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4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第33期,坚持分享348天。

阅读书籍《变态心理学》第11章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儿童表现出更加反社会的行为,反复攻击和残酷地对待动物和他人,肆意破坏和损毁他人财物,偷窃撒谎,违反基本的家规和校规。

间歇性暴怒障碍的特征是对他人反复爆发性地进行言语或身体攻击,远超过任何挑衅的合理反应。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长期罔顾他人的基本权利。有此障碍的人自私、喜欢控制、狡诈,残忍、常常为了达到目的侵犯他人。

第一单元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品行障碍:儿童形成漠视他人基本权力的长期模式。攻击他人和动物,破坏财产,欺诈或盗窃以及严重违反规则。

儿童期起病品行障碍的个体经常在学前或小学早期就表现出行为问题,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恶化的趋势。

青少年期起病品行障碍的个体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更易持续的违反社会规范,该模式称为终生持续性反社会行为。

有限的亲社会情感,可用作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且在多种关系和环境中表现出至少下列两种特征的儿童:①对他们的行动缺乏悔恨和内疚,②对他人缺乏同理心,③对学校、职场或其他重要活动中的表现缺乏关注,④肤浅或匮乏的情绪。

请精神变态即一种更为严重,更具攻击性,并且更难治疗的障碍形式,可预测更多进入成年期的长期问题。

对立违抗障碍:不同于品行障碍儿童,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对人或动物没有攻击性,不会毁坏财产或表现出偷窃和欺骗行为。

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通常在学步期或者学前期就会显露出来。女孩的攻击性更间接,更多言语而非身体攻击。

一、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与无此障碍的儿童相比,品行障碍儿童双亲更可能有反社会行为的历史。

基因和环境易感性造成品行障碍的确切机制尚在探索之中。血液中5-羟色胺浓度比同龄男性高的年轻男性更可能实施暴力犯罪。

品行障碍儿童的心率比无此障碍的儿童更为缓慢,在休息时尤其是面对应激源时都是如此。

我们经常讲攻击行为与睾丸素联系在一起。

2社会因素。

存在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更多地出现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阶层和城市地区,而不是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社会阶层和乡村地区。

孩子遭受父母身体虐待或严重忽视,则更可能出现破坏行为和违法行为。

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个体,往往会选择具有类似倾向的伴侣。

3.认知因素

存在品行障碍的儿童加工处理社会互动信息的方式有助长攻击性反应的倾向。

改变儿童的攻击性思维模式就能减少其攻击行为。

4.整合模型

引发品行障碍的生物学、社会和认知因素经常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将儿童送上一条难以阻止的反社会行为的轨道。反社会的父母似乎既会将品行问题的基因易感性遗传给孩子,也会以引起反社会行为的方式养育孩子。

二、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的治疗。

1.心理和社会疗法

品行障碍的大部分心理疗法都着眼于认知-行为,旨在改变儿童对于人际交往的阐释方式,其方法是教导儿童采择并尊重他人的观点,使用自我对话来控制冲动行为,并采取比攻击更具适应性的冲突解决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一步是指导儿童识别引发愤怒或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情景。

治疗师可以跟儿童讨论真实和假想的问题情境,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解决方案,从而传授适应性的问题解决技巧。

品行障碍儿童的一些心理社会疗法也包括父母,特别是如果儿童的行为得到家庭动力的支持。

2.药物疗法。兴奋剂是最广泛的品行障碍处方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第二单元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它与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连续谱密切相关。

主要特征:建豆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受损,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违反主要社会规范及价值观的行为倾向,以及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冲动控制能力差。

精神变态的特征包括肤浅的魅力,夸大的自我价值感、无聊和需要刺激的倾向,病态的撒谎史、欺诈和控制他人以及缺乏忏悔之心。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年人,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出对社会规范的漠视和反社会的行为倾向,并且绝大多数在青少年中期就被诊断为品行障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

受遗传影响。

最可能关涉成人反社会性的基因是哪些与控制冲动的5-羟色胺系统功能有关,以及与寻求和加工奖赏的多巴胺系统功能有关的基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一般在言语技能和大脑执行功能方面也有缺陷。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缺陷可能与见诸于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基因异常有关。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冒险、无惧和无法从惩罚中学习的特点,也与唤醒水平较低有关,体现在静息心率较慢,皮肤导电活动水平低,或脑电图记录中慢波过多。

长期处于低唤醒也可能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状态,会导致个体寻求刺激。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一般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婚姻不和、工作冲突或被监禁的时候,他们才可能被迫接受治疗。

第三单元间歇性暴怒障碍。

间歇性暴怒障碍的诊断通常针对六岁及以上有相对频繁的冲动攻击行为的人。

冲动性攻击行为是5-羟色胺水平不平衡导致的。

间歇性暴怒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以不激发其攻击性的方式帮助个体识别和避免情绪爆发的诱因,并对情境进行评估。

第四单元本章整合。

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的整合模型将他们看作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24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第33期,坚持分享34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