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理财小历程

介绍一下作者 的背景,普通工薪阶层家的孩子 ,非x二代,15年大学毕业,目前在北京工作,月薪7k。

刚开始接触理财是在念大二的时候。上大学之前,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的理财意识不太强,平时家里的钱应该都是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稳定,自己的零用钱不多,再加上当时也没有理财的意识 ,因此不知道理财是神马鬼。

上大学之后,父母是每个月打1500的生活费,终于第一次有了除压岁钱外的可支配的资金,哈哈,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由于每个月的生活费也不算太高,并且父母按月支付,也没攒下什么钱。要说第一次接触理财,还是受当时的舍友影响。舍友的妈妈比较具有理财意识,把给舍友的整个学期的生活费都买成了基金产品,记得大概提现需要2个工作日吧,舍友偶尔会给我看某几天的基金涨幅,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要理财。作为一个理财小白,当时不知道该怎么理财,但是,有了这个意识总是好的。

第一步,先要把资金变得多一些啊,总不能几百块就理财吧,但是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钱,总觉得和父母说需要钱买理财产品怪怪的,哈哈。不过和父母申请了以后的生活费按学期支付而非按月支付。这样就会有一些闲钱。其次也在积极的尝试兼职与实习,既挣钱又为未来工作打算。做过发单员,发名片等体力兼职,后来也在正规的公司实习,有实习工资可以拿。总之,手里有了一笔对当时的我来说的巨款。

第二步,钱有了,怎么理财呢?可能因为楼主是女生的关系吧,对于理财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的安全。什么最安全呢?不用说当然是银行啦。因此把全部的资产拿出来 ,登录网上银行。当时也不太敢买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怕不安全,所以留下足够的生活费后,把剩余的钱的50%拿来存成一年期的定期,剩下的买半年,3个月,1个月不等的定期。真是够安全的,0风险啊,哈哈。

第三步,总存定存,预期利率太低啊,还麻烦,因此过了一个学期之后,开始寻找别的理财产品。但是寒假回家的时候,表弟给我说余额宝不错,预期利率高,提现方便。回学校观望一段时间之后,觉得挺不错的,毕竟马云爸爸很靠谱。因此决定所有的钱都来买余额宝。因为当时我不是第一批尝试余额宝的人(胆子小啊没办法),因此错过了余额宝预期利率最高的时候,记得高的时候达到了预期年化收益7%,但是我没有赶上,心痛,我投余额宝的时候最高是到6%。当时也是很高兴的,毕竟比定存高了那么多,随时提现,每天看着软件上的昨日收益,别提多满足了。但是好景不长啊,后来国家监管开始介入余额宝,银行也跟着和余额宝较劲,因此我看着余额宝的预期年化收益越来越低,想抛弃余额宝的心思也越来越强。这时候,微信推出理财通,我一看,这预期年化收益可以啊,比余额宝高一些,并且腾讯大公司靠得住,果断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理财通。当时在学校双修了金融专业(本专业是理科),对于金融体系,理财,银行等等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加上大三那年去排名前5的基金公司实习,负责推广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对理财有了一点自己的感觉。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收益想高,风险就相应的也提高了,因此,我一直持有的理财观念是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包括我现在的理财风格也是这样。

第四步,毕业了,工作了有工资可以领,钱稍微多了一点,货币基金产品虽然随存随取比较方便,但是收益越来越低,因此我开始寻找别的理财产品。但是认识的一个学姐在一家p2p平台金融工场工作,因为对学姐比较信任,而且当时此金融平台整体风评也不错,再加上投资送手机的活动,我决定尝试一下,投了1万在里面,事实证明确实没出现大问题,慢慢把大部分资产 投在了里面,一部分买长期产品,一部分买短期的以备不时之需,还留出零花钱在货币基金里。投了一段时间之后,金融工场里的标的越来越长,收益也不像开始那么高,同时又有好多P2P平台倒闭事件发生,因此我又开始寻找别的投资产品。这时候发现了微众银行,由于背靠腾讯,我觉得十分可靠,同时收益在5%左右,产品时间也比较灵活,因此我把所有的钱都投在了里面。整体的投资体验还是不错的。

现在,慢慢的有朋友介绍一些p2p平台,对比了一下收益确实比微众银行好多了,但是,P2P平台鱼龙混杂,鉴于我的安全第一的投资原则,选择了一些背景大,有担保,银行存管的平台,收益在8%左右。依旧是部分长期产品,部分短期产品,没出现什么问题。

世界变化太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理财 ,我们不能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在稳健的基础上追求收益,你我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几年的理财小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