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做这三件事


    结束双减后的第一场考试,孩子们就像放出笼子的鸟儿一样飞奔回到家中,开始沉浸在放假的喜悦中。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却像如临大敌般战战兢兢,焦虑不安。



      周轶君曾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中聊到焦虑,所谓的焦虑就是说不清,但是感觉很不安,她说焦虑的反义词可能是具体,那么具体到担忧什么,能怎么解决,然后就去执行就好了,在“做”的过程中,焦虑自然就会消失。

      可见摆脱焦虑只需要去具体去执行就好了,你希望孩子们快乐玩耍又进步提高,过个充实有意义的寒假,那么只需要陪孩子做好这3件事。

01调整生活态度。

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在家庭生活中更是如此,父母就是孩子的晴雨表,影响孩子的生活状态。面对放寒假喜悦的孩子,当他奔向你的时候,请你放下焦虑不安和烦躁,温柔且坚定地告诉他:期待你的寒假,寒假快乐。这样传递给孩子的是你们共同的期待和满满地正能量。

保持深度陪伴的态度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放假就粘着大人,总是抱怨孩子某个不良的行为,而自己在陪伴孩子时刷着“抖音”看着直播,不停地说“等一等,马上就陪你玩”,孩子在无尽的等待中失去耐心,不停地制造“响声”,不过是渴望父母的“陪伴”而已。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陪着。在寒假亲子相处的时光里,孩子是唯一的,让孩子感受到你全身心的陪伴,不管是游戏还是阅读,放下手机,蹲下身体,和孩子平等沟通交流,让孩子眼里有光,内心有力量。

02制定寒假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并实施。

寒假作业计划。由于寒假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明,然后分阶段制定寒假计划,这样更利于计划执行。

年前(调整阶段)刚刚经历过紧张的复习备考,放假可以先放松玩耍一下,讨论确定完成部分寒假作业;

过年(放松阶段)好好过年,外出玩耍,感受过年氛围。

年后(收心阶段)完成并检查寒假作业,预习下学期课本,准备开学。

寒假阅读计划。寒假是阅读的黄金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兴趣爱好的书籍,低龄的绘本、幼升小的桥梁书、故事书、名著等等,有计划的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拓展课外阅读量,更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03.保持生活习惯。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行为和父母教育有关,孩子出问题,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网上有个影片,讲述了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氛围学习。一家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在搓麻将,打扰到孩子的学习,孩子提出抗议还被父母责骂。另一家是孩子在写作业,父母在一旁读书,静静陪伴。两个家庭形成鲜明对比,身教大于言传,一个家庭的良好氛围,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合理作息时间

上学期间孩子每天准时上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作息时间,那么寒假依旧要持之以恒。虽然寒假作息虽不一定完全按照学期内的时间,但起床不宜超过8点,睡觉不宜晚于10点。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什么样的人”。要孩子做到,父母首先做到。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早睡早起,孩子会学习模仿。坚持早睡早起,不会打乱孩子正常的生物钟,同时一天孩子会精力充沛,头脑更加清醒。

良好行为习惯

疫情期间应加强锻炼,减少出门。在家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家务活动,比如擦擦桌子、打扫卫生。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还可以促进和睦的亲子关系。同时假期还应和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间,明确家庭规则并坚定执行。想要孩子不沉溺于电子产品,父母自己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或不玩手机,从而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塑造孩子的人生。假期不仅是孩子的弯道超车,也是父母的修行成长。愿我们共同的寒假,不焦虑不迷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来了,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做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