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孙权劝学》教学感悟

《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经典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却又言简意丰。不足百字的文章却真实的刻画了三个形象丰富的人物。本篇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较大的鉴赏空间。

在备课时,我深刻的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文言文以朗读为基础教学下,我设计了四步朗读法:一读准字音与停顿;二读文意与情节;三读形象与情味;四读感悟与收获。在分析人物形象与读出感情味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的把握人物形象,我还增添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讲课中,学生们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可是,这节公开课依旧问题很多,这也暴露了我在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容量太大。作为一节新授课,整节课从朗读翻译再到分析人物形象和谈感悟与总结,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被老师狂轰乱炸式内容填充,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把握住重难点。在评课时,来自教研室的徐主任指出;在第一环节度准字音与停顿时,作为老师应该就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方法做相应的指导。

其次是教学设计的分析人物形象环节,本应作为重点讲解,但我的授课中没有体现“重”,没有体现对学生方法的引导。徐主任提到,分析人物形象可分为四步走:可先选择人物;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与对话;先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再让学生学生去读出情味。这样也就体现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了。在教学生读出情味时,教师应进行先对一个人物进行示例,教学生去体会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

第三点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参与。在分析人物形象形象时,应让所有学生去尝试读,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读出人物的情味。

就我个人而言,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成绩而教学让我的语文课堂不再有语文味,而文言文也不再有它本身的美感。

校长和主任都说:你的阅读深度决定了你的讲课广度。确实是如此,我现在读书太少,导致我在讲课时总是辞不达意。而书读的不多,也使我的课堂没有广度与深度,我挖掘不出课文的内涵,我给学生讲不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说我的课其实是浮于表面,没有内涵。

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我需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我需要改的地方还有很多,下个周要讲电教优质课,我还需要把这节课好好的改改。

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开课《孙权劝学》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