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一首经典思乡诗,短短28字胜过千言万语,王安石的评价亮了

千年之后,诗人们流传下来的除了诗词作品本身,还有其他人对他们的绝妙点评。比如元好问评陶渊明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比如苏轼评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比如杜甫评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如王安石写了一首诗评价张籍,其中两句非常经典,至今仍流传甚广,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两句之所以广为流传,甚至或许比张籍所写的一些名句还更出名,除王安石用这短短十四字非常精到地概括了张籍的诗歌特色外,还在于它也的确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其中,代入感极强——写诗,做事,为人,莫不如是,因而常被人引用。

张籍 图片源自网络

王安石说张籍的诗,看似寻常实则非常奇崛,好像非常容易就写成,实则背后却饱含艰辛。张籍的代表作《秋思》《节妇吟》以及他的不少乐府诗作都能看出这一特色。

今天读书君要分享的是张籍的一首抒情小诗《秋思》,尤其符合这句评语。他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件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小事,来表达其心中的万千深情,看似普通,实则“大有名堂”,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呢都懂。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着意于题目中的“思”字,书写秋天的思念。这种思念如何表达?在古代,或捎口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马致远写“秋思”,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范仲淹写“秋思”,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在这里,诗人则找到一个人来帮自己捎家书,亦有时间铺好纸笔,慢慢写就。

鸿雁传书 图片源自网络

全诗围绕写家书这样一桩寻常小事写开去,首句说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便生起了对家乡的思念,这句也有源流。晋代张翰有“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秋风与对家乡的思念,密切相生。

思念来了,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写一封家书,写写自己的近况,问候远方家人的平安。但铺开纸笔,却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这一点,很多年轻人或许很难再有类似的体会了,如今交通与通讯的发达,使得我们即使身在千里万里,只要想念,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便能够听到亲人的声音、看见亲人的容颜,足以缓解思念。

但古时候,车马慢,路途远,思念长。不说那时,即使时间往回退十余年,在我们还不能随时随地跟远方人通话的时光里,也会选择在某个时间铺开纸笔,写一封家书。有时思念浓烈,想把近段时间的开心事、糟心事都倾诉一遍,却是提笔忘字,不知从何写起。最终,写写涂涂,直至把那些不好的事都隐去,只道近来很好。所以,家书纵有千言,背后实则还藏起了万语,这是必然的。

那时候,身处家与远方两端的人,又是多么盼望这一望无际的漫漫长路间会有一封署名给自己的信,在往来回复啊。

一封家书

而在这首诗里,诗人说了想要写家书后,接下来并未说如何写,写些什么,而是直接跳至了行人拿到书信已经要离开的时刻。此时,诗人又担心时间太仓促,没有把应当写的写到,所以在带信之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书信来检查。

全诗最为传神的正是这最后一句,诗人选取临行前的一个动作——“又开封”,写出了他的珍视和小心翼翼。而这样的动作,在信拿到送信人手上之前,也应该已经出现过多次了。不一定还要添些什么内容,只是想再确认一次,恐有疏漏。

张籍这首《秋思》语言平实,明白如话,没有景语渲染,却是感人至深。他将千言万语都难道尽的心思与情思概括成为寥寥数语,令人每每读来,都感同身受。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实际是经过他精心选择和概括的,张戒《岁寒堂诗活》评其曰:“专以道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再回过头看看王安石对其的评语,也实在到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而世间万事,又何不如此呢?世人所看到的,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而在通往结果的曲折路途中,只有自己才知道这艰辛到底有几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籍一首经典思乡诗,短短28字胜过千言万语,王安石的评价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