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读新闻」的时代爆发了吗?

「耳朵读新闻」的时代爆发了吗?

Podcast具有国际、股市、科技、音乐等不同主题,快速吸引大量年轻听众群。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5月底,有个备受瞩目的新闻:Podcast王牌节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签署协议,9月起独家在串流音乐龙头Spotify播放,合约金额超过1亿美元,破纪录的肥约震惊市场。再则,Spotify不只强攻线上音乐版图,还进一步耕耘语音节目,试图吃下「泛声音平台」的野心,也成科技圈关注焦点。

差不多同时,还有两则较不受注目的新闻:一是《纽约时报》买下订阅制语音新闻平台Audm,未来如何与该报旗舰Podcast节目The Daily整合,引发各方猜测;二是苹果旗下的付费新闻聚合服务Apple News+,要求合作媒体授权,由苹果制作语音版内容,双方平分来自读者的利润。

另一方面,台湾「卓越新闻奖」今年增设「Podcast新闻节目奖」,美国普立兹奖本届新辟「声音报导奖」,颁给《洛杉矶时报》和Vice News 合制的播客节目。种种迹象,不由得让人好奇:用耳朵「读」新闻的时代来临了吗?这股风潮,与我们熟悉的广播新闻有何不同?对于力求转型的媒体业,Podcast 是机会或陷阱?

从新尝试到素人崛起

首先,Podcast并非全新的东西。早在2004年,这个由iPod及Broadcast(广播)合并的词汇,就已见诸报端,BBC等影音媒体纷纷提供iTunes下载;未久,台湾《中时电子报》等网路媒体曾推出语音节目,当时称为「网路广播」,实验性质强烈。此外,2006年票投绿党、2007年乐生保留运动期间,猪小草等部落客曾利用MP3下载功能,汇整媒体报导或自发采访,发挥草根媒体的积极传播功能。

然而,就像其他酝酿多时才爆发的网路事物,Podcast在台湾一直慢火闷煮,温凉不热。当传统广播被视为夕阳媒体,纷纷尝试转向线上收听,但成效有限,「台湾通勤环境、社会条件不利发展Podcast」,遂成一种普遍悲观意见。

虽然如此,2016年,联合新闻网《转角国际》推出「重磅广播」,解读国际新闻;《关键评论网》制作专访型节目「马力欧陪你喝一杯」;2017年中,《科技岛读》直播Podcast,将部分内容语音化,搭配人物专访;随后《天下杂志》的「听天下」、《镜传媒》的「镜好听」陆续上线,国内专业媒体逐步跨入Podcast领域。

近两年,台湾素人播客热闹崛起,「百灵果」、「股癌」、「顶楼加盖」、「敏迪选读」陆续爆发成长;另外,本土平台SoundOn出资制作「感官一条通」等分众节目,将网路收听风气推至新高点。他们各自切入国际、股市、科技、音乐等不同领域,以资讯解析或人物对谈为内容形式,主持人大多不具专业媒体经验,个人风格鲜明,娱乐性高,搭配脸书专页或YouTube 跨平台经营,因而快速圈粉,吸引大量年轻听众群。

「不占太多大脑频宽」方便吸收知识

身处台湾,如何看待这股热潮?我访谈了两位朋友,其中,曾在科技媒体任职多年、自身也制作Podcast节目的施典志(Tenz)认为,近年声音媒体窜红,与4G及智慧手机普及、Podcast脱离电脑更新,更接近串流媒体的使用者体验息息相关,加上AirPod等无线耳机应用,且「Podcast 不需占用太多大脑频宽」,让大量通勤、运动族群养成收听习惯;在此技术背景下,由于制播门槛不算高,因而掀起一波类似部落格书写的自媒体浪潮。

与台湾经验平行的是,欧美媒体近年大量投入制作Podcast,近期苹果热门榜前20名,《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CNN、NBC都名列榜上,公共广播联播网NPR及网路广播平台iHeartRadio更盘据其四。当社群平台导流成长撞上天花板,仿佛另一次元的语音新闻,成为新闻媒体的重点发展策略。

专业媒体经营声音新闻,大致粗分三类:

一是接近有声书功能的「text-to-audio」,纯粹将文字报导转为语音收听,像是前述Audm或Apple News+;

二是诠释新闻资讯的叙事型节目,如《纽时》的The Daily、Vox的「解读今日Today Explained」;

三是人物专访,如资深科技记者史威瑟(Kara Swisher)的节目,专门访谈硅谷权威人士。

其中,Audm、Apple News+都属于聚合式收听平台, Audm与《大西洋》、《纽约客》、《浮华世界》等媒体合作,挑选合适文章,由专业配音员录制语音档,订户每月8.99美元即可无限制收听跨媒体精选内容(台湾月订费300元)。

成长中、能获利,还可强化连结

或许你会问,欧美媒体为何争相投入语音内容?从获利角度而言,这是尚待探索的拓荒领域,以收听文化相对成熟的美国为例,2018年展示型数位广告量为1,290亿美元,其中,Podcast广告营收还不到5亿美元,不过只占零头。话虽如此,新闻媒体前仆后继、热烈投入Podcast市场的原因有三:

一是「未来」。美国互动广告协会(IAB)的数据显示,美国Podcast广告市场飙速成长,每年成长幅度高达40-50%,预估明年可达10亿美元,等于3年就翻ㄧ倍。

此外,Podcast带来「高黏度的年轻听众」,爱迪生研究室(Edison Research Offices)今年针对12岁以上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对Podcast不感陌生,37%已有固定收听习惯。位于都柏林、类似Audm的语音新闻平台Noa则揭露,该站6成5用户低于35岁,且完听率(completion rate)高达78%。

简言之,Podcast的收听族群,与传统广播节目甚少交集,高成长的新营收来源、高黏度的年轻用户,无疑是新闻媒体的两大甜蜜诱因。

第二个答案是「现在」。对于较早投入经营的数位媒体,Podcast不只是未来寄望,而是当下重要获利来源,其中又以Vox Media、Slate为代表。

原属《华盛顿邮报》集团、现仍由葛兰姆家族拥有的Slate(石板),是最早的网路原生媒体之一,向来以政治、文化为主题,近年追求财务自立,开始力推付费会员,Podcast也成为重要营收活水。

Slate目前有25个Podcast节目,从每日新闻分析、政治评论、财经职场、科技趋势、法律解析,到电影音乐等流行文化,覆盖完整,除了由广告驱动的免费节目,也有付费会员专属的深度解析,去年总下载量高达2亿5千万次,不但成为网站交叉导流的营销工具,也创造全站半数营收。

Vox Media 更是如此,目前高达150个Podcast节目,特别的是,旗下运动网站SB Nation为每个报道中的职业球队,单独制作一个语音节目,快速吸纳球员粉丝。透过品牌广告与直接反应广告(direct response advertising,类似酷碰券,听众可获取特殊折扣),创造庞大营收。Vox Media影音部门主管马蒂.莫(Marty Moe)形容,「过去我们像一架单引擎飞机,依赖一般数位广告带来全部营收,如今,Podcast让我们多了一颗获利引擎。」

第三个答案是「强化连结」。尤其,对于《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彭博新闻》等订阅制媒体,Podcast或语音新闻是订户关系的胶合黏剂,例如《彭博》2018年在App里推出语音新闻,迅速成为第二热门的专区。

《经济学人》副主编史丹兹(Tom Standage)接受采访时曾说,该刊订阅费率不低,订户会因「读完篇数不够多,而感到罪恶」,「没空阅读」成为退订重要因素,他们发现,语音新闻是有效提高续订率的工具,读者「一旦产生依赖,就不会退订」。

最极端的例子,是我曾介绍的丹麦网站Zetland,该站社群成长编辑阿芙特(Sara Alfort)去年底撰文回顾,他们的收费策略在2016年撞上天花板,新订户停滞、老订户离开,他们听从读者建议,开始提供语音版新闻,不料大受欢迎,目前高达7成流量来自语音内容,而且完听率高达9成,也协助他们巩固读者关系。

台湾媒体该不该跳进Podcast战场?

回到台湾,专业媒体是否应该投入直播Podcast?「马力欧陪你喝一杯」主持人、《关键评论网》内容长杨士范举出两大理由,鼓吹新闻媒体投入Podcast市场。一是回归媒体本质,Podcast提供另类管道,让媒体工作者持续沟通、传递重要讯息,「如果媒体都在经营脸书、Instagram,为何不尝试另一种崛起中的新媒介?」

二是商业考量,杨士范指出,Podcast不只广告市场持续成长,国外数据显示,Podcast 广告的CPM (每千次曝光成本)比影像广告更高,原因很简单,Podcast提供一种互动亲密感,加上收听情境(开车、运动、做家事……),让听众不像看影片常略过广告。因此,「马力欧陪你喝一杯」同样拥有高完听率、年轻族群、互动黏性高的特征,后者让他们开始举办线下活动,门票经常3小时完售。

不过,从产业角度来看,台湾Podcast发展尚受诸多限制,包括广告投放风气尚未成熟、广告价格混乱、无法向其他数位广告提供精准数据……等等,即使「马力欧陪你喝一杯」每月约有18万次下载,仍无法稳定获利。

施典志呼应杨士范的观点,他认为,现有Podcast听众大多是资讯主动接收者,网路影响力通常较高,站在经营媒体品牌及影响力的立场,新闻媒体应该积极试水温。不过,施典志提醒,声音媒体的商业模式尚不明晰,业界粗估,台湾Podcast使用者目前约在10~15万人之间,并非大众市场,Podcast的「离线媒体」特性,更让它的广告模式尚待磨合。

可预见的未来,Podcast还有一波向上走势,由于制播门槛不高,势必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因此,新闻媒体必须盘点自家内容优势,规划符合族群性格的分众内容,让节目定位尽可能明确、符合听众需求,并精心消化、整理资讯,或提供独特角度的精要评论,甚至营造主持人鲜明风格,才具备黏住耳朵的竞争力,进而吸引精准利基的广告主。

「耳朵读新闻」的时代来了吗?答案还未揭晓,肯定的是,新闻媒体多了一个搭桥铺路的空中廊道。

< 欢迎阅读新的历程为你呈现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欢或想了解更多欢迎添加关注收藏加评论以支持小编。也更好的每天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耳朵读新闻」的时代爆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