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变革:对抗熵增

一切的一切,都是趋向无序的

——题记

一,混乱:一切系统的自然运行趋势

1.宇宙运行定律——熵增

前谷歌资深研究员、前腾讯副总裁吴军曾说过:“如果地球毁灭,要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人类文明的精髓,让后来的文明了解我们的智慧,我会留下3个公式:1+1=2、相对论公式,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一条人们习以为常、生活中理所应当的定律,当引入熵的概念来表述,便成为:

“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无效能量,用于表述内在混乱程度)会不断增大。”

这是很多人所认同的一切事物发展的方向、世界运行的规律、宇宙的终极定律。

能量不可能100%的转化,而消散能量的过程不可逆,消散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成为熵。因此世界不存在永动机,一切活动都会主动趋向混乱,恒星终将熄灭、生命终将消失,宇宙充满了熵,然后在热寂中消亡。

2.人类社会中的熵增定律

当然,宇宙热寂是几十亿年后的事情了,生活中确是充满了近在咫尺的“熵增”:

一间新房,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摆上新的家具、整整齐齐。但是当舒服的(什么辛苦的事都不做)住上一段时间后,生活用品会越堆越多越乱;

一个办公格间/办公室,当坐在里面的人只是专注于完成工作而不做其它,慢慢文件会越堆越多越乱;

耳机线放在抽屉里不去收纳,抽屉多开合几次,耳机线就乱了;

电脑和手机的系统,如果只是去用而不去费力清除冗余的文件、缓存,用着就会越来越慢、越来越卡;

一个人如果一点不自律,随着年龄增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条理会越来越差,丧失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诸如此类......

不管是非生命体还是生命体,一切事物在不去费力的情况下,都在熵增:会演变得越来越混乱,比如懒散、无脑的活着自然就会越来越没条理。

企业、组织、机构,也是如此,只是专注于业务发展的企业而不去打理,随着规模增大,机构会变得臃肿、缺乏效率。

二、系统的治理:对抗自然趋势

1.让一个系统变得有序,是要付出能量的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提供能量),熵会不断增加,即混乱程度将不断加大。

也就是说,当付出了外在能量去进行内部规整,系统内便可以变得有序,实现熵减;需要付出多少能量,取决于“熵”有多少。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生命以负熵为生。”

是的,生命,不管是基因优胜劣汰的进化,还是人在社会中不断学习、成长走向成功,都是一个付出巨大努力、能量从而使自己向有序方向发展的过程,即做功对抗熵增、努力实现负熵的过程;这也是所以人的自律是非常辛苦、很难坚持的原因。

企业与社会团体亦是类似这种孤立系统,在营利与发展的同时,需要主动的、不断的付出人力、财力、时间来治理与规整,否则将会趋向臃肿、最终过度庞大而破产;而规模越大,治理所付出的能量也将越大;而这些努力一旦停止,熵增(不断增加的无序和混乱)会迅速卷土重来。

企业普遍是效益导向的,往往初期在赚钱的方向越走越远,而在其它方面选择性放任,因而会随着企业规模增大逐步趋向混乱。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对社会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时,那些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方面,将被提出较高的治理要求。

比如,当一家超大型企业突然自发的想要进行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它里面的所有业务、管理功能都需要用数字化互联网思维颠覆性的重构,越大的企业业务量和管理流程越多、需要梳理的内容也就越大、转型的工程量和困难也就越大,这是为什么说小规模企业更加灵活。

又比如,当一家超大型企业需要进行绿色转型,要将企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管起来,建立了工作架构与电子系统,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因素包括:一切水、电、油、气能耗设施、一切排放源设备、绿化等项,悉数要求掌握现状、收集历史数据、分析并制定未来工作方案与目标。那些效益导向的基层企业,都是按照业务设岗、人员工作量满满当当的,一下子压给他们进行大量知识信息的摄入,进行大量数据搜集、统计、查证工作。一时间,基层业务人员抵触、数据统计错误等问题频发,上下一片怨声载道。工作推进得困难又缓慢。

2.随着系统增大,治理所需能量会成倍增加

这都是为什么?

因为当一个企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较大规模的时候,突然要让一些不曾去管理的东西(比如环境、排放)变得有序、受控甚至实现精细管理,是一个巨大的熵减、是需要付出巨大能量的,比如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如果企业不去招更多的人,则意味着已有员工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工作更多的时间、变得更加辛苦。

而且,随着系统(企业规模)的不断变大,熵减(管理与治理)所需要耗费的能量也越多。这也是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机构臃肿、越难治理、治理起来花费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企业就像气球,直径大一点,里面的空间和分子数量(无序分子)是成倍增加的,治理所需要的付出也会成倍增加;当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治理的消耗馋食掉所有规模效益时,企业如若不改变将离灭亡不远。

这个时候,系统内所发生的现象,俗称“内耗”。

所以有句话“规模是效益的敌人”。

3.系统内的治理,会加剧系统外的混乱

熵增是绝对的,而熵减只是相对的。宇宙整体的熵增是不变的,当一个系统通过做功实现熵减,那么便导致它外部的系统熵增加剧。

接着上文企业做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的例子:

因为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治理是不可能同步的,就像一个企业只会对自身内部进行治理。

当一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互联网化转型后,很多原有的人工流程被精简掉,很多需要思考决策的功能被运算更高效的电脑所取代。那些不再具备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人员,将在这个治理和“优化”的过程中被淘汰,

当一家企业出于环保的目的将车辆、设备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后,便减少了汽油、柴油的使用,那么将造成社会上有一部分能源企业面临市场危机、甚至倒闭;当企业淘汰了传统能源汽车、设备,那么将造成社会上有一部分烧油的车造出来了卖不出去,成为浪费;当企业实现了环境、能源、排放系统化、自动化管理,精简了原有人员结构,提升了高素质人才比例,那么便意味着有一部分素质不那么高的人员流动到社会、成为失业人员,且他们因能力过时、难以进行同样档次的二次就业、唯有下沉。

从这里看来,某一行业或企业治理完善了,实际上是对产业链、社会甚至国家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制造、带来了hun luan)。这就像物种的进化,势必会一定程度造成环境的破坏(这里不是为破坏环境的行为开脱),而环境的恶化,将导致落后的物种被淘汰。

三、那么,出路在哪里?

上文花了那么多字,实际上都在解释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系统在自然状态下趋向无序是一种必然,而随着系统增大无序和治理难度都是成倍增加,而且小系统的治理会加剧它以为的大系统的混乱。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成长大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益和治理的内耗完全相抵,就必然会进入一个逐渐落后于市场、直到消亡的阶段?而大量庞大的企业治理、优化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治理难度加大?

答案是可能性很大但并不必然。

又有无办法可以丛根本上破解这一切?

当然有。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提供能量),熵会不断增加。”这里面有几个要素:孤立系统、外力做工、熵增。

于是,也便有了至少几个突破方向:

1.付出能量实现熵减

通过外力做功,下力气去做熵减。系统中的无效能量不会自主的流出去,因此需要外力做功来排出,很多大型企业发展到了瓶颈,就要下力气去做改革、做转型,这就是做功去实现熵减。

华为每年都会强制淘汰排最后10%的人员,确保组织的流动性与活力。

关于熵减,任正非说过很多:“华为像蛭形轮虫一样是单基因文化,需要多基因的冲突、多基因的融合产生突变。这些突变有利于潜力的爆发。”、“研发人员身上不能有太重的包袱,应该轻装前进。”、“科学只能被发现,因为它是客观规律,不是可以创造的,科学不要怕犯错误。”这里还有两个启示:

第一,是通过持续科学探索、技术创新达到质的突破、实现熵减

一壶水烧开,从99度升高到100度消耗的那一点能量是液体变气体实现质变的关键,所但如果在烧到99度时放弃,前面所有的做功都前功尽弃。

而前面从0到99度所付出的能量,相当于试错。

两性繁殖,两条基因链的结合会产生突变,会有优秀的一代产生,从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单基因单性生物蛭形轮虫为何能在地球上存在八千万年?无数科学家研究数十年,都找不到雄性蛭形轮虫,实际上他们已走到获诺贝尔奖边缘,最后由比利时一位女科学家发现它是单性繁殖。没有前面那些失败科学家的积累,不可能有这重大科学发现,但这位女科学家这最后一点努力,就是那让水从99度到100度的能量。

工业时代一项基础科研成果要约 60 年能实现成熟应用,而到了信息革命一项新技术丛孕育到成熟仅需要 10 年。但是如果没有上古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电气时代的积累,人类不可能直接到达信息时代,每一次科学定义的时代颠覆都是经过前面水从0到99度的大量积累。

而新技术丛孕育到成熟的10年,最后第10年是那水从99度到100度的突变,而前面9年都是那水从0到99度看不到成果的积累。

亚马逊和海尔,是企业在试错上的典型,海尔的全员创业、和亚马逊的“每次小的努力和尝试,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超额惊喜”。这个引发超额惊喜的“小努力小尝试”就是那让壶水升高最后1度直至气化的能量。

第二,保持开放、放下过去、让过去都过去

如果要对新技术新理念保持开放态度,就必须有科研创新容错——放下过去的错误、放手不该管的。让过去犯过的错误成为经验,而不是前进发展的阻碍。

最典型的是电脑、手机系统: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的系统工作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文件,时间长了这些冗余会成倍的堆积,不起作用、占用空间的同时、拖慢系统运作速度,而对电脑、手机进行格式化之后,发现又能跟刚买来时一样飞速运作。只有彻底丢弃过去,才能不被过去所束缚,从而不断适应当下、全心开放轻装前行。

所以,断舍离也是一种减少混乱、加速发展的办法。

而关于开放,则是下一点所要说的。

2.打破封闭,让系统具有开放性

让系统不再孤立,去打开、去开放。让各种能量流动到更加适合的地方,让混乱、无序和低效流动出去。比如能力不符合岗位的员工、阻碍发展的体制、堆积不用的资源等等调整、处理掉,引进人才、先进制度与模式、有效资源,总之就是想办法抵消固化。

华为在这方面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任正非一再强调过一个观点:“华为不能建立封闭系统,不开放就要死亡。”、“华为文化就是一条单基因链,必须有冲突来促变,心声社区、遍地的咖啡馆、AT 的任职年限、专家委员会的任期制、董事会 / 监事会的任期制 …… 都是改变单基因遗传,防止熵增、沉淀、内卷化。”

一个巨型企业要想保持快速成长、紧跟时代潮流,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封闭,因此:没有不能修改的落后制度、没有不能下岗的无能员工、没有不能尝试的新理念新技术。

如果说局部的做功会将熵排出到系统以外的更大系统、导致更大系统的混乱加剧。那么全面的开放、加速系统间的开放与流动,则是看似更为根本的解决方案

——一个系统里的“熵”,放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有用的能量,促进废物再利用的环保产业就是典型的促进“熵”的流动。

3.优化系统,减少熵增

减少熵增,至少有几个不同的方向:

第一,是让系统提高效能

前面第一条“付出能量实现熵减”中所说“通过科学探索、技术创新实现熵减”,一方面发现更多的规律、技术提升得更先进能够帮助系统、组织减少程序、体制、流程、内部运作中的“熵”;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彻底颠覆系统、组织的原有形态,从而全面提高系统的效能。而提高系统效能,能从根本上降低熵增速度。

让系统更加智能。高效、智能,能让系统的运作能耗更低,更低的能耗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浪费的能量便是熵。比方进行了组织的变革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的工作文件、档案比早期纸质保存的档案发送、整理起来更容易,能用更少的流程、人力完成原有的工作量。

这好比汽车从传统能源升级为新能源,传统能源汽车的热效率大概在30%,那么燃烧汽油所产生的能量就有约70%以热能、尾气等形式浪费在空气中成为不可再利用的熵;经过技术革新的新一代的电动车则大大提升了效率,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大幅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为0。

第二,是减小系统

熵增是随着封闭系统的不断变大而不断加速的,那么把组织拆小不就可以把熵增的速度降回去了?断舍离也好、轻装前行也好,都是减少来自组织流程的阻碍,但是一个组织壮大了流程自然会增加,所以可以尝试让组织重新变小——智能化、扁平化与剥离。

很多企业、组织、机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可以产生两大效果:一是前面说的系统效能大幅提升,从而减少熵增;二便是系统将会变小,智能化的系统将会首先替代很多原有的、高度重复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节点,甚至将这些节点彻底消灭,从而让整个系统变得小而精简。比如通过识别、认证的智能化和支付过程的自动化,阿里推出的超市、酒店可以在没有导购、值守人员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典型的扁平化可参看海尔的组织设计,海尔通过采取鼓励全员创业的形式来推行有退路的扁平化——支持小团队尝试新理念、新模式、新业务,成功便成立为独立的公司,失败则人员回岗、留下宝贵的经验。

关于削减业务,通用电气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为了防止数千亿美元规模、过度臃肿的通用电气陷入瘫痪,杰克韦尔奇削减了大量业务,剥离出了超过50%的部门、业务和人员,使通用电气各业务重回领先且高效运转。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物流、信息流的速度,对每个组织、机构乃至每个节点的反应能力、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精简、更扁平、更智能、系统化、自动化的组织将赢得更多生存空间,从而成为一种趋势。

结语

说了那么多,好像很复杂,归结起来却也简单,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在围绕着一个简单定律在运转:

这就好比一个物种的进化会导致外部环境熵增、恶化,而外部环境的恶化反过来要求物种进化到更高水平,环境的压力逼迫着物种不断适应新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熵增的总体速率越来越慢,最后达到饱和的时候环境将会崩溃、所有物种一同毁灭,然后又是孕育着一个新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变革:对抗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