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学

心理学真是一个神奇的学科,他会把你的思想、行为、情绪全部对号入座,分析的头头是道,让人不禁心里一紧,难道我是个透明人?

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咨询的入门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中故事讲述了蛤蟆原本是一个热情的人,但后来抑郁了,于是接受心理咨询。经过与心理医生的十次谈话,蛤蟆从抑郁中走了出来,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人有三个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里面有几个点非常打动我,当人们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后,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而最早影响这种状态的人是父母,婴儿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想想我们小时候,生活被父母控制,没有话语权。为了适应这种状态,我们顺从父母的心愿来取悦父母,做错了事情要道歉,而生活又必须依靠父母。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出现的一些事情,我们又是如何适应领导、老板的,有没有一种莫名熟悉,我们的处理方式好像肌肉记忆,完全不用思考,几乎就是条件反射。

还有一种状态是 “父母自我状态”,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所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包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这让我想到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父母是挑剔的、严厉的性格,那孩子长大后一定也是这样的,爱批评人,愤怒。想想我自己的性格,真的跟我父亲很相似,简直如出一辙。

读完这本书,想到“无知者无畏”这句话了。什么都不懂,也就什么都不怕了。面对自己,深入的剖析自己的性格,情绪,走到自己内心的最深处,有一种拒绝感出现,不想走入,不敢思考,怕面对一个不好的自己,怕改变,怕与预期不符。好想停在这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

不是说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敢打破原有的生活状态,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性格有缺陷。只是因为现在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差,毕竟在人生坐标中,我自认为处在了“我好;你也好”的位置,相信自己,善待他人,乐观,向上,享受生活。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对自己有自主权,可以为自己负责。希望我们都能走进“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具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管理好情绪,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