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某乎上有学前教育本科生询问关于意大利小镇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在此结合自己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经历,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谈谈我对这个教育理念的见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Loris Malaguzzi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Reggio Emilia创办了学前教育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 他推崇社会建构主义,并深受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等教育理念影响,但是他并不赞同皮亚杰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他把儿童当成是一个从出生开始受社会环境影响,有能力,充满好奇心的人。他最出名的理论之一是儿童可以透过“一百种语言”系统性地整合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百种语言”包括文字,动作,绘画,搭建,音乐等等。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还认为,环境也是教育者。环境中的人事物,包括时间,空间,材料,关系之间的相会作用,给儿童创造了学习机会。
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正统程序化教育模型,实质上它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标准以及评价过程。它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文化指导准则。最根本的准则是你如何看待儿童,你就如何教育儿童。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五岁前的学龄儿童。正是因为他认为儿童是有知识有能力的独立个体。当儿童和周围的人事物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构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教学理念,它给儿童个人很大的空间,去探索各种可能性。个人愚见,这个教育理念就像是开放式的教育。比如,放羊,与这群羊相关的人努力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一只羊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草,然后并能按着自己的新陈代谢率吸收营养,长肉,并能很好的适应群体生活,成为羊自己想成为的那种羊。(此处并没有要物化人的意思,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理论,做了比喻,要是觉得不对,见谅)。
再进一步举例来说,部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对小孩保护过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家长多半对儿童的看法是小孩天真可爱,容易受伤,并觉得他们不够强大,不能自理,需要被保护,被照顾的,所以能帮则帮,刚好与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最明显的是,三岁小孩应该自己吃饭穿衣服吗,还是应该被喂饭,帮忙穿衣服?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认为三岁小孩自己有能力吃饭,有能力穿衣服,所以要训练他们自己吃饭,穿衣服。反之,部分家长会觉得小孩年纪太小,要营养足,要喂到饱,衣服穿到好,穿到暖不要感冒。这部分家长通常对这个教学理念会是不信任的。教育理念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法不同。正所谓,观念不合。
再来谈一谈,教师在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里扮演的角色。教师更像是一个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聆听儿童想法,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去解读儿童行为兴趣背后的想法。根据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想法去理解,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一个灵活的环境,去支持儿童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这些探索转变成知识,技能,为将来他们成人活动更好的服务。这儿童发展学习过程中,用文字,图片,视频去记录儿童成长,并与其家人分享,共同见证成长瞬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Reggio Emilia学前教学理念影响下,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和儿童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我也认为儿童是有独立人格,有能力的个体。在娱乐学习中,我们一起玩,参与活动,探索可能性,当遇到问题一起不懈地努力去解决,并相互关照,寓教于学,娱乐学习。同时,我也尊重儿童的背景文化,相信和其父母的有效沟通,能帮助儿童身心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该同等被重视。值得探讨的教育话题实在数不过来。
以上见解还是有根据的,毕竟对待教育家理论,我很是尊敬,要是解读不到位,欢迎指正,借此机会,好好学习。
参考文献如下:
Edwards, C. (2002). Three approaches from Europe: Waldorf, Montessori, and Reggio Emilia.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4(1). Retrieved from http://ecrp.uiuc.edu/v4n1/edwards.html
Hill, S. (n.d.). Learning sto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learn.macewan.ca/webapps/blackboard/content/listContent.jsp?course_id=_57458_1&content_id=_1315633_1&mode=reset
Makovichuk, L., Hewes, J., Lirette, P., & Thomas, N. (2014). Play, participation, and possibilities: An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 care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Alberta. Retrieved from www.childcareframework.com
Martalock, P. (2012). “What is a wheel?” The image of the child: traditional, project approach, and Reggio Emilia perspectives. 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40(3), 3-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uthernearlychildhood.org/upload/pdf/Dimensions_Vol40_3_Martalock.pdf
Strong-Wilson, T., & Ellis, J. (2015). Children and place: Reggio Emilia’s environment as third teacher. Theory of Practice, 46(1), 40-4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artofed.com/content/uploads/2015/03/Children-and-Place-Reggio-Emilia-Environment-as-Third-Teacher-cop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