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四岁小女孩的故事
上个周末,我讲了个故事关于一个四岁小女孩,很多朋友说有共鸣,给我吐槽了更多例子。
今天就来讲讲这事儿的起因。
小女孩是我小区里的,四岁,就在我家楼下。
那天傍晚,我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在楼下遛弯儿。
这个四岁的小女孩推来一辆蓝色的小车,我女儿站在小车旁看,我立在不远处。
趁我不注意,那个女孩迅速扇了我女儿一巴掌,一岁多的宝宝哇地哭了。
看我走近,小女孩立马换了表情:妹妹,妹妹,你怎么哭了?脸上满是深切的慰问和关爱。
这个小姑娘的行为,我不是第一次见识。
几周前,我和女儿在她家门口和小白狗玩。
她拽着我女儿的衣袖说,姐姐领你到那边。
女儿乖乖地被拽着走,刚走了两步,她手势就变了,从拽变成推,我女儿被她推倒,重重摔在地上。
她家门口是凸凹的停车位,我女儿右小腿到现在还是青的。
当时我小跑过去扶宝宝。那女孩马上换脸:妹妹,我扶你,你下次要小心点哦,别再摔倒。
好家伙。
那当口,我女儿的奶奶和四岁女孩的奶奶在不远处聊天儿,只看到孩子摔倒了,并不知晓是人为导致。
我能做什么呢?
两家老人都在场,你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且谁都更倾向一个女孩的纯真,而不是一个中年妇女的较真。
这一刻,她强我弱。
这晚上,当我见到她扇了我女儿,我赶紧把孩子抱开,远离伤害。
过了一会儿,我女儿蹒跚的经过那个蓝色童车,小女孩猛然把车子推倒。
我女儿被砸倒在地,童车后部那个很高的把手,直接砸到头上。
我立时胸口闷住。气得不行,却无可奈何。
讲道理,训骂她?伤害已经发生了,又有什么用?
打她?无论她如何不堪,只要成年人动了手,就陷入万劫不复。
我抱起嚎啕大哭的宝宝回家。
小女孩在我身后甜甜的说,阿姨,你们怎么回家了?我要和小妹妹玩呀。
晚上,我求助一个儿童心理学的朋友。
这个朋友问我:这个小女孩有没有其他欺负弱小的行为,以及他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这话立马点醒了我。
小女孩家有一条小白狗,叫岗岗。岗岗在上海话里是笨笨的意思。
岗岗很可爱,但是得不到这个小女孩的爱。
常见小女孩重重地踢小狗一脚,小狗被踢得嗷一声窜老远。
岗岗叫得越惨,小女孩笑得越欢。
有次看见,小女孩用自己的皮鞋踩住小狗的爪子,使劲碾,小狗前爪发力,却逃不出去,在小女孩的皮鞋下嗷嗷叫。
还有次,岗岗在饭盆里吃饭,小女孩把小狗的头使劲往盆里按。小狗抬起头,脸上都是汤汤水水。小女孩用脚踢了出去:滚开,脏狗!
她的家长在旁边,从来没有制止过。
朋友说,这种欺负的行为源头说不定也是从家长那儿模仿的。
她的爸妈我很少见到。她惯常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但爷爷奶奶应该陪她的时间不多,否则小女孩也不会每天在小区里面逛。
这个小孩刚四岁呀,人生刚开始。她的两面派,说谎,欺负弱小,却已然成了性格的一部分。
我不晓得她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照现在这样无节制,没管教地成长,很可能会长成一棵歪脖子树。
我们说给孩子自由,这并不是说放弃家长的责任,把孩子当小狗小猫养。
如果听之任之,她获得的不是自由,而是恶习。
坏习惯不在萌芽中纠正,长成型后,就很难纠偏。
如果家长给的教育不到位,以后接受的就是社会教育。
现在想省心管孩子,以后就有你费心的。
02,强子的故事
第二个例子是我同事的。
同事的儿子叫球球,六岁。球球在幼儿园总是受强子欺负,幼儿园就在小区里,强子家就住在前楼。
强子是幼儿园一霸,经常把小朋友揍哭,是幼儿园的老大难。
有一次,强子抢球球的鞋,两个人争夺起来。
球球用手挠了强子,强子的脖子留下一道很长的红印,没出血,但破了皮。
同事晚上一手拎着球球,一手拎着水果上门道歉了。
强子的奶奶和妈妈很客气,说伤不严重,已经涂了消毒水,除了不能洗澡,其它没什么。
但至始至终,强子的爸爸在卧室就不出来。
强子的妈妈觉得歉意,去卧室叫爸爸出来。
强子爸爸冷冷来了一句话:别废话,要想赔礼,让我儿子把她儿子揍回来!
后来有了第二次接触。强子骑车撞到球球,球球额头着地,还被撞到小鸡鸡,疼得倒在地上起不来。
球球额头上都是汗,同事和小区里几个家长有点慌,说赶紧去医院看看。
强子的爸爸走过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过会儿就好了。
妈蛋!我同事直接开骂:你还高级知识分子呢,说这话要不要脸?
对,强子的爸爸确实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在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做高管。整个人看起来有气度有精神。当然,这是第一印象。
这两件事已经成了试金石,试出了这位高知的素质,第一印象也就不存在了。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我同事啃着苹果,气呼呼地总结。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现在没有定论。
我的看法是,人之初有喜恶无善恶。喜欢自由,喜欢重复练习,喜欢感官刺激,这些都是孩子的本性,但没有善恶。
善恶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模仿和接纳了大量行为,不分好坏统统学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你的言传和身教都是他仿效的对象。
更可怕的是,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好和坏对人的浸润力度不一样,坏习惯的存活基因更强大。
就像强子的妈妈是个懂道理的人,而强子却像爸爸更多一些。
强子的爸爸是高知,这本来应是一个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但知识水平和素养没法画等号。
强子的父亲,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的委屈,但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父母的冷漠和自私,怎么可能不影响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教育不是知识,应该是爱——慈爱和慈悲,懂得与人为善,与这个世界为善。
感知好和爱,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如果你没教他与人为善,以后世界也不会与他为善。
03,珍珠的故事
红姐的女儿珍珠上二年级,珍珠的同桌娜娜是班主任的孩子。
这次珍珠和娜娜闹得不愉快了。
小孩儿的桌上都有三八线,就因为胳膊越过了三八线,她俩开始怄气。
这事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平时的好朋友都不理珍珠了,放学了剩珍珠一个人走,以前他们都是结伴而行的。
珍珠实在受不了,去问她最好的朋友:你为什么老躲着我,我做错什么事情吗?
好朋友说:我妈不让我跟你在一起玩,否则班主任会不高兴,就不喜欢我了。谁让你得罪了班主任的千金呢?
珍珠回家跟妈妈哭,要转到其它班级,说这几天被整个班级孤立了。
珍珠问妈妈:以前那些玩得好的同学,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之前和娜娜关系好,才接近我的?妈妈,你之前跟我说小朋友的友谊最纯真,怎么现在不是这样?
红姐头大,她根本答不上来。
孩子的世界确实是纯真的,但是有了家长的参与就变味了。这些家长,怎么就能那样去教育孩子呢?
红姐最近在跟老师和家长在微信群里沟通下这件事。如果没有转机,可能真的要给孩子换个班级。
关键是怎么才能让珍珠重新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呢?
孩子的世界本来很干净,他们喜欢一个人和厌恶一个人,完全是凭自己的判断。
长大过程中他就慢慢知道了,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他也慢慢会习得人情世故,来帮助自己生活得更舒服。
但这一切不应过早地被刻意塑造,以成人的世界和利益观去框刻孩子。
我们一边骂着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一边却教孩子趋炎附势。
有些父母的确很累,一方面喜欢孩子的纯真,一方面要求孩子少年老成,心眼多。
心眼儿这东西在他成年之后,自然学会,根本用不着刻意去教。
你要教他的,反而是尽多地认识世界好的一面。你要教他的,反而应是外圆时尽量去内方。
4,一家一社会
这几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差,可惜家庭教育却相当贫瘠。
那个四岁的女孩,我听她奶奶有次讲:等再过两年,她上了小学就好了。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上了小学,家长就轻松了,所以“就好了”。
还是——孩子上了小学,有老师教育,孩子素质自然“就好了”。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可能好。
养育孩子不是短期的事,没有轻松的时候。
只要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成熟,那么家长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撒开手。
你既然生下他,你就有义务去爱他,去操心,为了他能有更广阔的人生,更优秀的性格,更受尊敬的资本。
奢望老师能处理好家长留下的烂摊子,把孩子坏习惯全部纠正,更是妄想。
童年养成的坏习惯,长大后要花几倍,几十倍的精力纠偏,还不一定成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人生也一样。人的一生很长,但最关键的时期,不是30岁和20岁,而是童年。
三岁看老,你一辈子的性格,脾气,人生观,都是童年打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正,树苗很难长成参天。
家长都忙着给孩子们买学区房、找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是家教老师。
其实一切都在眼前。
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最好的学校就是家,而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