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数学》二年级读书笔记

昨天读完了玩游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这本书。手里一定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整个书的构架来说,是从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知识,出发用来指导幼儿教师去在上课之前做实验来探究相关的儿童的数学前景知识与背景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长度以及测量之前,就进行了如下的游戏,让儿童只认曲折的线和直线它们的距离是否相等。采用的形式当然是问小朋友,6岁左右的小朋友说你看小车或蚂蚁跑完这样两段路,他们跑的路是不是一样呢?当儿童没有对常总有一定认识的时候,他可能就认为他是一样的。但当儿童对长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就能知道,因为他们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但是弯曲的和直的是不一样的长度。

还有在教授学生认识时间这一节里也进行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就是让两辆小车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让他们同时跑,同时停,问实验的学生这两个车跑过的时间,谁哪个跑的长,哪个跑得短?有的学生就认为跑得快的跑得长,跑的慢了跑的短。当有学生终于发现他们开始和截止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跑的时间是一样的,有了这样的前景知识,我们才能在教授学生认识时间的时候,给学生教授当时针走过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的时候,分针是怎样运动的,分针走过了一大圈,那分针走过的时间是多少呢?是60分钟,那么如果学生知道了快车和慢车,他们从开始相同结尾也相同,那么他们中间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很快能得出结论,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

有了这样的前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掌握,老师就能明确的知道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这个数学的概念掌握了多少,哪些还是他们的盲区,那么他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非常具有针对性。在这样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下的课程,再有专门的教授,二年级的老师来具体的实施这节课的设计。

因此本书的第2个框架就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的全部的展现,包括老师是怎样做的,学生是怎样配合的,结果是怎样的。

最后就是换到下一个数学知识点的设计上来了,其实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应该有这个课堂实录,有一个反思和再建构的。因为每一个堂课都不是完美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即使设计的再严密,他也是有可以进步的空间的,因此如果这本书的第3个框架是关于课堂实录已经设计的,再反思会让这本书的层次在推进。

这本书总体来说已经体现了玩游戏学数学这种整体的理念,比如在学习常背的含义的时候,老师就专门请学生去跳格子,从0~3是3的一倍,然后学生再从3跳到6是3的二倍再从六跳到9是3的三倍。学生通过倍数的理解以及真正的做这个游戏,他就知道这个乘法的意义是怎么样的,我们在生活在遇到什么样的情景的时候,要用到这个乘法。

还有在摄影几何学体验中的三视图,部分老师专门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大箱子上面4个面贴了不同的4幅画,让孩子们去写生,写完声之后让其他的孩子来判断这幅画的孩子坐在箱子的哪个位置。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写生的活动,他知道每一面上是怎样的图案,那么可以通过这个学生画的图就可以知道他坐在哪个位置。从而来实帮助学生实现视角的转换,让学生体验到当人处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东西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因此到了第2个环节就直接是拍天安门的各种照片,让学生们去猜测和判断拍摄者是站在天安门哪个位置上来拍摄出来的。这样的设计有游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更多的还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的视角下呈现出来的结果。当然通过这个课前的实验研究者也知道,学生对于从正面看和从背面看,这个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从左边看和右边看也就是物品的左视图右视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他在设计科教学的时候,就能有效的去突破学生这个认知难点。

这本书给了普通教师一个这样的启示,如果你掌握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那么去设计一些可以做的小的实验,就可以知道学生在这方面的检测知识进行到哪个地步,自己可以怎样的去进行后面的课程设计。其实我在教授学生立体几何单元的时候,当学到棱珠和棱锥的时候,我也让学生动手去做这个棱锥和棱柱,但是学生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有了什么样的体验或者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自己也是能够有收获的,但是它不够成为一个系统和体系,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这个实验的结果的说明,更没有直接对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指导,其实这也启示了我,如果我在这节课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其实应该记录下来可以改进和打造更加完美的课,让这个这节课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和让老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长感。

并且写这本书的玩游戏,学数学的作者是两个人合作的,一个是一个中学的特级数学教师,其实他是一个研究者,另外一个就是一线的数学二年级的老师,那么他负责课堂实录录制和编写,而专家他当然负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实验的探究了。这样的结合就是高大上的理论怎样才能真真正正的服务于和优化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同时让这个理论有更长足的生命力。

学过心理学的和教育学的人都知道,我们理论是由于当初的实践来获得的,尤其是对于心理学的实验,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验数据做出来的,那么现在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儿童发生了改变,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都发生变化了,那么是不是有些理论也能够接受时间的检验,或者在实践检验中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呢?这也是研究者们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看来作为一个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才能更好的帮助儿童现在的成长走向未来。

很自然的会想到这么一句话,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教育就是探索本身,永不止步!

数学之美,不是挚爱看不出来

摄影几何学大师的分析视角

研究者的趣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游戏,学数学》二年级读书笔记)