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信任的小故事

        这是七八年前记不清从哪里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了,但因为令我印象颇深,让我总是忍不住要絮絮叨叨地一讲再讲。

        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户人家嫁闺女,在女儿出嫁之前,忧心忡忡的母亲把她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叮嘱说:你嫁到婆家之后,别傻乎乎地就真当做是一家人了,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做事要悠着点,别累坏了自己,记着多积攒些私房钱。这样万一今后被娘家休掉了,还可以让自己有个着落。

        话说这闺女嫁到夫家之后,牢记母亲的教导,特别珍惜自己,注意保养,不愿意帮忙干活,还总要这要那,为自己积攒体己钱。这样没过了几年,婆家实在受不了了,就把她给休了。她回到娘家之后,母亲非常庆幸自己的英明:为娘的当初就是担心女儿万一被休了可怎么是好,看来我的担忧真的是有先见之明,多亏我让女儿有些防备,现如今总算闺女还保养得不错,且有些经济保障,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故事讲完之后要停一停,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信任的故事,而我要用来作为类比的是今天企业的用人。这个弯可能转的有点大,但仔细想来可以品出一点共同的滋味。

        古时候嫁女儿和现在企业用新人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虽然都做过考察评估,但是否真的完全合适,谁也不能打包票。所以都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奔着一起过日子去的,有信任,有担待,给机会,给帮助;或是为了将来万一走不到一起去而留上一手的,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边用边找,自认为做足风险防范,可信任其实是双方的,没有给足信任的结果,多半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可悲的是到头来没准还会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 -幸亏当初一直在积极地找备胎,否则现如今还真会无人可用。

        当然,很多富有经验的企业家都会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过单纯了,“边疑边用”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我只想说,好的企业要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无保留的信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做事的热情。

        况且,有了疑人之心,戒备心理太重,自己会很累,看问题也难免会有偏见。不如多花些时间精力在考察评估上,看清人的长处短板,多些沟通交流,把人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争取皆大欢喜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有关信任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