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大变局,千载重现道德经-9汇总

大家好,我是无心真人,前面的章节大家看完之后,可能对各个章节的顺序不是很清晰。因为我是将《道德经》八十一章,重新整理排序。这里我将第一卷 道,这一部分做个总结汇总。对《道德经》熟悉的朋友,一定看出我重新排序与原版有极大的差别。这样做的原因,我在之前的章节也解释过。不熟悉《道德经》的朋友可以对照一下通行版,就知道为什么要重新整理排序。

第一卷 道

第一章 道之物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译文:有一团“光”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它漫长又寂静,独立又守恒,可以称为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如何命名它,把它叫做“道”(能量)。能量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并非一成不变的能量;能量这种东西,恍恍惚惚,恍惚中有形状,恍恍惚惚,恍惚中有实物。深远暗昧,其中有精华(粒子),精华(粒子)是真实存在,而且有规律。它恢复到无物的状态,可以说是无形状的形状,没有实物的形体。

备注:这里说的一团“光”指的是电磁波。以及描述了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章 道之出

原文: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寻寻呵不可名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译文:因此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要用言语表达出来,是平淡而无奇的(难以描述)。可以称为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看不见,听不到,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无限大的。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不着,把它叫做“微”。这三种状态无从考据,又融为一体。

备注:能量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这里说电磁波的速度看不见头,看不见尾,速度极快。电磁波的特性就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不知道如何描述其概念。“名”(概念)如果可以用语言去描述,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名”(概念)。“无”(无质量的光子)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原始状况;而“有”(有质量的粒子),可以用来表述宇宙万物产生之后的状况。天地万物从有质量的基粒子开始,有质量的基本粒子可以称为天地万物的起始。如果知道了万物的原始状况,就能知道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知道了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回过来就可以知道到万物的原始状况。(其中原始的能量)是不灭的。天下的万物都是由(有质量的)粒子构成的,而粒子又产生于(无质量的)“光子”。因此可以从“无”(无质量的光子)中去观察领悟其奥妙;可以从“有”(有质量的粒子)中去观察领悟其端倪。

备注:“无”和“有”,是无质量的光子和有质量的粒子,也是能量和质量。无和有的关系,是能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爱因斯坦明确地给出了质量和能量转换的数学公式。

第三章 众妙之门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两者同出异名。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玄牝之门,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格止。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译文:最大的引力凹坑,不会消失,可以称为黑洞。这两者本来是一样的,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黑洞自古到今,运行不止,是万物之源。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起源,因此。黑洞之门的开启,可以说是玄之又玄,是洞悉万物奥妙变化的法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黑洞可以粉碎大的粒子,解除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吸住光波,合成微小的粒子。(黑洞)塞住漏洞,关闭门户,时空都会静止。黑洞打开门洞,释放出粒子,时空才诞生。它的引力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但作用力又不会耗尽。我不知道它是由谁而来的,最大的天体出现,在它之前。

备注:这里说黑洞只进不出的特性,黑洞之门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黑洞之门开启是万物之源。

巨大的星球,会吸引着宇宙中的物体,围绕着它,沿着轨道运行,彼此不会伤害,和平而安泰。电磁波和小行星,如果脱离了轨道,就会被它吞噬。巨大的星球,只好牵强地命名它为:大(恒星)。恒星因为引力的作用,产生裂变辐射。辐射造成宇宙膨胀,宇宙膨胀又会演变成为宇宙收缩。宇宙收缩,是能量在做熵减,宇宙膨胀,是能量在做熵增。黑洞只进不出,可以吸住光,合成基本粒子,黑洞可以粉碎大的粒子,解除粒子之间的作用力,能量和质量是同样的东西。

第四章 道法自然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能量产生有质量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产生元素,元素裂变产生各种元素,各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万物。万物皆是由能量和质量转化而成。实体又是由气体聚合而成。实体看得见,摸得着。之前能得到实物的有:天得到实物得以清明,地得到实物得以安宁,神得到实物得以有灵性,河谷得到实物可以充盈,万物得到实物可以生长,侯王得到实物可以统领天下。其情致大体相同。

如果说天不得清明,天恐怕要崩裂;如果说地不得安宁,地恐怕要荒芜;如果说神没有灵性,神恐怕要停歇;假设说河谷不能充盈,河谷恐怕要干涸;如果说万物不能生长,万物恐怕要灭绝;所以说侯王不能凌驾于事物之上,否则将会倒下。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遵循宇宙的规律,宇宙遵循能量定律,能量遵循科学规律。(熵增定律)

第五章 善为道者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古时候得道之人,微妙通达,深不可测。正因为不可测,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翼翼,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他警觉,好像防备着周围的邻居;他恭敬,好像在作客;他涣散,好像冰块消融;他纯朴,好像未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浑厚,好像浊水;他旷达,好像山谷。他能使浑浊,沉静下来,慢慢变清;能使躁动,安静下来,慢慢露出生机。得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才能吐故纳新。

维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别人害怕的,我们也跟着害怕,(从不独立思考过为什么)。看样子,人们这种习惯由来已久。众人喜欢熙熙攘攘的(热闹),像喜欢参加盛大的宴席,像喜欢去春游登台。而我却喜欢淡泊宁静,不喜欢炫耀自己,样子好像婴儿不会哭笑一般。疲倦闲散,好像无处可归。众人财物都留有剩余,而我却不留,我是有一颗愚人的心吗?众人都清醒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我恍恍惚惚,像大海;恍恍惚惚,像无处可以停留。众人什么都有,只有我顽固而且粗俗。我想我与别人不同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我最看重的是悟道。

备注:老子这一章,讲到圣人的状态,圣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圣人看重的是悟道,而不是财富等身外之物。

好了,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下一节我将就第一卷中,未解之谜,“道”为什么是能量呢?为什么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进行解答。我们下一个节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未有大变局,千载重现道德经-9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