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分享第732天

筑基《社会心理学》第六课社会动机

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第一单元  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由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成为自然动机

2.有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成为社会动机

3.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源于社会需要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社会动机?

内在动机持久,外在动机可能很难坚持下来。不是发自内心的、别人要求的。内在的甚至是用生命去呵护的,如果有一定要去保护,可能有很多人不一定有。

不管内在、外在动机有就行。

如何由外在转化为内在动机?

好的感觉。

二、动机过程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成为动机过程。

需要→$心里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动机过程示意图↑

现在的孩子缺掌控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

找到孩子想要做的而非家长要求的→获得自我价值感

期待高,没有得到满足→内耗→相互攻击

痛苦~纠结~冲突

放下焦虑、降低期待、反应慢点→对方内在动机就出来啦。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持续浸泡。

三、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激发个体产生社会行为

有活力、神采奕奕,有奔头→有动机→否则就会懒洋洋的。

2.指向功能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例:有了恋爱动机,对对方产生了爱意,有很多事儿要做。

有目前就有指向。

好感觉→相互欣赏、鼓励、强化。想要的那个模样是被夸出来的。拿刀使劲乱砍就会千疮百孔,怎么可能愿意接近、一起!

多少人在婚姻中都是在做对方的差评师。

3.调节功能

社会行为在达到目标前,起维持作用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图(倒U型)

活动效率↑(高、低)→动机水平(高、低)

动机太强→焦虑

孩子大考不好→动机太强。

家长少说话、做好生活后盾、支持。

亲人不能做咨询,医不自治

动力太弱→没动力、没劲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适合。

觉察:是否在某一个地方对孩子太在乎了?(赶快做点自己的事儿)

做咨询是否在咨询师的位置上,如果偏离赶快做督导。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亲和动机→亲近合群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

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

亲和起源与依恋

小的时候可能没有被好好照顾。(有好感的异性就逃了)

通过各种找事儿,然后证明自己会被抛弃,证明自己不是那么让人喜欢的。→自证预言

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好好照顾。

离婚后对孩子说: 是父母之间不相爱了,不是不爱孩子了。

强迫性重复→父亲酗酒、家暴:长大后,女儿会把另一半培养成酗酒的。

有的女人嫁给谁都幸福。有的嫁给谁都感觉不到幸福。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不敢背叛他的妈妈,妈妈不幸福,她也不让自己幸福。

每个人都有亲合的需要。比如,养宠物。除非个人心理受过伤。

亲和(低)→喜欢→爱(高)

(二) 亲和的作用

1.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交往、尊重、爱

2.获得信息

孤单信息少,不适、不安,经常聚会,社交

爸妈没有亲和,只让孩子学习。

给孩子买个宠物吧→给心灵带来慰藉,就像照料他自己。

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跟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

3.减轻心理压力

分享快乐,排解烦恼

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

4.避免窘境

相亲作伴

避免尴尬

上了年纪→稳

人到中年: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

中年女人是最了不起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土匪,斗得过色狼。男人冲不上去的自己做(换灯泡…)

(三)影响亲和的因素

1.情境因素

A,群体压力越大,成员亲和动机越强;

疫情期间,相互帮助。但是压力不能太大

B,悲惨情景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和动机

C,社会隔离(剥夺)者(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的研究

D,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

遇到事儿,亲兄弟之间亲和就出来了

2.情绪因素

恐惧:现实危险引起,恐惧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例:面对老虎共同打虎。

焦虑:非现实危险引起,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恐惧→是指向当前,焦虑→指向未来

焦虑时人心惶惶,容易自保。比如,老板要通过考试来裁员,具体裁谁不知道。不相互告诉题目或者帮助。

3.出生顺序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

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

第一个孩子按书养,第二个孩子按猪养。如果三个,中间的孩子有成就的也多,更敏感。有老四,老三也更倒霉。

二、成就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每个人的成就动机是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

(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2.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抱负水平

个体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期望值

1.与成就动机密切相关

2.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3.与过去的成败经验有关

学会接纳:做不好是正常的,做得好是难得的。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韧劲。不怕慢就怕站

如果孩子这段时间被父母鼓励得太强,不一定是好现象。目标与现实应差不了太多,蹦一蹦能够得着。最近发展区。

人的潜力是循序渐进发展出来的。

机会稍纵即逝,没有对与错。

(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目标对个体的重要程度

看重的、想要的、在乎的,有吸引力。目标不能太大。

奇迹问句是天上的云,评量问句是进步的梯。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是否有把握

好多女孩成了剩女→不太好追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能不能展现自己的水平

自己想要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能展现自己才华的

展现不了自己的才干就不想干了。没有年轻时的拼劲了。

展现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希德的社会动机,培养注意事项:

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

父母手伸得太长了,管得太多了,应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否则就成了外在动机,不持久。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公平竞争的机制

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眼界与见识

家风,有的父母就没有成就动机。有父母不断挑错。

有的虽生活清贫,但仍全力以赴去生活。能很好的影响到孩子。

修自己,多相信孩子。父母自信、阳光,能给到孩子力量。

(五)侵犯行为

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性质)

1.伤害行为:身体/言语

2.侵犯动机:侵犯意图、侵犯行为原因

在有的环境下可能就会变坏。(晨跑出事的女孩)

社会态度。有的认为养女孩要小心养。

强身健体哪怕身体瘦弱也同样有气势,别人也不敢欺负。

3.社会评价:

反社会性: 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

亲社会性: 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

二者之间: 被认可的侵犯(正当防卫)

4.广义侵犯:以上三种情况

5.狭义侵犯:指反社会的侵犯

(六)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1)弗洛伊德

&认为人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

&本能作为一种能量总要发泄,如体育活动:登山、足球、拳击等

(2)洛伦茨

&从动物习性研究中得出来的

&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

认人为父的鹅。

2. 挫折一一侵犯学说

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有的对父母恶言相向。目标不断受阻,情绪不稳定,有可能长期被父母批评、指责、打击、否定,长大可能也会这样,认为这就是爱。

三个主要观点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程度呈正相关;

给的钱越多干活越有劲。

孩子要手机,不给打,儿子长大反打

(2) 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对目标的需求程度,公平感,侵犯的后果

∴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

-- 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

挫折(目的阻碍)

①侵犯的激发:

外向侵犯:直接侵犯、替代侵犯

(打不过大人,打布娃娃)。

内向侵犯(如:自杀)

②其他反应(如:退缩)   

退缩也不一定是坏事。不攻击他人、自己。

抑郁→生活中遇到挫折后不断攻击自己,否定自己。

有很多抑郁的孩子非常优秀。抑郁的人基本都是好人,因为没有攻击别人。

完成自我整合,提高自我评价。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行为主义三大理论基础: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1977) 提出     

(1) 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可学会,也可消除 

(2)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

(3)习得性无助与归因有关

周围的人有侵犯别人的,孩子也能学会。

一次次失败后会躺平。

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一次次的挫败不敢再改变。

侵犯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起水平

情绪状态

遇到不喜欢的异性不要给人希望,否则容易引起情绪失控。

遇见恶人千万不要激惹。好汉不吃眼前亏。

2.道德发展水平

道德水平

道德水平高,侵犯能力就低

3.自我控制能力

性格、醉酒

别跟酒风了一般见识,离情绪不稳定的人远一些。

4.社会角色与群体

城管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古惑仔

对孩子的影响太不好了。(拜把子、皮带扣)

➣周围环境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1)自然环境-良好环境会增加,恶劣环境会减少

天气好时,阳光明媚心情好。狂风大作不想利他。

(2)社会情境

➣在场人数

人少容易利他,人多容易责任分散。求助时对着一个人,不要对着一群人。

找人帮忙,找两个人不要让对方知道找了两个人。

➣助人榜样

呼唤雷锋,扶老人。

(3)时间压力

忙时容易利他,还是闲时想要利他?

闲时容易。天气好时~闲时~找一个人帮忙。

(4)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相似、好人、美女

相似:帮他就好像是在帮自己。

2.利他者的心里特征

(1)心境

好时容易利他

(2)内疚

什么情况?女人第六感比较强,在这方面特别利害。

(3)人格

有的爱助人

3.利他技能- 技能手段的掌握会增加利他

例:有人晕倒,自己是医生。有人掉水里了,自己会游泳可能就会利他。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表面没有表现出来,内心演了一出出大戏。学心理学、觉察~调整。

一、基本社交情绪:

社交焦虑一一社会交往引起

定义: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是往往伴随有生理症状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嫉妒一一社会比较引起(可能有受害人)

社恐→在我们感觉不算啥,对他可能是天大的困难。不要对人有评判,接纳、允许。

一般对水平差不多的人容易嫉妒。

如果身边的人嫉妒你怎么办?

一方面低调,才不外露,一方面持续成长,比对方高很多时,就不会再被嫉妒了。

定义: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有羞愧、愤怒、恐惧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一一社会比较引起(无受害人)

定义: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健康

内疚一一个人行为引起(有受害人)

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健康。慢慢调整。

感恩一切的遇见。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708天,有声打卡第708天,专业提升学习第425天

三、健康打卡386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