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最近自己与孩子相处时反思的问题(一)

一.不能过分地去催促,否则会引起日后的反弹。

在我的家里每天早上不断重复的一幕就是从孩子奶奶叫醒孩子后,就开启了复读闹铃模式,从穿衣服就开始1分钟催一次(一点也不夸张),刷牙洗脸这10分钟左右催上4-5次,吃早饭时也不停地说快点吃,其实并不晚。奶奶是个急性子,开始是孩子做事拖拉,后来变成就是时间来得及,只要孩子做得慢,奶奶仍然是不停地催,我也劝过好多次,不让她管,可是不管用。孩子反而会越来越慢。

我解决这件事的方法就是不管,我可以提醒一下再不快点上学就要迟到了,然后我就闭嘴。迟到是孩子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家长要把这个责任背在自己身上,反而得到的是孩子对家长“啰哩啰嗦”的反感。催急了,老子就不动了。

那就让孩子迟到一次,得到相应的惩罚,让他把“不迟到”“迟到会挨训”“迟到丢人”的理念变成自己的内驱,效果会很好。

二.生气也不要打烂或扔掉孩子的东西。

我原来只在孩子学习时会发脾气。记着1年多前我还会把孩子的作业撕掉。现在想想,这是很愚蠢,对孩子伤害极大的事情。

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孩子会缺乏安全感。他的安全感哪里去了?是被我们夺走享受了。我们用间接的暴力把孩子吓住了,我们得到了“我还能管住孩子”的安全感,不仅如此,这种行为还会让家长们觉得:我不撕你作业你就不听话不认真写,下次我还得这样干! 然后这种对孩子剥夺安全感的伤害会变本加厉,严重的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性格行为。

三.不要使用冷暴力。

有时候觉得自己控制不住要发脾气了,就不再理孩子,尤其是孩子认错了,还是面如死灰地面对孩子。家长在爆发的临界点可以逃离生气的场景,但这只是暂时的,是让自己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要冷暴力。

就是孩子错了,让我们失望了,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过于内疚,在内疚中觉得做错事的后果就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这时除了孩子会没有安全感,更多的是他会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是有条件的,时间长了,就会有问题,要不就是讨好型人格,要不就是特别怕犯错。

怕犯错又会引出2个问题:1.做错的事不敢承认,就会说谎。2.不敢尝试。

四.创造条件让孩子找到内驱。

我们大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过来人,都会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让他们按我们说的每一件事的方法去做才是好孩子。

但我要告诉你的两条建议是:

1. 要让孩子对他的生活有一定的决策,而不是只是像程序一样去遵守。

让孩子觉得他是可以在一些事上有决定权跟选择权的。有了这两样东西,就更容易让孩子们获得管理自己的能力。而管理自己的能力又是获得独立跟自信的前提。

2.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关于建立自信有两条应用:

第一, 当孩子一件事做得好的时候,需要表扬,但请尽量不要慎用物质奖励,而是要把表扬用在孩子精神与内心世界,简单地说就是赋予孩子做好这件事的意义,同样,意义并不用多么宏大。

第二, 至少让孩子成功做成一件事,哪怕是件对你来说很小很小的事。成功才是成功的亲母,不管做成的事多小,一件一件累积下来,就会成就孩子们的自信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我们家长不能把看到的任何觉得好的方法照本宣科地去做,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家长要做的是理解“这么做”或“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秉性去学习怎么与孩子相处,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最近自己与孩子相处时反思的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