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精英"都爱冥想

“产品要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

蜗居在家做“断舍离”。面对一些舍不得扔的东西,便回忆追想当初为什么会买它?它给了我怎样的感受?又为什么会留到现在?

总结下来,最让我有幸福感的物品是12年春季购买的iPhone4s:高档手表般沉甸甸的压手感,合手的尺寸刚好能一直在手里把玩,快感不亚于盘核桃。虽然磕磕碰碰,但过硬的质量直到现在依然可以使用,滑动轻点就立即进入了浩瀚神奇的互联网世界。它在我眼里不只是一个电子产品,更像是一把精致的通往未来的钥匙。

和其他智能手机对比,已被奉为经典的iphone4设计依然鹤立鸡群。我开始好奇:能打动了亿万果粉的史蒂夫·乔布斯何许人也?到底有何与众不同?

“我当时身处一个神奇的时代,提升我们觉悟的是禅宗。”—史蒂夫·乔布斯

购买手机之后,每日使用,更觉欣喜。就买来读了《史蒂夫·乔布斯传》。书里详细描写了乔布斯的怪异过往:在校期间的乔布斯是一位边缘人物,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大多数时间光着脚走路,下雪天穿着凉鞋,每周日去寺庙吃素食,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心灵以及个人追求上。

1972年19岁的乔布斯去印度进行自己的精神之旅,寻找自己的心灵上师,为期7个月。因喝了不卫生的水,得了痢疾一个星期减重40磅(约18公斤),恢复后又分别去了恒河源头参加宗教聚会,喜马拉雅上脚下的村庄寻找导师,期间剃了光头,开始吃素食。之后乔布斯不再寻找传授智慧的导师,而是通过苦行体验,感官剥离和返璞归真寻求启蒙。此后终生保持着冥想的习惯。

后来乔布斯回忆说:“在印度,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

自此我对冥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偶尔睡前尝试。后来又了解到:不止乔布斯、科比、施瓦辛格、扎克伯格等的领袖精英都爱冥想,现在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都为员工准备了冥想室,为何这些聪明的头脑都有冥想的习惯?冥想会使他们的内心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也能做到吗?也能走进自己内心最深的内殿?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吗?

去年有幸参加了一节瑜伽分享课,老师着重讲了呼吸法,之后我每日练习,自觉变化很大:累了困了冥想15分钟就满血复活,做事注意力更加专注,保持专注的时间也更长。

因祸得福,疫情停工给了我一片清净。减少了运动,增加了冥想,为图个心静,也奢望能有所觉悟。但冥想时总是迷糊不得窍,犹如“抱着糖罐却在外面打转,尝不到甜味”。直到读了《在印度,听见一片寂静》才豁然开朗,甚至有点明白了为何精英都爱冥想,人们为何需要旅行。

书籍信息

推荐理由

一、今年第一季最获启示的一本书

在冥想过程中,我脑中念头不断产生又消失,抓不住,又停不了,还经常伴有嗡嗡声,总让人困扰。一段时间后念头虽然减少,但却又迷茫,静坐到底为何?人都是在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冥想肯定有比娱乐享受更吸引人的东西,可我却不知道是什么,只是枯坐又有何意义,磨砖岂能成镜?

《史蒂夫·乔布斯传》里写道:“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就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

本书作者以自身经历具体描写了:神奇的导师指导如何冥想;旅行感悟每个瞬间感受;获得启示还能实现了事业升华。读完让人恍然大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二、旅行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何时开始流行“说走就走的旅行”,购物拍照吃喝,着急赶往下一个景点,往往令人疲惫而非快乐,实在有些可惜。真正走心的旅行其实非常私密,因为精神体验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收获和改变也并非显而易见。

旅行不同于旅游,既不挂念昨日种种,也不焦虑明天未知。静下心来,让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迷失,慢下来感触周围的一切:鼻腔里充满当地的空气、感觉吹佛脸庞的微风,看陌生的人和街道,吃当地的饭菜,同当地人交流一起生活,通过外物的反射从新认识自己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和真实的情感将自己的精神变化为我们娓娓道来,打开了我们的感官,带领我们来了一场精神之旅!

三、何为“活在当下”?

总说“活着就是修行”,可何为修行?修行得道之人又参透了什么?我们对意外恐惧,对现状焦虑,对未知迷茫。虽不妄想觉悟成佛,面对人生的无常,冥想是否能帮助我们生活在“新冠肺炎后时代”重拾对生活的勇气?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呢?

《金刚经》写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多藐三菩提。”即不执著于相,修善法,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和觉悟。但我们往往着相修法,不得法。

作为一位冥想的实践者,作者从观察自己的呼吸开始,到头脑里念头消失,身心放松静观当下,而后吃饭认真吃饭,行走就有意识的行走用“活在当下”提醒自己。旅途中看见人们在恒河旁做饭洗衣、沐浴净身、祈祷冥想、祭祀焚化,又发现“生、驻、异、灭”和诸念皆是空的法则,顿悟出“空既是爱,爱即是空”,空与爱是一体的两面光。

本书如实记录这一“开悟”过程,希望你读完此书,也能坐下来,闭上眼,和自己的对话,打破心中藩篱,在天地间起舞。

精彩书摘

“你无法以常理和文明度量。突然意识到,大概因为以文明为尺度,首先就在自己的眼睛上架起了墨镜。执于文明,本也是一件过分骄傲的事。因此便错过了当下的精彩。我依然是一个知行不统一的人,过了三十年的混沌。盘腿坐下,问当下,安否。”

“偶尔看到田边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怔怔的“入神”,顿然整个世界似乎消失般,独与花相知。而入神,即出神,出神即入神,二者如一”

超然的佛法在二元对立世界仍然存在,而寻觅者也在二元世界中体悟超然。“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入世中有出世之清净超脱,出世亦不离入世之动相腾腾。静中有动,动中含静。二元对立的世界,在此不但化矛盾为统一,更是浑然中“能善分别相”。

作者简介

黄志群

196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6岁开始学习击鼓,10岁正式拜师学习中国武术,浸淫在武术与击鼓的世界超过20年。

1983年8月在中国台湾就读台中体育技术学院国术科。1987年9月参加南非、中东青年访问团,1988年毕业之后,加入台北民族舞团。

1992年进入“云门舞集”。1992年12月初次赴印度,学习静坐及领悟“活在当下”的智慧。

1993年6月受刘若瑀之邀,担任“优剧团”的“击鼓指导”,以“先学静坐,再习击鼓”的方式,改变了剧团的体质,奠定了优人击鼓与武术的表演形式基底。

1994年与1996年分别带着优人赴印度旅行,从此多次进出印度与中国西藏,时时探寻心灵的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精英"都爱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