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耳聋”记

柴门醒客      2022.10.2

特发性耳聋,很多文献称“突发性耳聋”。这次受该疾的袭击,致使我对“聋”的理解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以前理解为“是非题”,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两种。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真实情况是:“聋”是过程,并非结果;在过程的各阶段程度有很大差别。


此次“特发”缘起一次磁共振增强扫描(3T)。该检查持续时间比较长(约30分钟),且需要在手臂上插入一个针头,把存有药液的针管留置待用。大概在扫描到半程时再予注射。在整个扫描过程中,机器会发出很大的噪声,护士在病友入仓前给耳朵塞了一个海绵耳塞。

由于本人手持着针管,所以无法自行放置耳塞,由操作人员放置,这一小小的差别其实是个不小的隐患,自己放置和他人放置效果完全不同。此外,这个海绵耳塞过于简陋,远不如耳罩的防护性好,这是隐患之二。由于这两个隐患,扫描完毕,本人立刻引发了特发性耳聋。

此处所谓耳聋,并非真正的失聪,而是听力大幅度下降。如果加以定量描述,知乎网给出了听力程度大致轮廓图,如下。

从图中看,如果听力在0---30dB之间,大体为正常。图中右侧文字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说明。表中数字越小,则听觉越灵敏。

受到袭击的次日去了A,B两家医院诊治。其中A医院给出的听图表明,受损的平均程度介于中度和重度之间,高频部分则在重度范围。

上图是A医院做的听图,受损的是双耳,为了说明方便,此处只列了右耳,左耳和此类似,图中蓝色线条和文字为笔者所加。看来听力的损失是较为严重的,具体表现为:听不清他人讲话,尤其是语音的细节,对语音反应迟钝。于是急吼吼一天跑了两家医院看病,可能是周末的关系,医生只开了些不紧不慢的药,有点“急惊风遇到慢郎中”的感觉。

于是又去了C医院。C医院郑重告知:特发性耳聋,在前7天内尚有治疗的意义,过后则无意义了。此时已经是事发的第6天了。遂决定立即住院治疗。治疗几天后又做了一次听图,医生说有了10来dB的提高,不过我似乎没看出来。此处还是只列了右耳。

为了更详细地比较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听力比较,不妨列出几个频率点(右耳)上的数据。

从表中看,右耳除了在250Hz附近有较大提高(5dB),在其他频率处均无大的变化,均值也基本相同。不过暂时无效不等于急救是多余的,相信在突发初期的救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会反映在之后的恢复过程。

看来,路漫漫兮其修远,继续努力吧。

几个教训值得记取。

(1)做增强核磁扫描前必须重视耳部防护;

(2)听力受损后恢复十分缓慢,在可能受损的场合,如游泳、射击等情况尽量做好防护;

(3)“听到”和“听懂”是不同的概念,如果听到某人讲话,却难以听懂,很可能是你听力的某个频段受损,致使接收到的语音信息不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发性耳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