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忆·郎木寺的晨诵,领经喇嘛的狮子吼

​2014年7月,甘肃省甘南州郎木寺镇。

清晨,在赛赤寺学佛的几十位小沙弥都聚集在大殿前的广场上,他们坐在地上,对面排成几列,人挨人挤一起,唧唧喳喳的,一位高大威严的中年喇嘛站在前面,紧皱着眉头,也不吭声。

即使是六月,甘南的郎木寺镇早上的气温也很低,即使人人都裹着厚厚的暗红色大氅,坐在冰冷的地面上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儿。

这是学佛必须付出的艰苦,转正的札巴(藏传佛教男僧的称谓)都在大殿、经堂里念经,学佛的小僧徒就只能在外面,不知冬天他们是否也必须坐在雪地中?

赛赤寺的全称叫“达仓郎木赛赤寺”,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郎木寺镇。郎木寺不是寺名,而是地名,作为甘南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区,郎木寺镇有“东方瑞士”之称“,笔者在《西行漫记 9 甘南教育考察报告》和《寻味中国 55 甘肃郎木寺的手抓羊肉》中做过介绍。

一条小河将郎木寺镇一分为二,一边属甘肃,建有金顶的赛赤寺,一边属四川,建有银顶的格尔底寺。两寺历史悠久,僧侣甚多,说郎木寺镇是个佛镇也不为过。

寺院的僧众再多,通过考试拿到学位的正式札巴也很少,其余除了读不好书做杂务的老僧人,更多是来此学佛的小沙弥。

学佛都是自己的选择,学出来却并不容易,藏传佛教格鲁派有一套严格的培养体系,与现代教育从小学到博士的金字塔结构相仿,混日子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些十七八郎当的大男孩们是否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在高中时也不会明白,知道有那么一条路应该去走,多也是被动的,有机会就会偷懒。

不知受了什么号令,小沙弥们散开队形向大殿正门前聚拢,片刻间聚成了一团,就如竹笼里的一群毛茸茸的小雏鸡,你贴我我挤你地拱在一起,有人默不作声,有人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

突然,大殿传来嗡嗡声,声音的频率很低,却仿佛有很高的压强,我站在几十米外都能感觉到迫人的声波迎面而来。瞬间,小沙弥们安静下来。

原来是那位坐在正中的喇嘛,看上去个头不高,圆头圆脑的,裹紧大氅,之前他如泥塑木偶般呆呆地坐着,我也没太注意。

是他在念诵经,这低沉洪亮的声音只是他一个人发出的。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喇嘛口唇微张,却不见开合,坐如钟,也看不到呼吸起伏,他仿佛是一只巨大的低音炮,从身体里轰鸣出唵……嘛……咪……吽……

诵经的喇嘛是翁则,就是寺庙中的领经师,负责为僧众集体诵经时领颂经文。

这套诵经功夫叫”金刚念诵“,就是传说中的佛门狮子吼。狮子吼当然不是武侠小说中那种能镇断人心脉的武功,而是印度传来的一种念经修炼的法门。金刚念诵用丹田发声(腹式呼吸),要求唇齿不动,靠舌头弹动发音,头颅共鸣,诵经时身心入定,因此说它是气功也没错。怪不得这位翁则如泥塑木偶一般。

在之后的旅行中,我也遇到过几次藏僧诵经,更不用说在很多内地寺庙见过和尚们的早晚课,哪一次都没有这次震撼,再也没有感受到那种声波的激荡,到此刻我才理解什么是狮子吼,就是那种雄狮发出来的低沉威严的吼声。

这场景对游客是震撼的,下面的小沙弥们却已是司空见惯。不多时,他们又不安分起来,唧唧喳喳,时不时这个向后面丢个东西,那个伸手给前面的后脑勺上来个爆栗。

不知那位站在后面的喇嘛是不是贵格,也就是寺院中负责纪律的僧官,中学教导主任的角色。

每当他走近,小沙弥们就安静了,他转身离开,小动作又多了。

诵经的翁则依然闭目诵经,低沉洪亮声波在大殿广场间激荡,就像是位认真古板的教书匠。管纪律的喇嘛大步从东走到西,从前走到后,一声不吭,眉头紧皱,就像是在走廊外的班主任。

我想起了高中时的早自习。

原创图文,谢绝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像记忆·郎木寺的晨诵,领经喇嘛的狮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