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与许广平的关系——读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下)

(三)朱安与许广平

1. 鲁迅与许广平同居

然而,她的抗争并没有改变鲁迅一直独自一人的状态,直到许广平的出现。

自从鲁迅在北京大学、高等师范等校任讲师,越来越多20岁出头的知识女性来到鲁迅家中做客。她们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外在,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当时的朱安,已经四十多岁,显得暮气沉沉、过时落伍。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里就直言不讳地称其为“旧社会留给你苦痛的遗产”。

当时,朱安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子,生活空间极其狭窄和封闭。即便是足不出户,从来访的客人身上,朱安也本能地察觉到鲁迅的生活正因她们而发生着变化。有一回鲁迅自上海寄来照片,告知与许广平同居的消息,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但朱安还是很难过。以前,她以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而今,她明白自己再努力地对鲁迅好,甚至是偷偷学体操,剪去了发髻,也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朱安相信鲁迅的为人,一定会照管自己以后的生活。鲁迅果然在最后的十年中,一直每月按时给在北京的朱安提供生活费,而且对朱家人也是以礼相待,尽量帮助。

周海婴的出生,让朱安非常高兴,因为这是鲁迅的儿子,自然也是她的儿子。她已经五十出头了,不可能再有孩子。按绍兴习俗,没有孩子,也是妇人的“过错”。为此,她还曾想过将侄子招为养子。现在有了周海婴,自己死后就会有人来祭祀了。所以,朱安对许广平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过仍是接纳她作第二夫人的旧式思维。

2. 鲁迅逝世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年仅56岁。

在北平西三条的家里,自20日起也设立了灵堂。朱安穿着白鞋白袜,以白绳束着发髻,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每次祭鲁迅时,朱安一定会将白薯蓣切片,再外涂鸡蛋和面粉,以油炸熟,做成鲁迅生平最为喜欢吃的“鲁迅饼”。

她一遍遍地向记者介绍鲁迅去世前后的情况,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在外人面前,她也没有吐露一丝一毫的怨言,更没有任何的失态。临别时,她还很客气地感谢记者为鲁迅传名。

丈夫去世了,本应她这个“正室”亲自出面料理丧事,可事实上又很难做到。婆婆年迈体弱,去上海自然是不现实的。在请人代笔写给周建人的信里,也体现了朱安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斤斤计较”而被旁人看鲁迅的笑话。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朱安具备着传统女性的敦厚和懂礼。

在鲁迅去世后,鲁老太太同意将鲁迅全集的版权授予许广平。朱安也就此事,第一次给许广平写信,表示支持。之后,双方一直保持通信。而且朱安与婆婆二人此后的生活来源,也主要是许广平寄来的鲁迅著作的版税,以及之前攒下的积蓄。

3. 出售鲁迅的藏书

然而,七七事变的爆发让生活更加艰难。受战争的影响,书业萧条,鲁迅著作的版税往往延误,北平和上海之间的汇兑费大增,汇寄也很困难。此时的“孤岛”上海也落入了日军的控制中,许多文化界进步人士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许广平也被拘留,在狱中关了两三个月。从这以后,双方的联系就中断了。

在鲁母去世前,曾叮嘱周作人支付朱安的生活费。最初朱安每月拿周作人150元,加上出租房屋和借债,还可以维持一个窘迫的生活。物价在不断上涨,周作人仅仅将“零用钱”涨到200元。朱安的内心并不情愿接受周作人的接济,况且这笔钱根本连起码的生活都维持不了,也不肯要求加钱。她已经六十六岁了,只求一个简单平淡的生活,可是由于缺少谋生的能力,欠债已超过了4000元。不得已之下,朱安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鲁迅一生所搜集和购买的中外书籍及碑帖等重要文献,均藏于北京的寓所。一旦出售,可能造成珍贵的资料从此流散。

得知鲁迅藏书有可能被出售,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不仅由许广平、内山完造出面写信劝阻,还推举唐弢和刘哲民二人去北京当面劝阻。他们在西三条看到的是,朱夫人和老女佣的晚饭是汤水似的稀粥,桌上的碟子里只有几块酱萝卜,生活已然艰苦至极。

为保存鲁迅的藏书等遗物,许广平不断地寄上钱款,维持她的生活。自此,朱安和许广平的通信不断。朱安多次感激许广平的救助,又很关爱海婴,把他当作香火继承人一样看待,鼓励他“早自努力,光大门楣,为汝父增色,亦一洗我一生之耻辱也。”对于社会捐款,朱安一般都辞谢不受,以免影响鲁迅的名誉,只收下了鲁迅生前好友沈兼士和蒋介石的两笔,并在信中一一告知上海的许广平。

在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全身心地投入到整理出版鲁迅全集的工作中,尽一切可能保存鲁迅的遗物。朱安虽然也许不理解这样做的深远意义,但也明辨是非,甘愿为了维护鲁迅的名誉而忍受贫困之苦,也愿意听从许广平的安排。在两地往来的书信中,这两个在乱世艰难生活的迥异女性,出于对鲁迅的共同的爱,逐渐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在朱安自觉将不久于人世时,她托人写信,向许广平交代后事。她表示要与鲁迅合葬在上海的墓地,由周家的人,即许广平、周建人、海婴出面来料理她的后事。尽管在北京生活多年,但朱安还是牢记着故乡绍兴的风俗,对入殓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等做了详细的交代。她把留下的财物,列成两份清单,分赠给她临终前所记挂、感激和亲近的人们。这些人包括,许广平和海婴、宋子佩夫妇、内侄朱吉人、周作人一家、阮绍先一家、隔壁傅太太一家,以及照料她多年的老妈子等。

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享年69岁。可惜的是,朱安既没有与鲁迅合葬,也没能陪在婆婆旁边,最后葬于西直门外的保福寺。

三、读后小结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无疑是不幸福的。他们两人都是受困于旧体制和旧观念。一个不愿违反母命,只得接受和忍耐包办婚姻。另一个则没有独立性,唯有依附于丈夫一条路,更不可能打破这种种的束缚。

当然,朱安身上勤俭、孝顺、忍耐、忠诚、得体的品格也令人印象深刻,直到今天也是值得弘扬和传承的。她始终是一个旧时代的女性,处处受到旧观念的牵制和压迫。对于朱安而言,如果有上学的机会,增长了见识和能力,可以独自谋生,那么许多生活上的羁绊自然就不存在了,就会有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精彩的未来。所以,女性唯有自立才可自强,足够的教育和独立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通过朱安这一位旧时代的女性,给今天女性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安与许广平的关系——读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