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歌案”又有了新动态,江歌母亲起诉刘鑫已立案,而刘鑫却拒收传票·····把我们的记忆又拽回了三年前。
三年前,在日本留学的江歌好心收留没有住处的刘鑫,却被刘鑫男友砍死在自家门口。期间江歌多次敲门求救,但刘鑫却锁死了门,也锁死了江歌唯一的生路。后期找刘鑫配合取证时,她却表示什么也没看见,不清楚当时外面发生了什么······
三年过去了,刘鑫改了个新名字——刘暖曦,开始了新的生活,而这个案子似乎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江歌妈妈却忘不掉,这三年她始终在为女儿讨说法!
如果说在危险面前,因胆小害怕,做出了自私的行为,尚能被理解。但事后刘鑫却毫无感恩之心,亦无悔过之意,才是真正不能被宽恕的,也许这也是江歌妈妈难以释怀的原因吧。一切皆因她而起,她却置身事外。
作为唯一有能力为这场悲剧做救赎的人,事发时,她目睹了一切却视若无睹,事发后,却又竭力地撇清一切,甚至堂而皇之地中伤恩人的母亲,她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也可能,她在把江歌一个人留在门外应对原本属于她的危险时,就把良心给丢了吧。
可能我们没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总有装不下去的时候。人在做天在看,不是换个名字就能重新开始,该承担的逃不掉,也许一时可躲,但一生难藏,万一还有来生呢?
正义也许来得晚,但是我们等得到!
可话说:正义为什么总是迟到呢?
我们在惩恶扬善的道路上,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是因为纵恶的人太多?还是行善的代价太高呢?我想应该都有吧,善良被曲解了,恶行被放过了!
就像许多人对江歌妈妈的行为不理解,觉得事情事已至此,应该放下了,没有必要再为讨一个说法耿耿于怀。甚至有人说,她这么做也是在毁了另一个家庭,刘鑫该有新的生活。
可谁对她被毁的家庭负责呢?她要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呢?
江歌是江妈妈生活的全部希望,是她的幸福寄托。她在采访时表示,起诉刘鑫是为了讨一个公正的说法,这是她唯一能够告慰她女儿的。一个单亲母亲只剩能为女儿讨一个说法,这是怎样的无助?
江歌因为善,付出了生命,刘鑫因为恶,获得新生,怎还会有人用所谓的善良绑架江妈妈,劝她放手呢?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曲解善良,不为恶行让路,才是我们该做到的善良。
《奇葩说》辩手梁秋实在一场辩论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特别喜欢看好人为大家牺牲,觉得那有美感,觉得好人必须高尚,好人必须悲壮······当把我们道德封上了高高的神坛,代价就是没有人愿意再走上去!因为好人过得不好,可能具有审美上的价值,但好人过得好,才有社会上的效益,才有人愿意选择善良。
再回到“江歌案”这个话题本身,可能对于大多数旁观者来说,这不是什么罕见新闻,但为什么时隔三年之久,这件事情还能得到大家这么高的关注呢?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善被利用了,而恶却逃脱了,我们的心都还悬着,所以我们都在等。
江歌妈妈在等一个公平的说法,一个能让她放下的理由。而我们在等一个正义的结局,能让我们这些观众安心的结局。
在悲剧发生后,我们不奢望还有美好的结局,因为这样的悲剧没有人是赢家。但我们渴望一份心灵的慰藉,可以让逝者安息,让江妈妈不那么痛,可以让善良不慌张。
这份慰藉叫:善恶终有报!
我们不希望看到,善根结出恶果,但生活中常常却有诸多被利用的善良。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的男主徐姑姑,就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对身边的人无微不至地关怀,不计得失地善良。对不善良的人同样善良无度,一再满足物业的不合理索求;妻子出轨怀孕,假离婚变成真离婚,他反而净身出户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并不认同没有原则的善良,善可以无果,但不能纵恶生长,成为作恶之人的培养基。著名作家爱默生就曾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等于零。
就如惩恶扬善这个词本身,惩恶在前,扬善在后,就是在说明,只有真正惩治了恶,善才能得到更好的宣扬。善在恶面前本身就是属于弱势的,恶不严惩,善就永远只能止乎于内心的澎湃和口头的呐喊。
因此,我不会劝江妈妈放过那些害她女儿的人,或许暂时她心中只是小家之情,但她身后代表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大义。若这世间像她一样愿意为正义坚守的人多一些,可能作恶的人就会少了。
人本不是生下来就有善恶之分的,都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选择行善,亦或作恶,而左右我们选择的,可能更多来源于这个社会对善的认知度和对恶的宽容度。
当我们撕掉了不求回报、舍己为人等这些关于善良的标签,给予善良更加柔软有温度的态度,可能就有更多人愿意迈进行善的队伍。
当我们明确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恶无处遁形,可能就有更多人对作恶敬而远之。一时作恶未必不能被原谅,但恶果自食是作恶之人该有的敬畏。
最后希望江歌妈妈能够善待自己,不要误食她人恶果。江歌虽走,但她用生命书写的善良全世界都看到了,她一定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被生活温柔以待,能够为自己而活,当然不是忘记江歌,而是除了江歌,还有自己!
天气偶尔阴,但总会晴,正义偶尔晚,但总会到,愿我们的善念能为正义搭建一趟无恶专列,让正义永不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