带来“身体的收获而不只是头脑中的收获”。

接下来,的几天我将从自我觉察、与他人的关系的觉察、到找到真实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线索,分别用六篇文章为你淬炼书中的精华,重构你的人生剧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的导演,重构人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